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前中国政府下大力气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政府成为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创新的外在推动力,但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建设滞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保障没有确立;还缺乏推行合作医疗政策和合作医疗立法的原动力,即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体角色的农民,多数缺乏参加合作医疗的能力、主观积极性;作为主体的农民更多的时候是被动地接受各种规定,缺乏农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机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认知与受益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对5个省25个县(市)2 024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2007年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水平,以及这些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认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初期而言,参合患者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的补偿金额占其当年医疗总支出的比例显著上升,但是,与理论补偿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对大病医疗支出的实际补偿水平不到其理论补偿水平的1/3。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认知来看,曾报销过住院费的农户的认知水平要高于其他农户,但总体而言,认知水平依旧非常低,且大多数农户对补偿政策的认知都低于实际执行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3.
贾洪文  崔勇敢 《西北人口》2010,31(2):106-1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三农”问题提高到更高的层面上,在政策上极大支持了我国的“三农”工作,农村医疗作为“三农”问题中农民的切身利益,一直是我国关注的对象。本文从农村医疗制度这项公共政策的发展历程入手,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通过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角度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和更好地在全国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4.
于长永  刘康  何剑 《西北人口》2011,32(4):58-6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六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旧农村合作医疗阶段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阶段。两个阶段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但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经历了顶峰之后,迅速衰退;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没有走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老路,但保障水平比较低。新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相似的起点,但是结果却大不一样。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退源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源于政府的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包国宪  高选 《西北人口》2010,31(4):124-128,F0003
在调研和梳理国内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甘肃省新农舍筹资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制度设计上存在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民在筹资过程中博弈关系,导致筹资机制的可操作性低,存在地方财政压力大、农民工游离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外、筹资成本太高和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缺乏信心等现实性问题。提出筹资标准合理化、筹资模式高效化和以立法形式来保障筹资,提高新农合筹资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满意度及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基于中国东部一个富裕省份6个县(区)的调查,用多水平多变量方法探索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满意度及持续性的因素。结果显示,性别、个人社会经济状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程度、内在需要、主观期望参保费用、主观期望共付率与参与率有关。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实施的总体满意度与年龄、政策知晓程度、医疗服务费用、报销情况满意度及主观期望共付率相关。政策知晓程度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的总体满意度对项目的可持续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性因素分析基本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提供农民医疗保障、构建农村卫生体系的重要载体,对于其可持续性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以筹资为中心的医疗制度系统构成角度理论性分析;保险制度设计方案分析和不同地区的制度可持续性要点分析结合医疗制度的其他评价指标进行拓展型分析,如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口医疗保障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利平 《人口研究》2006,30(3):42-49
基于山东省450份问卷调查资料,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状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试点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障碍进行了审视和总结。结果表明,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作为远远不够;农村人口的健康和医疗保障水平较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宣传力度、满意程度、收入、文化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因素,应将他们作为今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王英豪  高和荣  周琪 《西北人口》2010,31(6):99-102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实施以来,杭州试图让农民和城镇非从业人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医疗保险项目、定点医院,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报销和补偿水平。通过分析杭州新农合实施过程、运作逻辑,从制度供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合理性出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实现有差别统一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0.
徐义海 《西北人口》2009,30(4):122-125
较高的参合率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运行的基础。从制度设计上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农民的参与。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的吸引力并不强,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并不高,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退保现象,这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对青岛市的研究发现,制度是否稳定、农民从中获益程度、政府资金到住情况以及筹资标准、方式等因素对参合率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与农民的医疗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运用2004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否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试图从微观层面探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步履艰难的原因。该研究建立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及医疗支出的选择行为两个决策模型,结果表明,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及差的农民均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即农村合作医疗组织不仅存在逆向选择,分散农民医疗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从医疗支出模型来看,农村居民是否有医疗支出及医疗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对此无显著性影响,可见,中国目前推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没有为农村居民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愿保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政府补贴的增加虽能提高农民的参合意愿,但它仍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可持续发展,要么会因保障水平不够而夭折,要么就会出现财政赤字而难以为续。在短期内,可以在坚持自愿原则下、在自愿性的框架中,通过兼顾门诊补偿、对一年内没有享受住院治疗服务或门诊服务的参合者提供相应的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服务、调整筹资顺序等手段扩大受益面来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通过引入强制性从根本上解决逆向选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决定着农民的参合意愿,进而影响政策的运行。通过对青州市谭坊镇参合农民的200份问卷调查,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频数、交叉、有序Logistic分析,结合访谈过程中管理层次反映的经验和困难,分析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体上较为满意,但对筹资额的组成部分认知较差。参合农民对报销补偿等的满意情况、自身的身体状况、对经办机构(含经管办、收取个人缴费、政策宣传的村干部等)的满意情况、新农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改善情况等四个方面对满意度影响较大,家庭人均年收入对满意度有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地医疗保障能力及其对农户参加合作医疗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一向被视为农民的天然保障,然而在农民非农收入渠道增多、土地收益的重要性下降的情况下,土地能否有效地承担起家庭医疗风险负荷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样本农户的土地收益和医疗支出,认为土地对于相当一部分农户已不具备足够的医疗保障能力,并进一步通过逻辑回归证实了土地保障能力在不同地区和农户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家庭和合作医疗在防范疾病风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土地医疗保障能力对农户参加合作医疗的决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推进以重建合作医疗为方向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农户在土地保障能力和合作医疗需求(参加意愿)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但究竟这一制度能否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障?以山东省为个案,采取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不同人口学特征(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在医疗保障意愿、需求、承受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村人口医疗保障进行制度设计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穷人医疗干预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从不同地区和阶层角度分析了中国大部分农村人口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医疗风险大,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旨在减少这种风险,但具体制度设计中对穷人的医疗干预效果仍然有很大局限,今后要从健康理念、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和政府作用角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特困人口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覆盖面是占农村5%的特困人口,归属民政部门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合率一般都在85%左右,归属卫生部门管理。这两个制度在运作过程中的结合模式,既要有效地降低制度结合后的运行成本,让特困人口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住院补偿;还要有利于两个政府部门的工作协调。经过3年试点的探索,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全国十个省份1 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有新农合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仍然有近60%的农民对疾病风险持担心态度,新农合还没有为大多数农民提供稳定的健康安全保障预期。新农合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的显著影响体现在补偿机制合理性、政策目标实现和农民就医问题缓解情况等多个方面。其中,医药费负担减轻、报销手续繁简两个自变量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补偿范围大小、医疗条件改善、健康意识提高、看病积极性提高、应就诊未就诊、应住院未住院和因病致贫问题七个自变量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农合”制度对农村妇女劳动供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  刘进 《中国人口科学》2015,(3):99-107,128
农村妇女往往承担着家庭照料和挣取收入(包括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的双重角色,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趋向女性化发展的情况下,考察其劳动供给行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11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讨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妇女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新农合"乡级、县级、县外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和年度住院封顶线对农村妇女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既有利于弥补男性农业劳动力外出所致的农业劳动不足,也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因此,文章认为,在今后的政策安排中,需要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健全和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福利及受益水平,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安全的双重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0.
梁鸿  吴晓峰 《人口研究》2005,29(5):59-65
在此将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纳入到风险研究范畴,从影响合作医疗制度失衡的不确定性为切入口,对系统内外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理性辨识。通过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风险识别,相应采取预警措施,从而有效规避风险,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长期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