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西第一次翻译高潮 ,指中国的佛经翻译与古罗马的圣经和希腊古籍的翻译。它们在翻译材料、文化移植和翻译理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相似性 ,也在时间和规模、历史文化背景及翻译理论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如果译者在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上存在语言能力的不对称性,那么译者进行顺向翻译可能要比逆向翻译更容易取得成功。虽然顺向翻译是较为理想的翻译模式,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大量的逆向翻译活动。这些逆向翻译活动满足了翻译的实际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翻译界应重视对逆向翻译的理论研究。汉英翻译人才的培养应重视顺向英汉翻译和逆向汉英翻译之间的差异,使逆向汉英翻译学习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双语水平,加强双文化意识,拓展百科知识,有意识地努力减少这种差异,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3.
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翻译教学未能有效地认识到翻译的实质 ,将翻译简单地理解为两种语言的转换 ,使得现实翻译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翻译教学所采用的手段上。认识到翻译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可以帮助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以改进我们的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传统翻译理论以及实践的影响,传统翻译教学中存在以脱离具体语境的、缺乏真实性的范例操练为主要教学方法的问题。以往的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实践的影响很大。从伦理的角度来看,传统翻译教学在翻译主体、翻译素材和翻译教学方法方面均存在不足,为此应以学生和教师作为翻译教学的主体,平等对待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同等注重文学翻译和实务翻译。翻译教学应借鉴或采用"脑风暴法",也叫"工作坊法",以解决翻译教学中"谁在参与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以什么为素材"以及"如何进行翻译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翻译单位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是素有争论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忽视了在具体翻译活动中“条件”的重要性。翻译单位的实质是译者心理翻译单位在语言层面上的映射,翻译单位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译者的主体认知因素在其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具体翻译过程中,译者心理翻译单位可以体现在不同的语言层次上,始终贯穿整个翻译过程的固定的翻译单位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对于翻译实践的监督与指导,以及对于翻译理论建设都不可或缺。然而,当前的翻译批评却在指导思想、方法和效果诸多方面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必须认清当前我国翻译批评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但任何时候忠实原则都是翻译须臾不可缺的灵魂。必须采取科学方法,开展卓有成效的翻译批评,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伪翻译"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翻译"现象在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大量存在。作为"假面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不应被当作赝品而排除。翻译和"伪翻译"同是在特定的文化历史情境中所进行的话语实践,体现了话语、权力、政治之间的博弈。真伪翻译之间的截然二分并非不容置疑,用以界定伪翻译的那些性质在翻译中也大量存在——翻译作为"改写"(勒弗维尔意义上),呈现出的是与原文的差异和背离。对伪翻译的思考,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活动所涉及的权力政治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可译(translatability)与不可译(untranslatability),以及传统翻译观中反复强调的忠实原则(the loyalty principle)。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是截然对立的。作为一种不唯原文是从的翻译观,解构主义翻译观提倡的是意译而不是直译,但又与主张忠实原则的意译存在着不同。一方面,解构主义翻译观证实不可译理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不可译现象也证明了解构主义翻译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乱译(willful translation)也存在着区别,解构主义翻译观与中国传统翻译观也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从勒菲弗尔关于"类推逻辑"的观点出发,本文分析了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翻译对等、翻译中存在的语言暴力与文化帝国主义等,指出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中完全的对等是不可能的,在翻译中使用类推逻辑极可能导致语言暴力与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青春文学小说的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有其独特之处。由于中美文化中存在的差异,两国青少年在表达方式上难免存在一定区别。翻译时,还需考虑到目标读者对于某一事物的接受程度。因此,翻译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四点:第一,正确把握全文基调。第二,正确处理对话及新兴语言用法的翻译。第三,正确处理幽默的翻译。第四,正确处理一意多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律变革与发展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的全球化进程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以史无前例的态势推进,不过最终的效果如何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就中国而言,要想在这一进程中使本国法律的变革与发展能合乎时代的要求,关键还在于处理好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法律全球化与西方化、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法律全球化与传统法律文化、法律移植与自我创制以及法律的独特性与协调性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错误是影响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性的核心要素,也是判定合同效力的重要条件。各国民法对合同错误概念的不同界定和处置规则,导致合同效力的确认和处理结果迥异其趣。对错误概念的考察与厘定,是研究合同错误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理解意思表示理论的重要环节,进而成为把握各国合同法精神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刑法典加强了惩治环境犯罪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其严密性、针对性较强,但在立法体系的科学性、主观归责的合理性、严格责任制度、完善客观归责、犯罪规定的范围上还有缺陷,因此,应当将环境犯罪单独分为一类,引入严格责任制度,增设危险犯,拓宽立法保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以“好利恶害”人性论为基础、呈现“伦理法”品性的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民主法治建设的现代性要求运用具有现代特质的法治思维为和谐社会法治建设提供制度性基石,这就需要剖析古代法治思想体系中存在的内在悖论对其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法律词汇形成、发展和演变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法律词汇形成的几种主要途径 ,并对其后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同时对中国古代法律词汇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30年间,中国法律思想史从初步确立到加速发展最终走向繁荣,在多个论域中展开了理论争鸣,产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同时,中国法律思想史在学科建设、教材改革、学术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必须认真梳理三十年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造成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法律规定不明确;对法条之间关系的误读;在法律规则适用时推理不充分;证据规则运用失误,错置举证责任等。应通过最大限度地确定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使法律处于明确和有序的状态;加大法典的编撰力度,完备法典的体系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职能以及加强举证责任认定的标准化等途径来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格式条款的称谓多种多样,区分格式条款与格式合同仍具有法律意义.<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定义将建立在协商基础上的商事格式条款实践排除在外,不符合社会实践的实际需要,宜修改.该法从格式条款的预先制定、重复使用目的、订约时未与对方协商等方面确定了其相应的程序性特征,但其是否恰当,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蕴含的以“修身”、“和”等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思路,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无裨益。然而,由于传统法律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观念上的和实践中的种种误区,使得传统法律文化的真正价值难以得到实现。从传统法律文化教育对于和谐社会的意义入手,分析传统法律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传统法律文化教育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传统法律文化能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专业术语的英译目前存在不少的错译情况,其原因乃在于译者对法律专业术语的特殊性以及中英两种法律文化的差异缺乏深刻的认识。法律术语的翻译不仅要进行语言的转换,而且要涉及法律思维、法律理念的变化、协调和衔接。法律术语的翻译除了要求语词之间在语义上要基本对应外,还要力求做到译出的法律术语要与原文本的法律术语在法律功能上基本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