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利 《当代老年》2010,(6):36-37
在他的眼里,父亲就是一座高峰身为著名爱国港商、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的二公子,曾智雄对父亲从小就顶礼膜拜。在他的眼中,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父亲在他面前就是一座高峰。当年,曾宪梓用叔父给他的6000港元买回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和一架“蝴蝶牌”缝纫机,和太太一起动手制作领带。为了养家糊口,曾宪梓规定自己一天必须制作5打领带,然后背上领带搭乘大巴沿街叫卖。由于曾家的领带做工精良,在“时尚之都”的香港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相似文献   

2.
白发     
冯骥才 《老年世界》2014,(19):22-23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相似文献   

3.
缺什么     
《老年世界》2013,(15):30-30,41
某电视台效仿央视“你幸福吗”的采访也拟出一个随机采访市民的话题:“今年你缺什么?”记者便来到市民中间进行采访,来到一帮正在打牌的老大爷中间,问他们:“请问,今年你缺什么?”一位老大爷摘下眼镜,说:“今年我最缺一副超大度数老花镜。但没处去配,你帮联系一下好吧。”  相似文献   

4.
梅子  刷刷 《现代妇女》2008,(9):39-40
寻找属于你的绿洲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有一位青年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吧,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相似文献   

5.
白发     
人生人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相似文献   

6.
人间喜剧     
自炫其“能”黄远林幽默文摘 最爱是妈妈 约翰下班回来后,把车停在院子里,正在浇花的妻子发现车很脏,就花半个小时把车擦洗了一遍。妻子想给丈大一个惊喜,便走进屋子,对正在埋头看报的丈夫说:“亲爱的,世界上最爱你的女人已经替你把车擦干净了。” 约翰惊喜万分;“妈妈是什么时候来的?快让她进来!” 相片题名 有一对夫妇带着爱犬出游,在路上拍了许多合影,回家后请一位好友为相片题名。 好友略加思索,拿起笔来在相片的背面写道“狗、男、女,” 弥 补 汤姆:“杰克,你为什么喝这么多水?” 杰克:“我刚刚吃了一个苹果。” 汤…  相似文献   

7.
有缘真好     
那天,去好友阿静“梦园酒楼”闲坐,聊着聊着,好角忽然想起什么,便以央求的口气说:“楚楚,能不能帮我一个忙?”“10个也行,说吧,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位回导洲,为我酒楼的客人,台湾来的。”“……”或者是“台湾同胞”引起我的好奇,或者是阿静可怜兮兮的样子令人同情,这回就算是冒险也得答应。第二天,我如约来到“楚国”,阿静一见我,蹦得才高a:“——哇!楚楚好清纯好漂亮呀。”“拜托了静姐,你的合商呢?”我故意装出一副平静的样子。“看那……”客厅里,一位长发披肩的大另注**地坐在那里,他长田担帅,很激@佐…  相似文献   

8.
七嘴八舌     
有妈后便“再无宁日”
  发言人:陆先生
  妈妈自从进了我的朋友圈,我便再无宁日。开始的时候,我是向我妈开放朋友圈的,结果稍微发点带情绪的信息,刚发完就会接到父母的电话,他们会从中解读出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吵架了?工作不顺心啦?跟朋友闹得不开心了?钱又不够花啦?后来每次要发什么信息到朋友圈里,或者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都要先顾及父母会怎么想,会不会一发完一个电话就来了。有一段时间,我干脆不在朋友圈里发信息了。但是我总得表达我的心情。所以给我妈设置了朋友圈的权限,不让她看到我发的所有信息。  相似文献   

9.
洛塘 《中外书摘》2010,(10):59-60
在图书馆,给H发短信。泥牛人海。从发件箱里找出来,再发。 午餐时,H说:“当时正给员工开会,看到未知号码,没回。没想到是你。”  相似文献   

10.
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 老人反问: “你的家乡如何?” 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旁观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相似文献   

11.
女人的生命感觉是独特的、敏感的、强烈的,有时是不可思议的。女人的生命意识在十三四岁的当儿,便开始突然萌动了。那种的生命的惊奇常常出现于自身。记得小学高年级的一次夏令营,女孩子们住在一个大教室里,不知谁先发现女班长的背心支起两个小点点,便神秘地压低嗓门嚷道:“哎呀呀你的长出来了!瞧,我的也鼓点了!”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张张花朵般的胞蛋,羞得红扑扑的。上初中时,到农村插秧,女同学的那个月经初潮,是有传染性的,一个来了影响了一大群,又惊、又喜、又怕:“来了?”“来了!”哧哧地笑,“呼啦”一下子,一…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0月的一天,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按响了我家的门铃:“请问是曹占鳌家吗?” “我就是,你找我有什么事吗?”“哥哥,我是巴格桑特,从内蒙古的四子王旗来。”我一时被这个莫名其妙的少数民族弟弟给弄蒙了。随后他从出租车后备厢里大包小包拿出了很多东西,不由分说往屋里拎。我冲茶倒水招待他,他说:“哥,找你可真不容易,我从石家庄找到定州,又从定州找到徐水,总算把你找到了。”  相似文献   

13.
“你在孩子的电话本里叫什么名字?”这是某论坛网友最近发的帖子。网友说,周末跟小女聊天,说起同学之间的昵称,女儿给她看手机,全是动画片里的人物。突然有个“黑山老妖”的名字跳出来,趁其不备夺过来一看:竟是自己的手机号。  相似文献   

14.
新月 《当代老年》2006,(3):34-34
我10岁生日礼物是一小碟煮黄豆。那天中午一放学,就看到案板碟子里放了10颗黄亮亮的豆子,好香!“丫,这豆子是爷爷特意给你过生日煮的,还放了酱油,快吃吧!”说着爷爷便捏起一颗送进我嘴里:“好吃吗?”“好吃!爷爷你也吃吧!”我拣出一颗豆子往爷爷嘴里塞,  相似文献   

15.
尼泊尔:先生孩子后结婚 尼泊尔北部地区,居住着谢尔巴人,体格健壮,吃苦耐劳,被人们誉为“雪山之虎”。谢尔巴人的婚姻习俗十分有趣。其婚俗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先生孩子后结婚。如果一个小伙子相中某位姑娘,在征得女方父母的同意后,小伙子便带着聘礼来到女方家与姑娘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旦女方怀孕,男方家便组织一队迎亲人马将姑娘迎到男家去,但不举行任何仪式。在孩子生下来以后,才举行正式婚礼。婚礼仪式比较简单,花费不是很大。 泰国:男子先与树成婚 泰国男子成年后,都要出家当一次和尚,少则三个月,多则三五年。如果一个男…  相似文献   

16.
琴台 《女性天地》2014,(9):36-37
大清早的,还没起床呢,老爸的电话气呼呼地来了:“你赶紧过来趟,我要和你妈分居。” 火急火燎地起床,气喘吁吁赶回家,还没上楼呢,老妈从拐角的凉亭里冲出来:“这次我说什么也不和那老东西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7.
蚁居     
小名 《当代老年》2011,(9):49-49
马蜂和蜜蜂在树干上休息,互相攀谈起来。马蜂:“你怎么不待在蜂房里呢?”蜜蜂:“哎,房价太贵,住不起啊,那你怎么也不待在老窝里?”“别提了,强拆了。”这时,一只蚂蚁经过,宽慰它们道:“凑合着蚁居吧!”  相似文献   

18.
1983年暑假,我们一家到西安旅游。这天,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规模宏大的“碑林”参观,那精湛的古代书法艺术使我们叹为观止,一双年幼的儿女也聚精会神地与我们一起观赏。这时,一个外国友人笑盈盈地走过来,拉着我的一双儿女向我比划着,旁边的翻译对我说:“这位是比利时朋友,他说你的儿女很可爱,想给他们照张照片。你看行吗?”我和先生当即愉快地答应了。于是,比利时友人便将两个孩子领到碑贴旁,拍了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都市里生活得太久,已学会了在人与人之间构起一道心防。而当你走出这道心防时,你会发现,在你拒绝他人的同时,也就拒绝了一份真挚的情意我刚从学校毕业那年,还没有恋爱又没有任何牵挂的我便报了省里举办的职称考前辅导班。开课那一天,我便早早地来到教室,挑了...  相似文献   

20.
白求恩的爱情可以说是经过生死考验的,可是最后也是“死于”细节。 36岁那年,白求恩因为做手术感染了当时被称为绝症的肺结核,他对刚剐结婚两年的妻子说:“亲爱的,我必须向你说明,死神就要来到我的身边,而你才25岁。我不能把肺病传染给你,我要和你离婚。”可法兰西丝依旧寸不不离的照顾他,最后白求恩以拒绝治疗来逼迫爱妻离婚,法兰西丝只好在痛苦中接受了离婚请求。离婚后白求恩依靠自己发明的新疗法以及坚强的意志奇迹般地痊愈。他出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法兰西丝发了一封电报:病愈,对你感情如旧。法兰西丝很快地回到了他身边。有了这样生离死别的考验,按说白求恩和法兰西丝的爱情已经坚不可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