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名词化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各语言学派研究的热点。最早研究名词化的是Jespersen,随后转换生成语法、功能语言学都对它进行了研究。名词化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方式,其在成人语篇及正式文体中大量出现,它的各种语篇功能证明了名词化结构是英语书面语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名词化是词汇语法层次上的隐喻。英语中名词化现象产生的动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西方民族的语言心理特点和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名词化现象是正式语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正式文体语篇的构建中具有多种功能,它能使语篇显得更加客观、简练,并且能增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相似文献   

3.
名词动用现象丰富了语言表现力,使语言表达更加凝练生动,简洁明了,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体现了转喻思维过程,使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人体器官名词动用现象的文体功能和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转用过程中动态意象由源名词域向目标动词域的有效传递,为进一步探究词类转换及其认知理据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此前对人类自然语言中词类分布的研究显示,不同语言中名词所占比例相对固定。德语中名词所占比例是否也符合这一普遍规律?通过对三个大型德语语料库进行研究发现:首先,德语书面语中的名词占比约为38%,尽管德语复合名词比例高、名词化结构多,但其名词占比同英语以及其他语言中的名词占比大致相当,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人类自然语言中名词占比具有普遍规律这一结论;其次,不同文体中名词及其各子类的占比有所差异,而这一差异由文体特征决定,并且具有跨语言的相似性;最后,时间因素与文体类型均对名词各个子类占比有显著影响,但名词总体占比未受二者影响。综上,可以进一步证实名词分布是人类语言的不变量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言自身的特点、英语语言的民族心理特性、尤其是物流英语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名词化现象是物流英语语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针对不同的名词化的外在结构和深层语义,找出相应的汉译技巧是解读物流英语语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论文综述了翻译研究中对“文体”的不同认识,将其划分为修辞文体观、语言文体观、叙事文体观和语料库文体观五种,并指出每一种文体观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语料库翻译文体学是未来翻译文体研究的趋势,其主要内容包括统计文体、叙事文体和语言文体三类。正是翻译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使研究者能更全面地认识文体这一概念,拓展翻译文体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词汇语用信息的临时性与松散性及其语境构建,探讨这种语言现象对语篇文体特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诸如广告语言等非正式文体中,较少出现在法律语言等庄严体中。  相似文献   

8.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词汇语用信息的临时性与松散性及其语境构建,探讨这种语言现象对语篇文体特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诸如广告语言等非正式文体中,较少出现在法律语言等庄严体中。  相似文献   

9.
三及第文体是香港中文报纸在20世纪初兴起、在70年代末衰落的一种语言风格。人们将文言、白话、粤方言混为一体的语言现象讽喻为三及第文体。三及第文体实为香港早期社会复古风尚使然,是中国古典文风的延续。三及第文体是香港报刊语言承前启后、发展变异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衰落标志着香港社会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种新的语言风格———港式中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作为汉语别具特色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和语用功能,这一语言现象的生成体现了人类的隐喻认知机制,其特殊的修辞功能是量词的语义特征投射到名词认知域中产生的结果。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隐喻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语言现象的幕后认知过程,为解释语言结构与人的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论"不很漂亮"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不很漂亮"类格式的结构和语义,以及它在形容词级差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形而上"、"形而下"的哲学理念在艺术创作中应为一种共存关系.当以一种变通、混沌,融染互渗的统一观点看待"形而上"、"形而下"这个两难问题,并试图改变以往"对立"、"互伤"的结果.针对无法摆脱的两难困境,寻求一条调和融会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3.
英语情感动词的“-ing分词”与-“ed分词”的理解和用法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区别使用“exc ited”与“exc iting”之类的分词。当前,国内语法界对这一语言现象缺乏本质性的分类和准确的阐述,要弄清这一问题需从形式和意义两个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清晰的分类和准确到位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中的俄国形式主义流派,以形式主义概念中一直模糊不清的"形式"一词为讨论对象,阐述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及"形式"和"文学性"(本质)的关系,建构了Form-form-content的框架,以此阐释了俄国形式主义流派中"形式"的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利维坦》的解读揭示作者国家主权理论中的内在逻辑。根据霍布斯在《论人类》中前几章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并借助于施特劳斯和剑桥学派的相关解读,可看出霍布斯新的政治哲学基础,即在自然状态下关于权势欲与恐惧之间的对立。在此基础上,霍布斯进一步阐释了精致地构建主权理论,并为《利维坦》所塑造的两张完全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形式追随功能”这一看似过时的设计理念,挖掘其扩展化的内涵,从而进一步阐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插花山"作为一种"在地"的林权形态,融合了地理景观、历史记忆、道德表述、农业技术、市场体系等诸多要素。而这些学术性字眼,在当地人的表述中,会还原为日常生活实践,比如"祠堂山"、"势力山场"、"种跳田"等等。而这些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实践本身并不能直接构成"在地理解范畴",但却是"插花山"作为"在地"林权形态的实践表征。  相似文献   

18.
“死活+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死活+VP”格式在语义表达方面,表达背离性的“结果义”和一致性的“行为义”;在语用功能方面,该格式普遍具有凸显“VP”的功能,同时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还具有特殊的“反驳”功能;在句式联系方面,表“结果义”的“死活+VP”格式不能形成取舍句,而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一般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19.
"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深远。传统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和"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味,文章从建筑空间尺度、虚空间与灰空间、空间的布局三个角度分析传统"和"理念对建筑空间形态的影响,并得出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建筑造型中“圆”与“角”的运用,阐述了建筑形体与性格的内在联系,从造型的一般规律提炼出实用的建筑创作原则与手法,并在实际创作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