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从街道生产小组到城市人民公社 鸿顺里人民公社和全国各个城市、农村人民公社一样,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生产大跃进的产物,也是人们共产主义觉悟大大提高的产物。 1958年大跃进,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工农业生产都有了高速度的增长,在农业战线上,大兴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在广大农村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出现了五位一体、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要求工业生产迅速提高,从而就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高潮。以街  相似文献   

2.
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人民公社产生的可能性.人民公社是国家为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而全面控制农民剩余的一种制度安排.人民公社是以农村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制度经合作供给向政府供给制度的变迁为契机而建立的,是农村公共产品合作供给制度转化为农村所有产品合作供给制度、进而转化为农村所有产品政府供给制度的产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符合公共产品的特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而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或至少不反对.而当农村所有产品政府供给制度形成时,人民公社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城市相比呈现为制度外供给,并且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严重阻碍了农村、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呈现上述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在运行上仍然没有突破人民公社时期指令性强制供给的弊端。本文结合财政学和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提出了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4.
吴太胜 《南都学坛》2011,31(3):101-106
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政策设计。人民公社是建国后完成土地公有制改革基础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历史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突破人民公社单一农业公有制形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创新。两者在农民观、农业发展和农村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的历史时期以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伟大创造。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和完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5.
1958年的农业生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村发展多种经济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人民公社规模大、面积广、资源多,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因此,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随着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也要以极大地注意加速林业、畜牧业、付业和渔业的发展,一定要在农林牧付渔五业中来一个全线大革命。在这里,发展多种经济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人民公社发展生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末发展多种经济的意义,作用究竟是怎样的呢?根据我们在孝(?)县肖港人民公社的调查,归结起来,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想论争发轫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益破产的农民和日益凋敝的农村。以农立国论、工业立国论、农工协调论和文教兴农论对农业、工业、工业化之于农业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并且形成了五种不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想观点和发展道路的梳理、比较和评析,我们获得深刻的思想启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之源在农民和农村;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利的条件;要重视现代科技力量;要有统一的领导力量和科学的战略规划;要独立自主地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回望并反思20世纪上半叶的思想论争,对于今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人民公社办工业的有利条件,和已经取得的成绩。麻城县远在57年,由于实现了农业生产跃进,成为全国仅有的皮棉亩产百斤县,就开始感到农业对工业的压力。根根这种情况,县委及时地向工商部门提出了“面向农村,支援农村,为农业服务”的方针,使工农商紧密结合,解决了当时的工农业之间的矛盾,保证了农业跃进,也使得城镇工商业成为全国城镇促进农业生产的一面红旗(如全国闻名的宋埠镇三)。随着(?)年大跃进更全面、深入地展开,就更加暴露了农业生产上的劳力、肥料、工具设备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思想,即从废除人民公社飞跃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飞跃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发展社会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揭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阐述了我国未来农业的战略构想,指明了发展集体经济是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1958年的"大跃进"催生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建立伊始,就普遍推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但实施不久便因面临困难而进行调整,并在曲折坚持中走向终结。这一分配制度的形成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和对经济形势估计盲目乐观的结果。它的实施不仅未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后,我国农村的发展经历过许多的风风雨雨、人民公社制度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农村的改革开放是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这自然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我们应当从否定公社的意义上去理解近几十年的农村发展。我自1988年开始深入浙北地区进行农村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的几年,在我党和国家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党先是发动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后由此引发了国民经济的严重下滑,在农村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党在1961年发动农村大调查,为着手调整由“大跃进”特别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种种问题做准备。“农业六十条”即是农村大调查的最重要的成果。它自1961年3月制定到最终通过,几经修改与反复。这修改与反复的过程也就是党对人民公社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最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比较成熟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为农村的稳定、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社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我国实行过的两种农村经济制度。前者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后者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尝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及两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人民公社制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不同导致了两种制度的效率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取代人民公社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农村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是迄今为止中国农村最具实质意义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赋予了农户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的权利,使农户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从根本上再造了农业的微观组织结构,这既是我国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也是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次飞跃”。时至今日,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实现中国农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就必须对农业微观经济组织进行再创新。再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使目前还很落后的农业尽快得到迅速发展。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保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为了尽快地把农业搞上去,必须正确认识和严肃对待人民公社的所有制问题。农村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农村发展思想初探周晖一、农业要实现两个飞跃邓小平认为,农业深化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他在1990年3月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  相似文献   

16.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中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已经由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变革促进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十五届三中全会将农业家庭承包经营进一步明确,并强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这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农村中介组织体系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分散农户与市场经济的并存促进了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建国几十年来,我们对于“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探索始终没有终止过。从“分田单干”到人民公社直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我们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从而肯定了家庭经营在农业经营中的基础地位。换句话说,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们终于确认了农业经营的最基层组织是“分散农户”。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势单力薄的分散农户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时,属于农业创造的本应回归农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却流向其他行业,导致农业…  相似文献   

18.
1。人民公社规划的意义 目前,全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已经实现了,正在巩固和提高。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由于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不仅彻底地消灭着私有制的残余,尤其是使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和显著的提高。社大劳动力多,积累又大又快,资源多种多样,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能够迅速的大办各种事业。为了促进生产更大规模的飞跃发展,加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公社工业化,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使共产主义社会早日到来,根据公社具体情况,制定出生产建设全面发展的统一规划,已成为目前迫不及待的工作,它是巩固和提高人民公社,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优越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者积极性和我国农业生产特点三个角度分别对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和实践效果进行透视 ,加以比较研究 ,以科学地解说人民公社制被取缔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兴起 ,从中来探寻今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要遵循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自从全国各地的农村普遍实現公社化以后,农村的商业工作出現了新的情况,而改进农村商业管理体制,就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正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改进农村財政貿易管理体制的决定中一开头就指出的:“財政贸易管理体制必須适应人民公社成立以后的新门形势。”根据党和国家的指示,全国各地农村的人民公社均已先后实行了商业体制的改革,而人民公社的商业体制問題,也已經成为关心人民公社的人們所注意的一件事情。最近,我們曾經就江苏省吳县境内的各人民公社的商业体制进行过一次初步的調查,現在,我們試根据这些情况加以总結与归納,以供关心人民公社商业体制問題的同志参考。农村人民公社成立后商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