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而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择校现象在义务教育的现实中已蔚然成风,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择校初衷的问题,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基于现代教育公平理念,要解决上述同题,就应当规范择校行为,在推进公平的基础上满足不同择校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大中城市学生"择校"高收费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中城市的学生"择校"现象属社会越轨行为.造成这一行为的社会根源在于沉重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促使人们竞相追逐优质教育机会;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社会收入差距的明显拉大,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使择校、高收费成为可能和必然;城市公用事业的改善,为"择校"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3.
"择校就学"在教育公平问题上的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就学"是近几年来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文章拟对"择校就学"的诉求与公平的关系、"择校就学"在教育公平问题上所受到的质疑与批评作一简要的介绍与评述,并对"择校就学"引发的公平问题涉及的三大群体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在通过对"择校就学"涉及的公平问题的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一致的比较,以及"择校就学"引发的公平问题涉及的对象的思考中,加深对"择校就学"问题的认识,进而吸取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使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4.
李建军 《中州学刊》2007,(2):109-112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择校问题日渐突出,追根溯源,在于目前我们普遍推行的“重点学校”制度。这种体制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明显不公平,也客观上使青少年学生被分成“贵族化”和“边缘化”两个群体,而且后者占绝大多数,这对落实我国的国家教育目标极为不利。因此,亟须对这种“重点学校”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陈凡 《青海社会科学》2004,(1):148-151,159
近年来 ,我国政府大力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工作 ,注重教育立法和教育体制改革 ,扩大全国普通高校招生 ,使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但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随着中小学阶段择校现象的产生 ,以及高校收费政策的出台 ,教育公平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做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看客”现象作为社会的不谐和音屡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看客”现象的实质是人格丧失、道德沦落和社会责任消退,具有“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性”和“否认道德责任”的特征.从心理、人性、制度和社会维度分析“看客”现象存在的原因,可以看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消除“看客”现象的关键.必须大力培育社会公共空间,加强公民身份意识教育、公民道德意识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和公共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浙江省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首先对这一变化作了具体的分析,并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改善和扩大我省的教育投资来源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如何合理确定高校的收费标准,“宽进严出”的招生办法,如何完善高等教育的贷学金制度。在关于义务教育问题上,文章对因教育水平的“级差”而产生的择校现象、收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从长远的角度看应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加大对低质量学校的教育投入,保证其正常运行;2.强化对较落后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培训;3.促进高质量学校与低质量学校之间的人才交流,通过兼并或联合办学等方式提高低质量学校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科学研究门类众多,涌现出不少新兴科学.但归纳起来有三大领域: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评价研究.在这三大领域之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发展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而教育评价的研究则是刚刚起步.这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刚一诞生,就很快地受到国内外学术界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我国的情况看,已经形成或者说正在形成一股“评价热”,教育管理工作正从“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这是十分令人欣喜的现象.一个新生事物刚刚出现,  相似文献   

9.
文章中的“教育移民”特指高素质群体西向迁移的一种社会现象。作者对“教育移民”的现象、社会意义、价值、动因和内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教育移民”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经济的研究结论显示教育是治贫的重要途径.但事实表明,增加教育投入并未能让贫困地区脱贫,“教育致贫”现象更加突出,因而按照常规模式难以实现“教育治贫”的目标.究其根源在于贫困地区只有教育成本的单向度支出而没有教育收益作为补偿,教育投入与收益之间没有实现闭合的循环.对此,应探索教育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为“教育治贫”提供新的思路.具体说来,应重新认识教育的经济功能,区分三级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收益率,“经济先行”与“教育先行”并重,建立教育成本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科技》2012,(10):12-14
随着新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无暇照顾宝宝.于是,抚养宝宝的重担便毫无疑问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这种由祖辈对孙辈施行抚养与教育的现象被称为隔代教育.在我国,素有“几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传统家庭文化,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以及激烈的竞争与广泛的人口流动,隔代教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学术研究》于1985年第5期发表了张铁明同志题为《教育现象的模糊性及对教育理论数量化研究的几点启示》(后简称《启示》)一文,其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现象的模糊性”和“研究教育现象的模糊性的现实意义”两方面问题。这对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启示的。《启示》的“入截矩阵与教育中的相似分类”一节,指出依多科的总分和平均分去划分分数段是  相似文献   

13.
陈国华 《天府新论》2013,(2):111-115
从农村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两个层面对农村中存在的“读书无用论”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无论从农村中小学生视角来看,还是从农村家长视角来看,“读书无用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并没有在农村出现,但也存在“读书无用论”的社会倾向值得我们重视.形成农村中小学生“读书无用论”现象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学习成绩、亲子关系、学校情绪适应、学习环境适应、行为习惯适应,等等;影响家长“读书无用论”观念形成的因素有孩子的年级、教育压力感、教育困难程度、学习成绩、文凭重要性的认识,等等.因此,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受到重视。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要求,是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高中生成长成才的要求。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健康的情绪管理,完善人格的培养,学习心理与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感心理的发展,择业(择校)心理与学业规划,择业(择校)心理与学业规划,心理疾病的预防与调适等。  相似文献   

15.
“双语”是许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我国“双语教育”正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双语教育”这个概念究竟怎么理解?“双语教育”是由英语专门术语“bilingualeducation”翻译而来的。至今为止,国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不下几十种。综观林林总总的界定,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双语教育和狭义的双语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戏剧何为”是曹禺剧作的批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耐人寻味的是,在不同历史阶段,研究者们于曹剧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之间总是有意无意地突出一方而非等而视之——要么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要么将一方视为另一方的附属产品.这一现象首先与曹禺在个人创作倾向和时代、社会要求的冲突中所生发的价值犹疑有关——作者在“教育”和“娱情”两大功能之间的摇摆直接导致了其剧作价值倾向的模糊.更进一步说,由于戏剧自身的艺术特性及其不同于其他文类的受众特征,“教育”和“娱情”之间的角力始终潜隐于古今中外戏剧价值论内部,曹剧中两大功能之间的“暗斗”恰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从公众文化的分析视角入手,以教育改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冲突现象为例,来探讨当下社会的公众文化对教育改革的支持影响.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公众对当下的教育改革活动表现出既促进又阻碍的“变态性支持”状况.对这种文化冲突现象可以借用经济学中的“隧道效应”理论来进行解释.由于教育不平等引发了公众的心理失衡,从而滋生了公众文化的冲突现象.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从外部整体社会环境入手,用“分流”和“平权”的方法来建立一个文化生态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8.
校园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亚文化目前集中体现为“叹老”现象、“啃老”现象、“晒遗憾”现象、“网络愤青”现象和“山寨文化”现象,其负面效应不可忽视。文章从社会生存压力、网络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等维度对亚文化产生原因进行剖析,相应地也提出弘扬“中国梦”,传递“正能量”,搭建新平台等科学的教育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政涛 《南京社会科学》2012,(4):124-132,150
无论是“教育实践”在人类实践体系中的地位,还是教育学在人类学科体系中的地位都不高.教育实践是一种“生命·实践”,它应该成为人类实践体系的中心和基础.以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也可能成为一门中心学科.教育学的地位和命运取决于教育实践的地位和命运.应从“面向实践的教育”转向“面向教育的实践”,确立探究实践的教育立场、教育眼光和教育尺度,探寻人类实践的“教育逻辑”和“教育基础”,完成实践的“教育转向”,重建基于教育实践的实践哲学,寻找实践论哲学发展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学方向,进而建构教育学历史本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南京市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调查资料,通过对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与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教育分流影响的实际考察,研究与分析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划区就近入学"与择校等制度安排背后所隐藏着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并对这种教育不平等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