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领导性格是领导意志的直接体现,它对下属的情绪、行为甚至命运走向都会产生较强的导向和影响作用。历史上领导者的性格对下属能力发展产生影响的不乏其人。韩信一生的大起大落,就与他的领导项羽和刘邦的性格息息相关。项羽和刘邦都有称霸天下的鸿鹄之志。楚汉相争之初,刘邦在各方面都不能与项羽相提并论。就个人能力而言,刘邦武不能上阵,而项羽勇冠三军,力能拔山;从双方兵力来讲,刘邦仅有十万人马,而项羽旗下有雄  相似文献   

2.
从鸿门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可是为什么后来刘邦打败项羽而获得了天下呢?关键就在用人的差别上。这一点,刘邦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得很好,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保证粮饷,他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刘邦能重用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但是,项羽他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所以就会失去天下了。看看他们的用人,确实如此。项羽实力强大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人才辅佐,相反,很多人才都来投…  相似文献   

3.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06,(11):92-96
胜败非天命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就家庭背景、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则是个平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那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他身上有贵族的那种高贵和高傲。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可谓战必胜,攻必克,所以号称西楚霸王,而且他非常勇敢。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  相似文献   

4.
史杰鹏 《领导文萃》2013,(23):86-90
如果刘邦是个听话孩子.估计也就埋没在历史中,因为种田的几乎不可能在历史上留名.读书人倒是有些能留.但在战国末年。留给他们的机会也少。刘邦对耕读两个行当都嗤之以鼻,曾导致他老爸痛心疾首,大骂他不如二哥种田卖力、能置办家业。而他鄙视儒生的故事,也妇孺皆知,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往儒生帽子里撒尿的人。  相似文献   

5.
刘爱平 《领导文萃》2014,(15):61-63
正周勃算不上刘邦的难兄难弟。刘邦起兵之后,周勃一直以侍从官的身份追随其左右,两人的情分自然不必多言。刘邦称帝之后,与他剖符为信,封赐列侯之位也是理所当然。周勃虽属近臣,却不算溜须拍马的主儿,他打过不少硬仗,收复过不少土地,只是一生戎马,却没遇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能作为经典流传于世。他一直为后人念念不忘,是因为他在大汉初立之后干了两  相似文献   

6.
<正>道家在中国历史上,最初发生最大影响的,是在汉朝汉高祖刘邦的创业之初,所用建立功业最大的人才,便是张良、陈平这些人,而他们都是学道家的人物。在历史上标榜汉初的盛世"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父子两代的思想领导,都是用"黄老"的道家学说。清静无为保全性命大汉一代的开基皇帝高祖刘邦,在位不过几年就死了,政权则落到他妻子吕雉的手中,天下最诱惑人的权势,极少有人摆脱得开,因此吕后便想因势乘便,要把帝位传给娘家的人。但是,当  相似文献   

7.
正秦朝末年,群雄并起,楚汉相争。骁勇善战的偶像型领袖项羽最后输给喜欢耍无赖的刘邦,被迫乌江自刎。他在地理学上的失误,注定他失败的命运。巨鹿之战中,项羽击败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坑杀20万秦卒,俨然成为各路反秦军的首领。他把天下划分成18个王国,想方设法铲除竞争者,培植忠于自己的力量。劲敌刘邦被排挤到偏僻的西南,分给巴、蜀和汉中三郡。项羽是这样想的:巴蜀为旧秦流放罪人之地,其开化程度应该低于关中及东部地区。而且,刘邦的部下都是江苏人,一定不  相似文献   

8.
西方历史似乎近是一种“英雄性”的。如讲政治,古代从亚历山大到罗马凯撒,到了近代法国的拿破仑,这不过是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讲。这是由一个领袖,领导一个集团,而成功了那时的一番事业。这都带有一种英雄性。而中国呢?“集团性”更重于英雄性,所以好像不见英雄性。 楚汉之际,项羽与刘邦两人争天下,显然项羽带有英雄性,而刘邦好像没有英雄性。两人相比的话,项羽是一个英雄,刘邦不是一个英雄。刘邦以平民为天子,出身卑微,而成为一个统一中国的大皇帝。这一事业的完成,主要靠的不是刘邦个人的英雄性,而是他善于领导,发挥集团的作用。 东汉光武帝刘秀,也以一平民为天子。我们如拿他个人的全部历史来看,只有昆阳一战,表达了他的英雄性。但他的全部事业的完成,也像汉高祖,重要的还在他的集团性。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我一直对楚汉相争最后的 结果感到不解,论实力、才华和一切条件相加,刘邦是远远不如楚霸王,甚至到了最后阶段,楚霸王也轻易地拿下垓下,火烧咸阳;在鸿门宴里,虽然没按谋士之计将刘邦置之死地,但也将他外放关中,刘邦的实力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当时的楚霸王相比。  相似文献   

10.
<正>秦末的人们高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个人才都想称王称侯,有点痞子性格的刘邦就是这诸多人中的一个。他在萧何等一干能人的帮助下取得成功后,心里老是不踏实:像自己这样的人都能成为汉王,那么手下那些文臣武将,哪个不比自己有本事,他们怎么会死心塌地听从于自己而不起异心呢?刘邦的这些猜疑不是没有道理的,韩信、陈豨、黥布等一个个能人另立山头就是很好的说明。因此,刘邦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守业时,都把提防手下造反作为  相似文献   

11.
田梦 《领导文萃》2006,(1):155-155
问题122: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有一位名将叫季布。他原是楚王项羽的手下,作战骁勇,刘邦吃尽了他的苦头,所以对他耿耿于怀。在项羽自杀、汉朝统一天下之后,马上悬赏捉拿季布。可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愿意庇护他,甚至替他向刘邦讲情。到底季布有什么样的魅力,使得众人在千金重赏之下还不出卖他呢?请你就此事件谈谈看法。参考答案:①原因很简单,只因为季布是一个讲信用的君子。当时,曾有一句俗话说:“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句承诺。”可见他守信用的程度,是受人敬重的关键。②领导者若能得到大家的信任,众人自然会为他效力;相反,如果常常言而无…  相似文献   

12.
重庆大饭局     
<正>关于历史上的饭局,中国人会首先想到鸿门宴。它实在太有名——公元前206年,运气很好的刘邦先攻入关中,占领秦朝首都咸阳。运气不太好的项羽遭遇秦军主力,缠斗太久,晚来一步。按照"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刘邦是赢家。项羽不服,他的谋士范增便琢磨了一个办法,在项羽的驻地鸿门组了个饭局,主宾当然是刘邦,主菜嘛,不好意思,是项庄舞剑。这个饭局刘邦硬着头皮去了,但他的主要表现不是饭量而是口才,一番情真意切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故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打败 了项羽,一统中国,成为皇帝。在志得 意满之余,他在洛阳举办了一场宴会。他问文武百官:“你们老实告诉我,何以我能得天下,而项羽却失去天下?请  相似文献   

14.
正史书上说,早年的刘邦好吃懒做,没啥本事,又不肯苦干,坐吃山空,是一个穷光蛋。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在当年,能文能武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无赖"的刘邦最终成就了帝业?刘邦登基那一年的五月,他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  相似文献   

15.
本来夺取天下、论功行赏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汉高祖刘邦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天下已定,能臣良将们都有功劳,并且,个个都认为自己劳苦功高,理当封王封爵。可是全国就这么大,地就这么多,功臣却一大把,封谁不封谁呢?平时和刘邦关系密切的,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平时和刘邦有嫌隙的,铁定捞不到好处,就私下里议论:“不行,就反他娘的!”流言蜚语不断传到刘邦耳朵里,让刘邦很受伤。此时,他面临着一场关乎大汉江山的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诺千金"出自西汉初年的大侠季布,他在汉文帝时代,曾经担任河东太守,后来也在河东去世。汉高祖的仇人季布是秦汉之际楚地人,少年时就是个重信义、守承诺的侠客,武功非常好。后来投奔楚霸王项羽手下做将军,抗击暴秦。楚汉相争时,季布便常常跟着项羽攻打汉王刘邦。刘邦是个善于用人的好君主,但不是个好将军。只要是自己带兵打仗,就经常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命。在刘邦打败  相似文献   

17.
刘邦的韬略     
刘邦是项羽的对立面。 刘邦是中国第一位没有文化的统治者,第一位非名门贵族血统的人登上最高权力宝座。刘邦极会“打天下”,也极会“坐江山”。这一切都有赖于 他 那深文 周 纳的 谋略。《史记·高祖本纪第八》简直就是谋略篇。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在蕲县起事,沛县县令在萧何等人劝说之下召集刘邦,一起响应陈胜。派樊哙召刘邦的命令下达之后,县令又有些后悔,紧闭城门,拒刘邦于城外。刘邦并未攻城,只是射书到城上,陈说拒绝自己的利害关系,结果沛县父老杀死了县令,打开城门恭迎刘邦,拥刘邦为沛公。兵不血刃,取得完胜。此刘邦韬略一。刘邦经过高…  相似文献   

18.
<正>汉高祖刘邦,生当秦末乱世,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剑而取天下,开汉朝基业400余年。刘邦的成功,由多种因素所致,而他本人卓越的领导才能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尽管刘邦不喜欢儒生,大骂儒生为"竖儒""腐儒",甚至还做出"儒冠撒尿"的荒诞事,但我们发现在《鸿门宴》中,刘邦集团的处事方法与儒家一致。他们的表现可以说是合情合理,以致项羽没有除掉刘邦的理由。让我们立足《论语》加以解读。一、遇事多问"怎么办"。孔子主张遇事要问"怎么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电视剧《楚汉传奇》热播,韩信拜将一幕令人特别是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唏嘘不已,他们不禁感叹——刘邦安在? 不错,刘邦可是个关键人物.韩信拜将,拜的人是刘邦,受的人是韩信.没有刘邦,也就没有后来的韩信.没有刘邦,韩信先前所经历的事,如"漂母饭信"、"胯下之辱"、"帐前执戟"就等于没有发生过.虽然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哪个"人民"要饭、打架的事情能够被记载得如此详细呢?韩信拜将,前提条件就是刘邦的存在.这个刘邦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没有这几个条件,韩信不可能拜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