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玮  施枫 《社区》2012,(30):52-53
李志强,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一位憨厚直爽的普通工人,一提到他那痴迷般的爱好,不用人多问,他就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像机关枪似的将他的收藏史、收藏观和盘托出。他的爱好就是收藏中国旅游交通地图,而且这一藏就是40多年。  相似文献   

2.
余玮  施枫 《北京纪事》2013,(8):100-103
李志强,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一位憨厚直爽的普通工人,可是他的爱好却很不一般。刚见到记者时似乎还有点紧张,但一提到他那不一般的爱好,不用记者多问,他就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像打机关枪似的将他的收藏史、收藏观和盘托出。他的痴好就是收藏中国旅游交通地图,而且这一藏就是40多年。  相似文献   

3.
在古城沧州,有一名普通的职工,6年来耗尽自己的全部积蓄,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日军侵华用品,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的有他收藏的抗战文物,他个人收藏的抗战文物已近500件,比沈阳9.18抗日战争纪念馆还多300多件。他多次自费举办展览,教育青少年勿忘国耻,《羊城晚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等10多家媒题报道过他的事迹。这名普通的工人就是沧州炼油厂的李俊波。  相似文献   

4.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三藏,淮海农场却有个“葛三藏”。他就是射阳县政协代表、江苏省农垦国营淮海农场退休干部葛永康同志。由于他热衷于收藏书籍、毛主席像章和邮票,被同志们谐称为“葛三藏”。 葛永康同志1949年参军,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退休前为中学高级教师。别看他年逾花甲,却身板硬朗,性格旷达,兴趣广泛,爱好颇丰。  相似文献   

5.
童秀萍 《社区》2012,(27):52-52
“这是1955年的粮票,离现在都半个多世纪了看看,这儿还有板凳票、番薯票,这些全是头一回看到。”桌上一本本厚厚的收藏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大伙迫不及待翻开一探究竟。粮票、油票、饲料票、彩票、火花、香烟商标……各式各样的收藏小物品让人眼花缭乱。而拥有这些“草根收藏”物品的主人就是家住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望云社区美景新村的七旬老人寿元洪。他在得知社区创办“草根文化传播室”之后,特地到社区晒晒自己收藏多年的宝贝。  相似文献   

6.
林晓琪 《社区》2009,(35):53-53
世界之大,无“集”不有。古今收藏爱好者有集邮票、火花、古玩、字画、烟标、报纸、钱币等。而漳州市云霄县一位六旬老人却爱好收集粮票,并用52年时间收集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万多张粮票。  相似文献   

7.
袁谨 《华人时刊》2013,(2):24-25
不久的一天上午,季之光从扬州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最近又编著了一本名为《火花缘一"扬州第九怪"和名人的故事》,约有30多万字,纪实了他几十年来在收藏活动中与赵朴初、梅兰芳、侯宝林、马季、陶玉玲、彭丽嫒、白岩松、宋祖英、阎维文等人的友情故事,以及他们的题字赠辞和合影。  相似文献   

8.
杨大爷年轻的时候喜欢收集烟标、火花等小东西,但自从老伴去世之后,这种收藏的爱好发生了剧烈变化。他除了收藏过期的食品、报刊杂志外,还收集一些免费发送的宣传册、广告单和一些捡拾来的杂物等等。他把这些东西像宝贝一样堆放在家里,以至于屋里连一点空地都没有。杨大爷的子女想把屋子清理一下,但每次都惹得他大发雷霆,甚至  相似文献   

9.
唐枫 《社区》2013,(17):16-17
小时候,黄宾虹就显露出对艺术的极大热忱和天分。他从8岁开始临摹家里收藏的历代名画,9岁开始学习篆刻,10岁就能做五言诗,并题在自己的山水画轴上……总而言之,黄宾虹在准备科举考试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诗词、书画、篆刻。这一爱好一直伴随了他终生,并成为他最引以为傲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元尚 《北京纪事》2009,(8):91-94
喜欢收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专题收藏,另一种是凭自己的爱好收藏,喜欢什么就藏什么,没有一定之规。秦东苑就属于后者。这和他性格有关,他打小就是个见异思迁的人,什么东西看着好,兴趣马上就转移过去,几十年来的生活,用他的话说,是一路丰富,一路快乐。  相似文献   

11.
杨洁 《今日南国》2007,(24):76-76
在南昌市洪都航空集团7区住宅区内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收藏了一屋子的报纸,屋里找个下脚的地方都很难,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办一个报纸展览馆,让人们共享他的收藏成果。他叫罗来辉,人称老罗,1997年从街道办事处退休,今年71岁。他有个特别的爱好:收藏报纸。记者想采访他的时候,他去外面"淘宝"了,等到了下午6时,他还没回家。邻居说,你想找他,事先要跟他约好。  相似文献   

12.
陈世旭是我省一位勤奋的、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从一九七九年发表成名作《小镇上的将军》算起,发表的作品有三部中篇小说和四十几个短篇小说。他走在文学的小路上,执着追求,有成功的欢欣,也不乏受挫的苦恼。有人说:陈世旭是靠“小镇”发家的。他涉足文坛之初,写了《小镇上的将军》,于是一发而不可收,连着写了《吝啬鬼》、《壳子》、《接风》等一系列描绘小镇风情的世俗画卷,刻划了众多的“小镇市民们”的形形色色的灵魂。这些作品以其浓郁、纯正的艺术风姿,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小镇”人物群体。他们组成了一个颇有生气、  相似文献   

13.
在山西新闻界,有谁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满腔热忱地向世人宣传介绍三晋的名山大川、旅游风光,为山西旅游业的振兴发展摇旗呐喊、鸣锣开道?在山西旅游界,又有谁能够将个人的理想爱好与旅游事业融为一体,以苦为乐,孜孜不倦地著书立说,用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多种形式采撷三晋民风民俗,挖掘三晋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 有!他就是记者接触多年的一位同行,在山西省旅游局担任过20年宣传处长、10多年《中国旅游报》山西记者站站长,并冠以理事、秘书长等多种头衔的副研究员,三晋旅游文化的开拓者李彬先生。  相似文献   

14.
在兵荒马乱的1934年,吕良出生在山西省稷山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是伴着《流亡三部曲》《游击队歌》长大的。平日里爱好吹笛子、口琴,并在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扮演小王贵,被十分区政治部宣传队的领导看中。1948年,他哼着哆来咪走进军营,兴冲冲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部队文工团员。  相似文献   

15.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6,(12):109-112
刘涛,中等个儿,稍胖,大前额,圆脸庞、圆眼睛,一口纯正的京腔,他将自己的愉悦都凝聚在收藏中,他说,"收藏是我的第二生命." 刘涛的兴趣广泛、爱好很多,让人惊叹的还是他的收藏.从小他就喜欢收集烟盒、火柴盒、糖纸什么的,长大后他爱上了收藏.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12,(4):4-9
异世界修行中的一只.爱好广泛:COSPLAY、FF、无双、遥远什么的……喜欢自由自在地想象,爱好美食和各种新奇的东西,画美人是乐趣。职业漫画多年,口号是永远保持少年心=V=。主要作品有《辗转红尘》《魔眼》《星剑》等。  相似文献   

17.
保定收藏家乐做“红娘”,周瑜、诸葛亮后代初次“鸿雁传书” 周柏泉是轩辕黄帝第128世孙同时也是三国名人周瑜第68世孙的消息以及诸葛亮后裔的有关消息相继被《文摘周报》转载后,引起了家住河北石家庄市的热心读者、喜爱收藏的河北机电学院的退休副教授王进军的关注。 王进军副教授平素喜爱收藏名人字画以及各种钱币,喜欢收藏名人信札、签名,他还喜爱收藏粮票,如今已藏有粮票600多种。 当他打听到周柏泉的地址后,来信向这位黄帝后代索要签名名片以便收藏。同时王教授热心地告诉周柏泉,他还收藏有诸葛亮后代的  相似文献   

18.
正1946年,苏联作家、诗人、翻译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开始写作《日瓦戈医生》。就在这一年,他在文学杂志《新世界》编辑部结识了伊文斯卡娅。帕斯捷尔纳克是伊文斯卡娅热爱的诗人,亲眼见到他,激动不已。帕斯捷尔纳克也被伊文斯卡娅超尘拔俗的美貌所震撼,两人目光一接触便激起心灵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刘向是西汉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和目录学家,一生著述很多。他所著的《五经通义》、《别录》、《世说》,已佚;《洪范五行传论》、《新序》、《说苑》、《列女传》,今存。《汉书·艺文志》著录他有赋三十三篇,今仅存《九叹》、《请雨华山赋》;《隋书·经籍志》著录他有集六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公元前26年(汉成帝河平三年),刘向受诏领校中秘书。中秘书就是皇家收藏在石渠阎的图书。刘向受诏后,组织了精通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做他的助手,分工合作,对石渠阁所收藏的先秦古籍和本朝图书进进校勘、编纂、整理。刘向校经传、诸子、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而我却有一种特殊爱好——收集报纸上刊登的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照片及简历,和照片带黑框的名人讣告。 在“文革”后期的1972年,我国外事活动日益频繁,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逐渐增多,每当他们来访的当天,《人民日报》等北京的中央级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