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钟树梁先生散文创作数量繁多,成果丰硕。其散文创作,讴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城市的新气象而欢欣鼓舞,灌注了对新生活的热爱,对新事物的关注,使其理性的思辨带着生命的体温,做到了主观真挚与客观真实的较好统一。作者将其丰富的古典文学知识融于散文之中,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吟诗填词,信手拈来,适得其体,尤其是散文集中那些发自肺腑的抒情散文、悼念文章,读来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婉约词与豪放词置于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学史中加以比较考察,认为豪放词的意义在于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发展了词的风格;而婉约词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前代文学题材内容所没有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道德观念,与文学、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就这一点而言,婉约词比较豪放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薛绍徽是清末的闽籍女文人之翘楚,著有《黛韵楼遗集》。她的诗词作品不仅反映了她细腻的思想情感,同时也丰富和深化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和历史的认识,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艺术上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在清代女性诗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钟树梁早期诗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控诉反动派的丑行、追求光明未来、爱国爱民、表达师友情谊及抒情强烈、各体兼备、格律讲究、语言典雅平实、用典贴切等是其早期诗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成都大学著名学者与诗人钟树梁先生,在大量的诗歌创作之余还撰写了许多对联,本文选取钟树梁先生所撰写的30余副对联进行梳理分类,将每一类中择其要者,分别从其写作背景、语词锤炼和艺术特色三个角度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苏轼各类题材的众多婉约名篇,说明苏词创新的实质,主要在于他能在其众多的词作中展示出高尚的人生哲理与深刻的社会见解,从而唤起读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思考,从中获得启迪与激励。  相似文献   

7.
词的"豪放"、"婉约"问题从宋代始即争论不休,延续至今。但此命题喧闹的外表下,是全面文献搜集和系统梳理归纳的缺乏。清代是词学发展的鼎盛期,表现在词的大量创作、词学流派的纷纭多样、词学理论的繁荣等许多方面,把"豪放"、"婉约"词论放到清代词学背景下去探索、归纳有其必要性。笔者以相关资料搜集整理为线索,并进行归纳整理,力图呈现此命题研究脉络,为词学研究提供个案。  相似文献   

8.
词分豪放与婉约的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宋词中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探究 ,认为其分别代表了中国诗学史上的儒家功利主义和道家非功利主义两种诗学传统 ;蕴含着“气”和“韵的和谐美的两种诗美形态。豪放词与婉约词在言志与抒情、“气”与“韵”、阳刚与阴柔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对立而又互补的关系 ,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发展到宋代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豪放”、“婉约”是今天用以研究宋词的两个最广泛概念,它们是明代学人建立起来的。它们只是一对包蕴丰富内涵的历史范畴,当代学人在使用时有二个误区:第一,将其看成是宋词本身固有的;第二,将其理解成宋词发展史上相反相对的。其实在清代的中后期,由于新的历史背景,清儒经常从探讨宋词所包含的性情入手,已经表现出对以豪放、婉约论词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苏轼婉约的艺术创新,是整个苏词艺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当今词学界还不曾对它作全面、深入的探讨。本文从古人评苏词艺术、比兴寄托、人物刻画、语言运用、意境等方面略陈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肯定了苏轼词作的开拓性意义,然后通过对其全部词作的简要分理,及其思想与身世的追寻,认定其词的主导风格应是旷达,而非豪放。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词创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多数论者都把苏词研究的重点放在苏词创作的成熟期,这自然无可非议。本文提出苏轼初期词的概念,意在延伸苏词研究的视野,以使人们更为客观准确地把握苏词创作的全貌。  相似文献   

13.
贾题韬教授生平奇特,被誉为“大学问家”,他为解放西藏,为加强大陆与台湾宗教界的联系,作了一定贡献。钟树粱教授是全国闻名的诗人,著有诗词近三千首,其诗风格“悲天悯人,嫉恶如仇”,具有“当代诗史”的价值,是值得深入发掘的“富矿”。  相似文献   

14.
王士禛曾以擅词著称。其词抒写心音,情兼哀艳,萦怀故 国之思,歌咏男女艳情,后者更是对“词为艳科”的复归,成为有别于诗的显著特色。艺术 上,小令、中调、长调,或婉约,或豪放,不拘一格,既破除二者壁垒和对立,又融合二种 风格和艺术精神,为清词昭示一条改造传统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词品》的词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学者杨慎的《词品》由于引据失实,受到后世学者的批评。然而从词学研究的角度看,《词品》论词,仍不乏精辟的见解,它对词学的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尊情抑理;二、兼容婉约与豪放;三、评论词人词作,时有创获;四、考证辨订,渊该综核  相似文献   

16.
关于苏词与豪放词风争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在文学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在界定标准的多雏性,三在接受境况的多变性。因苏词而引发的这些争论,让我们加深了对文学复杂性与多变性的理解,并且提醒我们在进行具体的批评过程中,要注意精细研究与宏观批评的结合、历史生成与逻辑推理的结合、作家作品研究与作家作品阐释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苏轼揽韦、李发抒性情之长,“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品位,改变了词为“艳科”的旧传统,建立起一个主体意识高扬旷达的新词风;秦观、周邦彦追“花间”而集温、柳之大成,于沉厚自然的主体意识中,情、景以事为导,遂脱雕琢而达婉约的天然佳境,两种流派,长短相形,影响所及,终开宋词鼎盛之大局面。  相似文献   

18.
张元干与张孝祥都以爱国词著称于世,张元干词表现了对中原人民的系念与屡遭打击而不沮丧的旷达胸怀。张孝祥有着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与守职尽责的强烈责任感。在词的风格上,他们都以豪放词驰誉词坛,然都写了较多的艺术高妙的婉约词,并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在词史上,承先启后,使豪放词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词由唐发展至两宋 ,词人辈出 ,高峰迭起 ,形成“豪放”与“婉约”两大潮流 ,但主流是婉约词。这种主流形成的原因有 :从社会背景来看 ,词的演唱在两宋成为社会风尚 ,这种风尚适合婉约词的生存和发展 ;时人所普遍接受的一直是婉约词 ,并被奉为“正体” ,豪放词被历代词学家论为“别调” ,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 ;尽管苏轼和辛弃疾在豪放词的实践上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 ,但他们“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的创作倾向也流露了较为明显的缺陷 ,使豪放词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以来至宋这一历史时期内出现了词派纷呈的现象,从讨论各主要词派间的关系及对词派“正宗”争鸣的观点中可以找到词派演变的轨迹,以便从历史的角度认识词的发展过程,更好的继承前人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