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的三江平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2.
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1—2020年284个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吸引新建企业选址,且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应越来越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企业选址存在异质性影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能够吸引新建企业在东部、南方以及南部沿海、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长江中游、东北五大经济综合区选址;更能够促进新建企业在距离中心城市0~250公里范围内的周边城市选址,而对中心城市或偏远城市则没有影响;更能够吸引服务业企业选址,其次是生活性服务业,而对制造业行业影响最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主要通过成本降低效应、创新水平提升效应的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和新经济地理理论对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修正,通过对交易费用的细分构建外部性和运输网络下的城市群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1990-2008年中国部分城市数据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在运输网络影响下,中心城市依靠要素集聚获得增长,非中心城市快速接近中心城市。运输网络的改善,将加速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同时,在保留部分新增要素的情况下,增加节点集聚系数、降低非中心城市问的运输成本,利于非中心城市对外部性的应用,加速其经济增长,促进与中心城市的协同增长。因此,在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时,不仅要重视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互联互通,更要重视非中心城市间的相互联结。  相似文献   

4.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征是消费,本质是供给。新发展阶段,我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统筹兼顾消费的层次性和包容性、本地性和全球性、独特性和大同性,立足新经济形态和数字经济发展,从消费侧的需求特征去寻早其目标所向,从服务供给、要素集聚、文化浸润三个方面着手夯实高质量供给的能力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新时代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5.
苏金生 《探求》2013,(1):42-45
在广佛肇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2011年肇庆市提出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规划建设肇庆新区。肇庆新区作为未来肇庆城市规划建设、城市东扩的建设重点,将成为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新中心,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为建设城市综合体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肇庆跨越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珠三角城市。  相似文献   

6.
于晶晶 《创新时代》2011,(11):94-95
如今,北京已成为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并已全面进入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发展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北京距离建设“世界城市”的长远目标,依旧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仅要符合世界城市的一般机能,更应具有北京特色。而在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进程中,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夏阳 《探求》2000,(Z1):76-77
省委、省政府已提出要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复杂的矛盾和严峻的挑战。要完成这样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单凭热情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思想武器,指导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促进广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在高起点上实现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路径。以"策源地文化"为主线创新与建设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凸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城市互助养老服务是当前缓解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压力、开发老龄人群互助服务资源、重塑老人社会尊严、提升老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的重要社区养老服务递送方式。通过引入公共服务的社会建构视角,将城市互助养老服务建设从以供给为中心转向以需求为中心,从构建开放对话程序、建设养老服务合作生产网络、尊重社会养老观念等社会建构路径着手,通过建设自由表达、平等公正的互动平台,建立合作生产的服务递送网络和挖掘社会养老观念资源推进城市互助养老服务实践,以期充分发挥城市互助养老服务的机制优势,更加凸显其在有效回应老龄群体的定制化需求、提升多元主体在服务递送过程中的互动合作以及促进“积极老龄化”战略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雷兆阳 《探求》2011,(2):4-6
广州亚运会是一场融合亚洲文明,但明确以岭南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盛宴.广州亚运会和首届亚残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广州文化软实力,对于广州文化今后的发展,也带来了有益的启示。要实现昂扬向上的广府文化和亚运精神财富的融汇,引领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推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名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谢石松 《探求》2005,(4):41-44
广州市能够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历史的机遇。要尽快从中央政府取得全方位开放的政策许可;建立全方位开放的社会经济管理机制;建立全方位开放的配套基础设施,以尽快完成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岳阳楼区是岳阳市的中心城区,现辖12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共71个社区居委会、21个行政村,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58000人,占11%。近两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结合中心城区这一实际情况,岳阳楼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以为老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的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关注文化建设和发展、关注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提升更应当成为城市政府的理性自觉。在广州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建成“新岭南文化中心”成为广州当下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应从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双重维度来审视并制定广州的文化发展策略,着眼于推进以岭南文化为底色与特质的城市文化新发展,来提升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使 之成为“工业强市、商贸重镇、旅游名城、人居佳地”, 是丹东市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振安区作为丹东市面 积最大、亦城亦乡的城区,如何贯彻落实丹东的城市 定位和奋斗目标,全力打造新型工业第一区,实现工 业经济率先大发展、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的重要任务。 振安区面积669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属于城市 郊区,对丹东市中心形成包围之势,拥有适合大工业 发展的大片平整用地,是丹东市工业布局和中心城 区工业外迁发展的首选之地。如果说建设现代化沿 海港口城市必须要求构筑与之相匹配的工业…  相似文献   

15.
梁凤莲 《探求》2013,(2):97-103
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塑造自己的城市精神与城市品格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其核心即为凸显以文化为中心、以文化为引领的发展方针.为此,要正确把握广州文化发展的历史,重视创新广州文化的历史因素与传统价值,推动广州城市文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廖惠霞 《探求》2011,(1):29-32
广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如何保护、利用广州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强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功能,是广州市今后发展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俄东部边界长约4 300公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1世纪初两国才最终划定并勘界完毕。2015年8月中下旬,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组成调研组,亲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及中俄边境城市漠河县、抚远县、虎林市、密山市和绥芬河市等边境地区,围绕边境协定的执行,东部边界是否安泰,边境地区的边贸情况,政治社会发展变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初步落实情况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我们的初步印象是中俄东部边境地区的安全状况基本良好,双边的边贸关系发展面临挑战,两国民众特别是边民间的认知尚待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实情况还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8.
越秀区是广州市老城区的中心区域,是商业、外贸活动的中心。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广州市区建设的不断扩展,以天河为中心的东部新城区迅速崛起,越秀区作为商贸中心的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发展、振兴越秀区的经济,增创老城区的新优势就成为我们探讨的新课题。一、发展第三产业,增创越秀区新优势越秀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广州中心城区,历来都是岭南商品的集散地,这是越秀区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饮食业的有利条件。越秀区总面积只有9.15平方公里,而居住人口就有46万,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小,这又使越秀区发展第…  相似文献   

19.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10,26(4):88-90
具体分析西安城市发展趋向转移的历史过程,得出六种模式:1.新城区向旧城区的南部扩展,以秦咸阳后期的城市发展趋向以及汉长安城后期的城市发展为代表;2.新城区向旧城区的西南扩展,以汉武帝时期对汉长安的扩建为代表;3.新城区向旧城区东部发展、城市重心向东部转移,以西周镐京以及唐长安城的发展为代表;4.新城区向旧城区的北部缩移,唐末"新城"就属于这种城市缩移模式;5.新城区向旧城区北部和东部扩展,以明代西安城区的发展为代表;6.新城区向旧城区四面扩展。探讨西安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发展趋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为现代西安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略论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城 《探求》2000,(2):13-15
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力、吸引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引自黄华华同志《广州日报》1998年8月对日刊发的署名文章),是广州跨世纪的奋斗目标,也是全省力争在下世纪初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广州提出的更高要求。认清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中心城市是劳动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心城市”这个概念早在100多年前已经出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曾使用过,但至今未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多数论述,中心城市一般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一定区域内城市群中能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