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抗战时期 ,当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进攻 ,中国沿海即将沦陷时 ,林继庸首倡将上海工厂内迁 ,并积极推动工厂的迁移 ,督导工厂重建、复工、生产 ,为抗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难民数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难民的生存境遇之惨,胜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难民现象,“紊乱、惊惶、骚乱”可谓是抗战时期逃难民众的基本写照。即使在如此悲惨的境状下,广大的难民尤其是其中的内迁文化人士仍以坚强的毅力从事着文化建设,传播着先进的思想与观念,推动着后方文化事业的发展,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迁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抗战期间武汉各类学校分别迁往四川、云南、鄂西等地的艰难岁月,陈述了师生艰苦奋斗,共度时艰的事例,表现了师生在温饱不保的战乱环境中发愤工作、努力学习、宣传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对湘西控制的加强,湘西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设置出现明显的现代化趋势。同时,内迁学校特别是内迁教师传入新的教学方法,使湘西民族地区的教学方法明显改进。湘西民族地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变化,适应并充分反映了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5.
出于抗战和生存的需要 ,国民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内迁 ,从而对西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内容最典型的工业化空间传动运动。这种非经济性动力引发的工业化空间传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兵工内迁重庆,造就了中国抗战大后方重庆经济中心的历史地位,推动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转型;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人文开发,可谓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国家战略性质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重庆现代工业与经济发展基础,也初步改变了中国现代工业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爆发后,知识分子被迫内迁与长期流亡后方的苦痛经历,使他们的心态在抗战中发生了衍变。内迁知识分子在迁徙前就已面临是否内迁的抉择困境,再到迁徙过程中的心理煎熬,以及后方长期面临的生存焦虑,知识分子心理始终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中。这种心态在后方的长期流亡中逐渐呈现出一种苦闷,以及对个人命运的绝望感。而后方国民党腐败的现实则将这种心态进一步延伸到对国民党政权认同感的疏离,并最终导致了战时知识分子群体趋于一种“失序”状态,即个人对社会依附感的断裂。这种心态的衍变间接影响了战后我国政治格局的走向,同时这也是战争对内迁知识分子心理所造成的隐性伤害。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战争局势持续恶化、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持久抗战理念形成的大背景下,在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的统一规划、整体部署下,中国兵工内迁由决策酝酿开始走向执行实施,原先分布在中东部的兵工单位,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陆续搬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这一方面可以说是抗日战争局势持续恶化下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可谓是中华民族坚持全民持久抗战的“战略创举”。  相似文献   

9.
元朝时期,中国西南边陲的乌江流域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区位,长期成为无数外来移民入迁定居之地。在元朝政府强制遣送和政策吸纳等综合性行政策略的共同推进之下,大批中原人口通过各种途径陆续移迁到乌江流域地区生产和生活。这不仅强化了中央王朝对乌江流域等西南边疆的政治统治,而且更有效促成了乌江流域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抗战时期四川高等教育因众多高校的内迁而得到飞速发展,扩大了各校办学规模,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繁荣了学术研究,得出了本地高校和迁入高校的共同发展对四川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文明进程具有深远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湘西由于僻处后方,广播、电影、图书、报刊等现代传媒发展较为迅速,现代传媒的发展对湘西地区的民众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共双方高举民族正义大旗,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自我净化的正气之歌。但由于国共抗战路线的不同,双方在肃奸认识、肃奸方法、肃奸效果上存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开始后,部分史家选择南迁,除却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驱策外,亦与自身对所处学术机构的依赖、对名节保全的担心、对政治迫害的不安等因素有关.部分史家则因资金短缺、老、病、家庭拖累以及对所处学术环境的依恋,而选择留守.对此问题加以辨析,可使得我们对战时学人的地域性选择问题有一个更为真切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大量外来人口的到来,冲击了战前以川人为主的重庆社会,引起了家庭结构、性别比例、职业构成、社会地位等一系列变化;而战时重庆自身地位与实力的改变,又相应地对人口素质、就业机会等提出一定的要求。但由于重庆战时发展的特殊性,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这也成为制约重庆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古罗马文学家阿庇安所记罗马共和晚期内战的某些定性提出异议,就恩格斯所言内战“即为土地所有权进行的”提出质疑。本文略论了战争的起源,界定了战争与冲突的区别,内战的涵义。格拉古兄弟的土地改革为的是土地占有权、分配权、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格拉古兄弟之死,萨特宁之亡,德鲁苏被杀,只能谓之为冲突,不可定为内战。意大利人的同盟战争,西西里岛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都属于内战,但是为争取公民权、人身自由权,不是为争取土地所有权。苏拉和马略,凯撒与庞培,安东尼与屋大维先后的内战,是争夺独裁者宝座,是奴隶主统治集团争权夺位而引发,更不是为争夺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16.
实现工业化是近代无数仁人志士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追求。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仅对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充分地阐述,而且还对如何实现工业化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由于既坚持了马列主义,又立足于中国国情,从而避免了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和空想主义,找到了一条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争礼考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春秋时期虽有“礼崩乐坏”的趋势 ,但实际上周礼传统仍然在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 ,规范着他们的言行。春秋战争中是否存在着礼 ,一直存讼不休。子鱼、墨子等人否定战争礼的存在 ,而孔子、司马迁等人则肯定战争礼的存在 ,并对坚持战争礼的宋襄公给予很高的评价。考绎春秋历史 ,诸如师出有名、师不伐丧、不伤国君、不杀厉等等 ,无不证实了春秋战争礼的存在。春秋战争礼的存在 ,不仅关乎各邦国之间的邦交关系 ,也对春秋社会结构特点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立生态税收体系发展湘西地区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经济依赖本地资源的采掘和初级加工,正面临着资源枯竭、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压力,粗放式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给湘西州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害。本文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而实行的税收制度,结合湘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湘西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税收对策,促进湘西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陈云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其突出表现就是:注重质量建党,努力提高党员的能力和素质;明确提出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组织程序,严格党员管理;等等.这些理论和实践,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实际上就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