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还傩愿,湘西苗民的苗语称为“撬龙”。什么是还傩愿?就是湘西苗区的苗民遇到灾难,请苗巫师占卜,向傩神(简傩娘和傩公)许愿。灾难过去之后还愿,酬谢傩神,故名还傩愿。傩神是湘西苗民的创世始祖始祖。可分为创世始祖,氏族始祖,创造发明始祖,等等。湘西苗区,民间流传兄妹结婚,繁衍人类的  相似文献   

2.
还傩愿表面看来属于一种外来的多元宗教世俗文化,但实际上它与苗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仅从湘西苗族的历史实际出发,对其源流中的某些疑难问题作一番零碎的考证。一、还傩愿与苗巫文化的渊源关系部分专家学者通过傩文化与楚巫文化的比较研究证明,楚巫文化是傩祭、傩仪和傩戏的重要源泉之一,傩的发源地当在沅湘之间一带地区。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对楚巫文化民族属性的解剖分析,从而掩盖了傩文化与多个民族文化尤其是苗巫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还傩愿是苗族对傩祭、傩仪和傩戏的统称,或称其为“撬弄”(似为汉语“跳傩”的音讹).它是苗巫们用汉语咒祝的主要法事之一,是苗族民间的一大文化娱乐方式.据清代湘西苗区方志记载,还傩愿短则一日,长则三日,“唱孟姜女戏,亲友来观者以钱掷尝,名曰歌钱.其曲最为鄙俚.……数厅邑中不为所愚者鲜矣”.可见其影响之大和涵盖面之宽.表面看来它属于一种外来的多元宗教世俗文化,但实际上它与苗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仅从湘西苗族的历史实际出发,对其源流中的某些疑难问题作一番零碎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作为傩文化的孑遗,傩愿戏至今仍存活于湘西的僻域山乡,并以其活化石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湘西傩愿戏衍生于傩,经历了由驱鬼向酬神到娱人的演变,表演独特,唱腔优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试论傩堂戏与宗教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堂戏又叫傩戏、傩坛戏和傩愿戏,主要流传于湘西和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汉族、仡佬族和侗族中,在四川、安徽等省亦有流传。傩堂戏渊源于古代驱鬼逐疫的傩祭活动,还在胚胎期间,它即受到宗教的哺育,及至从傩祭中蜕变出来,仍与宗教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宗教的附庸和载体,傩堂戏既依附于宗教,又为宗教服务,离开了宗教,傩堂戏也就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6.
湘西巴代扎系统的民间信仰尊崇张赵二郎为启教祖师,信奉三元法主、家先等神祗以及一些地方神,在仪式中主要使用牛角、竹卦、师刀、牌带等法器,最重要的法事是还傩愿。这些都是梅山教的重要特征,因此湘西巴代扎系统的信仰实为梅山教,或曰湘西的苗传道教,其传入湘西的时间大约为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反映土家族傩愿祭祀文化活动的资料得到收集和整理,使土家族源远流长的傩文化呈现于世,引起国内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文仅从湘西自治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还天王愿神像画》结构的一个侧面来探讨一下土家族傩文化的基本特征,傩坛中祭祀神像的历史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宗教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神鬼世界的空间,尽管这个神圣空间仅仅是世俗空间的分隔点,亦或说在时间上它是一段常规的世俗生活与另一段常规的世俗生活的联结点,但它对人们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它关乎人们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认识模式、信仰及其支配下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往往通过“仪式”的模式保存下来。这就是为什么现实的中国乡村有那么多大大小小、或隐或显的庙宇、祠堂、家坛神龛保存下来,有那么多的围绕上述神圣空间而举行的各种仪式的原因。本文将以贵州省岑巩县主要流传于侗族地区的傩坛仪式喜傩神为例,探讨有关仪…  相似文献   

9.
傩是一种驱鬼避邪,祈禳丰年,求保平安的古文化事象,在我国分布十分普遍。傩文化在湖北古俗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留下的傩文化资料极其丰富。本文介绍了湖北地区急脚子、急脚子会、乡傩、还傩愿、完罗愿、请端公等的分布区域及傩俗现象和丰富的古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傩俗事象、傩事人物形象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他的文学理想与追求、气质品性都说明沈从文湘西小说创作与傩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跳香节最初是湖南沅陵"哇乡人"祭祀祖先盘古的一种原始仪式,后来演化成乡民庆贺当年五谷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等盛大的民俗活动。跳香是一种集戏剧、音乐、舞蹈、宗教于一体的人文综合性艺术现象,它的终极目的是在人文精神的追求上,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论流坑傩舞所蕴含的体育健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流坑傩舞与体育健身的关系,分析了作为一个原纯为宗教祭祀的民间舞蹈之所以能逐步发展成为以“玩喜”和体育健身为主的大众化活动的原因,进而体现出流坑傩舞所蕴含的体育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黔东北地区土家族传统文化傩仪“过关”的象征结构主要通过傩坛的空间结构和傩面具的分类体系以及傩仪操演过程得以展示,傩仪的象征结构主要表现为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但其核心结构是二元结构,其它结构都是二元结构的派生结构。  相似文献   

14.
方相氏作为傩仪之神,同时担当丧葬仪式中的开路之神,连接两种仪式的关键点是其共同的逐疫功能。方相氏及其所带领的队伍进行驱傩仪式,其本质是为了驱逐疫鬼,即所谓的“殴疫”。三时傩都与自然界的时序变迁所导致的阴阳暂时失序有关,需要方相氏顺应其变化加以调和,所驱除的疫鬼正是自然阴阳失序造成的祟害的象征物。通过殴疫的本质功能,古人将傩仪与丧葬仪式联系了起来,从自然时序转换到了阴阳过渡转换,方相氏在傩仪和丧葬仪式中扮演了同样重要的调和阴阳时序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生计模式是生成民族文化的根基。布依族铜鼓十二则民歌,不仅以唱颂铜鼓为主题,展现铜鼓在布依族社会中的重要文化意义和神圣礼仪,而且详细地叙述了布依族春耕、施肥、管理、秋收等稻作生产生活的文化特点。民歌内容本身既反映了布依族的生计模式,也传承了生产劳动知识及其相关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洋溢着湘西人健全美好的人性与强大旺盛的原始生命力,以及湘西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与崇尚自由的精神,从而使他的湘西世界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沈从文站在了民间的文化价值立场上来关注民间、表现民间,体现出了一名现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民间意识与民间情怀。  相似文献   

17.
湘西地区的民歌、舞蹈、器乐、戏剧、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活动是与湘西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从横向维度看,这些音乐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从纵向维度看,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和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为此,湘西民族民间音乐可为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  相似文献   

18.
从唐玄宗朝皇帝生日定为全国性节日开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宋代皇帝圣节礼制最终成熟定型。唐代诞节礼制作为圣节贺寿的形成阶段,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就贺寿对象而言,从玄宗千秋节的突出皇权中心,到逐渐接纳民间的生日祝贺父母习俗,并最终形成了圣节为皇帝、皇太后同时贺寿的圣节礼制。就皇帝对百官群臣的诞节赏赐而言,从玄宗朝的重物质、尚豪奢向中晚唐五代的重精神、尚荣誉转变,同时又接纳了民俗节日进衣的传统,至宋代则以赏赐衣物为主。就百官臣子的进献内容而言,从千秋节设计的甘露、醇酎、金镜、绶带等贺寿礼物,很快演变成豪华进献,并变相成为赋税之一种——诞节银。圣节礼制在宋元明清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其节日之设计与演变,对当代节日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教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广西那坡县壮族节庆“响囊海”仪式及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嗝囊海”不仅是广西那坡县壮族重大的民俗节庆,也是壮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阿同”的交往活动媒介,是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对七住杰出的民族女英雄怀念、敬仰而演变过来的一种祭祀活动。“嗝囊海”节庆期间,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以歌传情,尽享欢乐。其仪式音乐简单质朴、韵味悠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