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叙事文学,叙事技巧是一个中心问题。金圣叹在点评《水浒》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对《水浒》的叙事技巧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两方面来解读金批《水浒》的叙事技巧,论证金圣叹对叙事学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水浒》评改动机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圣叹是《水浒》研究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要人物。一九六四年前后,围绕如何正确评价金批《水浒》的问题,学术界曾开展过热烈的讨论,为清理金圣叹丰富的小说理论批评的遗产做了有益的工作。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意见的争论,可以说是那次讨论的继续和深入。金圣叹评改《水浒》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这是评价金圣叹的历史功过、确定金本《水浒》价值的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正确的结论便无由得出。为此,我们也想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的争鸣。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不仅重视小说、戏剧中主角的评批,也相当重视配角的评批。他对《水浒》中次要人物的评批非常精采(参见拙文《金批〈水浒〉配角论》,交首届金圣叹学研讨会论文),他的金批《西厢》也是如此。他在金批《西厢》卷二《读法》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条又提出了配角形象的作用沦(本文金批引文全据拙编《金圣叹全集》第三册,文中只刊页码):  相似文献   

4.
邵子华 《学术探索》2007,(1):125-128
金圣叹的思想性格极其复杂,其中的许多构成因素互相对立,这在他点评《水浒》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既维护封建制度,又崇尚率性而为;既沉溺于传统的文化意识,又能够从传统文化意识中站立起来。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情与理的尖锐冲突。金圣叹外儒内庄,释心墨行,一颗敏感的心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追逐。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水浒》学会筹委会及湖北省《水浒》研究会、北京市《水浒》研究会、浙江省《水浒》研究会共同主持的全国第三届《水浒》学术讨论会于八五年七月三日至七日,在秦皇岛召开,到会的有全国知名的学者、教授、以及研究工作者、编辑工作者近二百人。收到论文一百多篇。大会讨论了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1、水浒的成书年代;2、“施耐庵文物”、传说的真伪与“托名”说的是非;3《水浒》的版本问题;4 水浒的作者、主题思想、著作权等诸问题;5 《水浒》艺术的面面观;6 金圣叹评改《水浒》的功过问题;7 《水浒》及《水浒》研究工作与其他小说的比较等等。讨论中有的学者提出:近年来,对《水浒》著作本身的研究较多,今后,对这部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6.
对于金圣叹腰斩《忠义水浒全传》,一般论者只注意到他是出于思想方面的需要,而很少注意到他也是出于艺术方面的需要,这是一个缺陷。金圣叹是杰出的文艺批判家,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要求很高,当他对一部作品动大手术,砍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使之成为“全本”时,他不可能没有艺术着眼点,没有艺术构思。实际上,他非常重视自己评定加工的七十回本《水浒》的艺术性,认为凭这种艺术性,他的“古本”完全可以压倒《忠义水浒全传》。  相似文献   

7.
《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浒》)诞生六百多年以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这不仅是由于《水浒》场面广阔,人物繁多,构思蕴藉巧妙,形象鲜明生动,而且还在于对水泊梁山起义军的兴起、发展及其失败全过程的描写,赋予了《水浒》强烈的反皇思想。我们认为:《水浒》之所以反赃官,而是为了证明“皇帝昏昧”;揭露“皇帝昏昧”,铁证是庇护赃官。金圣叹所说的“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虽是站在反动立场上对《水浒》的诋毁和攻击,但在客观上是极符合《水浒》实际情况的,也是《水浒》具有反皇思想的最好说明。 可是,自七五年以来,《水浒》只反赃官,不反皇帝,在学术界好像是已经作了定论。若如此,《水浒》既然不反皇帝,当然也说不上具有反皇思想的问题。我们的看法则与此完全相反,认为《水浒》不但反赃官,而且也反皇帝,甚至还富有较深刻的反皇思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不妥之处,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盖棺论定”。但是,从历史上看,有些人物在“盖棺”以后却长期不能“论定”,明清之际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金圣叹就是其中之一。近十余年来,对金圣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他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巨大贡献,基本上已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者所公认,但对金氏思想的评价却仍有很大的分歧。这个分歧主要是由金批《水浒》、《西厢》,特别是由金批《水浒》中所表露的一些互相矛盾的评语引起的,论  相似文献   

9.
评金圣叹批改《水浒》的问题——兼与张国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四十多年以前,鲁迅就对金圣叹作过较为精当的评述(见《鲁迅全集》4卷《谈金圣叹》、《“论语一年”》)。解放后,学术界的同志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对金圣叹批改《水浒》的功过问题,展开过讨论。在持褒扬观点的一派中,张国光同志在1964年4月号《新建设》上发表的《金圣叹是封  相似文献   

10.
<正> 学术界近几年对《水浒》的研究仍非常活跃。第三、第四届全国《水浒》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中国《水浒》学会也于1987年11月在湖北襄樊正式成立。种种迹象表明,《水浒》学继“红学”之后,将成为新的“显学”。现将近几年《水浒》研究中争论较多、分歧较大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武汉获悉,胡北大学正在筹建《水浒》研究资料与咨询中心,由著名《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专家张国光总负其责。这个中心将广泛收集海内处出版的各种《水浒》版本以及评论资料,《水浒》评论家李卓吾、金圣叹等《水浒》评著,研究李卓吾、企圣叹的沧著也在收藏之列,该中心对于《水浒》研究的专著也予以收藏。  相似文献   

12.
拙文《两种〈水浒〉,两个宋江》在《学术月刊》(1979年7月)发表后,魏克明同志发表了《金圣叹与〈水浒〉》(载《解放日报》1979年9月21日)一文提出驳难。魏克明同志不考虑他所用来作为论据的金本的反动序批文及噩梦,并不是金圣叹的由衷之言;却指责我无非是“简便地”“用  相似文献   

13.
人物评点是金圣叹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中最精彩的内容 ,而在对诸多人物的评点中 ,武松、鲁智深、李逵 ,是金圣叹心头笔下最钟爱的三位豪杰。“水浒三杰”是民间文学长期酝酿积累 ,又经过《水浒传》作者加工而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受前人对《水浒传》评点影响的金圣叹看来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魅力之所在 ;再加上金圣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所处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及“独恶宋江”等 ,都导致了他对“水浒三杰”的钟爱。  相似文献   

14.
应该如何评价金本《水浒》?这是三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一大公案。吴志达同志之文读后,恕我直言,堪称丑化论的代表作;文化大革命前,全面否定金圣叹之文虽有,然亦莫能及。此文竟奉胡适之见为圭臬,且又大加发挥,作出金圣叹评点《水浒》就是为了“诅咒农民起义”,“丑化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5.
一居常读《水浒传》,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经》里的“水浒”。《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相胥宇。”《毛传》:“浒,水厓也。”《郑笺》:“循西水厓,漆、沮侧也。”《正义》:“太王作王业之本,文王得因之以兴。”推原诗人之意,盖以“水浒”为周家发祥之地,故后之言周家之始基创业,莫不盛言“水浒”。《文选》潘安仁《西征赋》:“思文后稷,厥初生民,率西水浒,化流岐豳,祚隆昌发,旧邦维新。”又干令升《晋纪总论》:“以至于太王,为戎翟所逼,而不辱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故齐诗曰:‘来朝走马,帅西水浒,至于岐下。’”《史通·杂志说上》:“姬宗之在水浒也,鸑鷟鸣于岐山。”所谓“水浒”,是指特定的关中平原的漆、沮二水流域的一大片土地,即《诗》所谓“周原(用無)(月無)”的周原地区。周家之经营“水浒”,拿《水浒传》的语言来说,就是为了“图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的情节,历来是受人称道的,古代评论家早已作过评论,尤其是金人瑞评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对多方面问题均有惊人的见解、发现,如果进行研究,对我们今后阅读《水浒传》以至对其作多种艺术形式改编、取材等,都不乏一定的借鉴作用。《水浒传》版本有好几种,明清以来,评点家也不少见,今人编有《水浒传资料汇编》,辑录有李挚、金人瑞、王仕云等多家的评点注疏等,曾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中“金批水浒”的数量及质量都是最突出的,并且已有相当的体系性。另外,江苏古藉出版社《金圣叹全集》(一)(二)集即收全了“金批…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代,评点《水浒传》的有多家。而其中比较有影响有价值的.恐怕要算李贽、叶昼和金圣叹了。因此,我们试图对三家的评点加以比较,审视一下它们的异同得失。下面本文就先来考察三家的思想评点。三家的艺术评点,拟另文讨论。1、李贽、叶昼和金圣叹都是极力颂扬和推崇《水浒》的批评家。李贽称《水浒传》为“古今至文”之一。叶昼赞《水浒传》“妙绝千古”。金圣叹尊《水浒传》为“六  相似文献   

18.
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亮工是清初江南文学界和出版界的重要人物 ,在今人的金圣叹“腰斩”《水浒》研究中 ,都要涉及周亮工的论说 ,然而对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均语焉不详。其实周亮工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在总体上评价颇高 ,对圣叹的不幸遭遇有明显同情 ;更有甚者 ,在金氏的生前死后 ,周亮工分别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和《天下才子必读书》的刊刻  相似文献   

19.
一金圣叹评《水浒》的结构,认为七十回书,“只用一目俱下,便知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水浒》确是一幅构思严密的画卷,人们从七十回书的漫长而又布局得当的画卷中,清晰而形象地看到一支农民起义队伍的发生、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和有关的社会生活的多方面。一部具有严密结构的作品,象亚里斯多德说的那样,应当是“一个完整的行动,里面的事件要有紧密的组织,任何一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要是某一部分可有可无,并不引起显著的差异,那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结构严密的反面是松散。在这方面,金圣叹谈到《西游记》,说它“太无脚地了,只是  相似文献   

20.
作为批评家的金圣叹,由于处在明末清初历史的转变之中,深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其文艺审美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即由宏观转向深微,由社会伦理转向个人心理,由阳刚之气转为阴柔之美。从金批《水浒》与金批《西厢记》的比较中,可以找到这种变化的线索。显示了这一时期由浪漫主义到感伤主义文艺思潮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