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世仲是晚清著名的小说家与小说理论家,他善于通过中外小说、古今小说,以及小说与报刊、经史子集的比较等,来阐发其小说观念。其小说观的核心是小说功用观,即如何利用小说,发挥其开通民智的社会功用,但他也很注重小说功用与艺术效果的有机结合。他的小说观,对当时的小说创作与理论探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英国哥特式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的英国文学研究方面,哥特式小说因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发展的支流而受到忽视。哥特式小说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催生因素之一,其影响延续至今。哥特式小说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特有的美学特征和影响。自华尔浦尔首创该类型小说后,哥特式小说就以哥特式历史小说、恐惧派哥特式小说和恐怖派哥特式小说三条线索并行交错地发展。本文探讨了哥特式小说的创作意图及其美学意义,哥特式小说与早期恐怖小说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几位作家的哥特式小说代表作,阐明了哥特式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清小说的类型很多,既有中国传统的小说类型,又有引进西方的新类型。文章对其中主要类型如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传奇弹词(小说)、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短篇小说、理想派和写实派小说等作了历史探讨,并从总体上对晚清小说的类型规范性作了简要评论,同时阐释了小说类型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情小说"可细分为"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三种类型,而世情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主流,以描摹世态人情见长,其最重要特征劝世性其实就是儒家"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世情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繁荣、晚清的短暂中兴和现当代的再度兴盛的演变过程,现当代的高雅小说可看作是明清世情小说的不断升级版,凸显了世情小说永恒的活力与魅力。世情小说不愧为小说大家族的中流砥柱,大力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更加关注小说形式的探索。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成为现代小说形式实验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与文学相邻的艺术形式,给小说与音乐的联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现代小说主要通过借鉴音乐节奏、音乐曲式和音乐旋律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音乐性,具体地说,音乐节奏体现在小说语言的声音层面,音乐曲式体现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音乐旋律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意境营造上。现代小说的音乐性是小说文体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扭转了长期以来小说作为散文体仅注重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而轻视语音层面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小说理论家认为小说视点在小说整体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认为小说创作和批评的重点在于要加强小说内部成分的创作。这一观点受到福斯特的质疑,他认为小说批评不应该局限于一些构思精巧的程式。福斯特强调小说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小说内部结构与读者审美之间的关系,应该从形式技巧与读者阐释的关系入手来探讨小说美学。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及背景结构的美学研究是叙事性小说研究的中心问题,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才会最终展现出小说创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伊始,"十七年"时期确立的小说理论规范受到冲击,王蒙、高行健等人的小说理论,从小说观念、小说构成要素等方面体现出新的内容;而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不断变化,西方小说理论的译介,直接推动了新时期小说理论的裂变,小说人物理论、情节理论、主题理论、语言理论多个领域,都有新的创建。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叙事学的影响,形成了以小说形式为本体的小说理论,出现了小说叙事本体论、小说语言本体论、小说符号本体论等理论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学最新理论动向——关于形式的意义的思考被介绍到国内,西方学者对叙事学的"纯形式"的反思和中国学者对于叙事形式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影响到了中国小说理论的发展,小说修辞学成为这一时期小说理论的主要内容。此外,新时期以来,在小说体式理论方面,形成了丰富的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体式理论。  相似文献   

8.
唐前古小说中,存在着一个以长生求仙为主题的小说系统,构成此系统的小说前后历经方士小说和道士小说两个发展阶段。作为此小说系统中最常见的人物之一,汉武帝的形象在两汉到六朝的小说本文中发生了持续不断的演变。此文学形象的演变既形象诠释了方仙道向神仙道教演进的规律,亦集中反映出方士小说与道士小说之间的嬗递关系。  相似文献   

9.
18世纪英国小说的繁荣可谓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次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的小说家不仅成果硕然,而且风格多样。前期的小说传统包括流浪汉小说、全景式小说及书信体小说,以现实主义为特征,而后期的小说传统则包括感伤主义小说和哥特式小说,以浪漫主义为特征。本文就各小说传统的特点及影响展开综合性论述并通过挖掘前期与后期小说传统的差异与联系说明英国小说从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既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哲学嬗变在文学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史上,黄世仲的小说观念引人注目。他既肯定了小说觉世新民的作用,又强调了小说源于生活的性质;既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思想作了甄别梳理,又对古代小说的艺术进行总结研究;既提出学习外国小说的文学思想,又倡导继承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水仙号”的黑水手》是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 ,康拉德设置了一套独特的双重叙事结构。其具体表现为 :(一 )全知与限知的双重视角转换 ;(二 )实写与虚写的双重人物塑造 ;(三 )情节与意义的双重层面叙述。这种双重叙事结构的设置敞开了作品意义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以田山花袋1904年提出的"露骨的描写"和1907年发表的小说《棉被》为论述对象,重新确认了自然主义的"描写"方法与自然主义小说内容的关系,阐明了作为"文言一致"制度中一环的"露骨的描写"并非是对现实生活的大胆暴露,而是以语言构筑起另一个"现实"。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小说《棉被》的生成根源和流通过程,并借助"风景"的诞生过程阐明由口语文体及新的小说语言书写的《棉被》如何使"被压抑的男性欲望"这一心理成为可视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中,《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的叙述艺术别具一格,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就其叙述方式说,横断面写法、围绕主题选择时间切点、张弛有致的节奏、悬念丛生的结局,显示了海明威构思的精巧。就其描写方式说,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特别是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显示了海明威描写的传神。这些精巧的构思与传神的描写构成了小说的结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张承志的<黑骏马>是一棵文坛上的常青树,其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在于该小说的民俗底色.小说民俗生活的成功描写,具体表现在:(一)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二)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以上二者不仅为作品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而且形象别具一格地揭示出社会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是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但并不乏小说意识。文章用现代小说观念解构郭沫若的现实题材小说,认真分析其叙事特征,认为郭沫若不仅开创了浪漫抒情小说的新文体,而且叙述角度、叙述语调、表达句式都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6.
情节是构成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聊斋志异》以神奇怪异作为情节构思的基本风格,以曲折离奇作为情节结构的基本模式,以简洁准确的细节刻画作为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刻画人物形象作为情节的最终宗旨,并间以丰富多变,千姿百态的叙事手法,使《聊斋志异》成为情节小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细节描写不只属于小说,同样适用于散文。从作者写作,到读者阅读,细节之于散文具有一定的表现功能和审美功能。小说的细节描写细腻、连贯,具有动态性,主要用来刻划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散文的细节描写则具有片断性、跳跃性和意象性的特点,除了刻划人物形象外,还可以表现情趣,拓展意境,传达神韵,阐扬哲理。  相似文献   

18.
在英国小说历史上,托马斯·哈代是一位杰出的、独一无二的伟大小说家。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威塞克斯小说”尤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环境描写在整篇小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环境在小说中不仅有背景作用,而且极富象征性。而作者之所以能如此熟练地驾驭各种景物描写,是因为他有着一种浓厚的乡土精神。  相似文献   

19.
《水浒》与宗教的结缘,是受宋元以来民间宗教与民间武装结缘的深刻影响所致。其宗教描写,可以说是对封建时代民间武装与宗教结缘之状况的一次较完整的艺术表现,在政治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同时,其宗教描写叉具有组建叙事框架,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等叙事功能,因此又兼具重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红头发安妮》是一部出色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书中的"安妮"这一儿童形象因其生动传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塑造这一儿童形象时,选取了大量恰如其分的带有喜剧性的事件,运用儿童所能接受的直观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同时加以环境的衬托,使其笔下的安妮成为了马克.吐温所称赞的"继不朽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也使《红头发安妮》这部作品成为一部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