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毅 《决策与信息》2010,(3):114-1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海外证券交易机构上市.随着大量中国公司远赴海外上市发行股票以筹集资金,相关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信息披露问题、海外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海外上市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等.因此,研究中国公司海外间接上市的监管,不仅能使上市公司监管当局更加有效地监管海外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融资行为,使海外上市公司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对海外上市公司规范自身行为、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公司长远发展等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以公司海外间接上市监管的概述为开始,介绍我国对公司海外间接上市监管的立法,并就我国公司海外上市监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最近,利比亚政治危机冲击全球市场,三万多中国工人从利比亚大撤退.大家在讨论中国政府跨国动员能力的同时,也对中国公司跨国经营及其风险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近年来,众多中国集团企业开始了跨国经营和境外上市之路.统计显示,2002-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54.4%.截至2009年底,中国12000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的17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信集团、中国远洋、中石油、中石化、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在内的18家跨国集团海外资产总量相当于中国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90%.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崭露头角,2010年我国共有129家企业在境外13个资本市场上市,占当年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的26.8%.  相似文献   

3.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蒋黔贵在日前召开的香港上市中国公司研讨会上,对已经和即将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要求:要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就必须遵循资本市场规则和要求,取信于市场,取信于投资者。 蒋黔贵说,近年来国企重组上市步伐明显加快。 1998年以来,国企重组改制到境外上市共有 22家,筹集资金 267亿美元,在境内上市 307家,筹集 2723亿人民币,筹集总额折合人民币 5000亿元。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推动企业在境外上市,是今后几年国家经贸委要突出抓好的几项工作之一 ;而推动国企境内外上市,必须高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球高效而具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天堂.新加坡股票市场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为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大约35%的上市企业来自海外.截止到2005年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15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占231家海外上市公司的68%,可见中国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海外公司的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7日,在国际教师节来临前三天,纽约证券交易所挂起了一个新牌--来自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新东方成了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教育培训公司和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以消费经济为驱动的传统企业.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选择海外上市的融资方式,受到海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对理论界提出的各种关于企业海外上市动机的假说进行总结综述,并对海外上市的主要模式进行论述及优缺点比较分析,以期为待上市公司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兰度 《经理人》2005,(9):104-105
中国又一轮创业热潮再起! 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2004年年 度报告显示,2004年全年共有44 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共筹集资金1140 亿港元,占全年集资总金额的41%;而2004 年有7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成功上市, 树起海外资本市场中一道中国概念股的独 特风景线。在2005年,随着分众传媒、百 度的成功上市,“创业热、中国热!”国际 投行人士们毫不掩饰地评价这个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上市公司寻求到国际资本市场双重上市的现象也与日俱增.相对于国外公司而言,中国公司的双重上市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双重上市动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中国公司双重上市动因的理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近来对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争论,本文介绍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概况,并以实际案例说明了海外上市企业的成长性。在此背景下,本文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原因,认为企业上市是企业自身的决策行为,不应该受到政府的干预。而国企海外上市不但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反而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方式。大量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既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了压力,也是促进国内金融市场重组和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海外上市,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演绎了很多成功神话,一方面也在光鲜的背后,存在着失意,目前在美国OTCBB挂牌的70多家中国企业中,90%以上变成了垃圾股(股价在1美元以下)。尽管失意比成功更多,但海外融资渠道的开放性,还是不断诱使中国企业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1.
从1985年起,在张瑞敏带领之下,海尔人不断进行着资本的扩张,从国内到国际,海尔挤进了全球第六大家电品牌的显赫位置.然而海尔并不能满足眼前的所有.正当海尔挥资大幅进入国际市场之时,<商业周刊>提出了质疑:海尔如何依赖其中国公司的利润为其海外扩展提供资金支持,其广泛进入金融、个人电脑等产业是否会分散了对主业的注意力;保守秘密的文化是否会伤害海尔在海外的发展和寻求在美国上市的机会……?海尔的资本值得一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外来者劣势已经吸引了学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外来者劣势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产品市场,而关于股票市场中外来者劣势的研究较缺乏。鉴于外来者劣势会影响公司在股票市场中的绩效,因而有必要理解并克服股票市场中的外来者劣势。因此,选取股票市场中的外来者劣势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已有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合法性理论,检验信息缺失和合法性缺失对外来者劣势的直接影响。借鉴已有研究,探讨制度质量、行业类型和交叉上市对信息缺失和合法性缺失与外来者劣势关系的调节效应。依据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建立概念模型。选取2005年至2013年在海外上市的145家中国公司为样本,通过SPSS软件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缺失和合法性缺失对外来者劣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当在海外证券交易所缺失信息和合法性时,公司会遭遇外来者劣势;制度质量显著减弱合法性缺失对外来者劣势的正向影响,行业类型对合法性缺失与外来者劣势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而对信息缺失与外来者劣势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弱化作用,交叉上市显著增强信息缺失和合法性缺失对外来者劣势的正向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从弥补信息缺失和合法性缺失两方面给出降低外来者劣势的策略指导,建议选择制度质量较高的东道国和高科技公司聚集的交易所来弱化外来者劣势,研究结果对在海外上市时遇到外来者劣势的公司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圣敏 《决策》2004,(4):42-43
自1996年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铜陵市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围绕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上市公司群”,并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了“铜陵板块”。截至目前,加上已经发行即将上市的六国化工,铜陵已上市的有5家公司,为铜都铜业、铜峰电子、三佳模具、精达股份、六国化工,占安徽省上市公司总数38家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海外上市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因素出发,对税务筹划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入手,在遵循上市企业税务筹划相关原则的基础上,从自身税务筹划的基础性准备、政策性把握、以及税务筹划方式的选择三个方面对海外上市教育企业的税务筹划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铜陵市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围绕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上市公司群",并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了"铜陵板块".截至目前,加上已经发行即将上市的六国化工,铜陵已上市的有5家公司,为铜都铜业、铜峰电子、三佳模具、精达股份、六国化工,占安徽省上市公司总数38家的13.15%.5家上市公司走过三条不同的上市路径,在安徽只有铜陵.其独特的上市概念,实现了主导业与特色产业的高度融合;其独到的股权设计,折射出各个时期对资本市场理解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中华网(www.china.com)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证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的ICP企业。在中美两国签署中国加入WTO双边协议后,中国政府承认允许外资进入互联网市场,中华网股价在两天内从60美元飙升至127美元。  相似文献   

17.
时下,全球资本市场已将对中国优质企业上市资源的觊觎变成行动,纷纷来华推介本国证券市场融资优势,吸引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中国企业有了更多的海外上市选择地,从而可以精心挑选适合自身特性的海外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跨地域、跨国发展势头强劲,海外工程总承包项目日趋增多。海外项目投产之后,拥有充足的备品备件储备是维护支撑海外项目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备品备件支持着各项环节的正常运转,对维护工作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给工程设备生产维护提供强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考察中国银行业整体状况和总结海外上市理论的基础上,本案例分析了“中银香港”重组、发行上市和上市后的制度演变和绩效表现。本文认为,海外上市能够引致“中银香港”公司治理和管理机制的改革,破除路径锁定、提高企业绩效。“中银香港”管理层出现的历史丑闻无法否定“中银香港”在公司治理上的大幅进步。通过海外监管环境的强制和海外市场竞争的诱致,国家绝对控股的“中银香港”成功地实现了内部制度根本变迁,摆脱了传统国有银行的弊病,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16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聚美优品,曾经创造了一个电商业的奇迹:从成立到上市,聚美优品仅用了4年的时间。而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具有明星气质的80后CEO陈欧亲自上阵"为自己代言",一举在网络蹿红,也为资本市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仅仅7个月之后,因业绩下滑、股价缩水,聚美优品的昔日光鲜不复存在,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