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他的思想既体现了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又具有显著的国情特色和时代特点,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而且为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多党合作思想是邓小平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含着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党及政党制度问题精辟而深刻的分析和论述 ,其中对多党合作长期性、民主监督必要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论述 ,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的精髓以及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对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多党合作政治地位和基本方针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邓小平对多党合作的理论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统战理论和政党学说。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发展了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的基本 方针、确立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概括了新时期发扬民主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以及强调了加强制度建设对 多党合作的重要性的特点。并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强自身建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是其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文章从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立足点和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主要贡献三个方面对邓小平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分析了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对多党合作的指导及新时期坚持多党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思想 ,以及邓小平在这一方面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历来就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多党合作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9.
制度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是邓小平改革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 ,指出 :制度创新的侧重层次是社会的具体体制而不是社会的根本制度 ;制度创新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制度创新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制度创新还须选择正确的方式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确立的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不断进行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创新,创建了一系列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成果,为确立、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创造是 :关于马克思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的统一论、社会改革开放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和“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论。邓小平的哲学创造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化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也是当今世界上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 ,在长期的外交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外交风格 :通观全局、高屋建瓴 ;不畏强权、不怕高压 ;全面交往、广交朋友 ;原则坚定、策略灵活 ;冷静观察、沉着应付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以“个人所有制”为特征的“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根本要义 ,也是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民主观。自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以来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指导下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破天荒第一次科学实践 ,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根本性与科学性 ,并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辟了科学广阔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不仅要面对经济上的落后、体制上的僵化,还要面对平等观上的混乱。从某种意义上说,平等观的混乱是经济上落后、体制上僵化的深层次的原因。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邓小平并没有急于从理论上解决"平等"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运用其政治智慧,引导人们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解放思想,逐步辨别在平等问题上的是是非非。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后,面对西方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发达和中国的落后,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时代的特色。正是这种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在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推动者,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强大,对于民族的兴盛与繁荣,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点,为新世纪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先进思想总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在邓小平理论有关强国富民的发展战略中契合着丰富的系统论思想:把握系统和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生产力的发展为起点,层层推进,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注重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作用,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契合系统论的整体最优化原则,注重全局优势提升的"两个大局思想";从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着手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我们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发展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概括与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既是对马、恩、列、毛等有关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一系列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