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史记》看西汉中期以前的妇女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育松 《浙江学刊》2000,(4):115-118
作为反映西汉中期以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文献,《史记》为我们了解先秦至汉武帝时期妇女地位的概况和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当时妇女在政治中的地位较高,贞节尚未成为对女性单方面的要求,三从四德也未成为评价女性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春秋中后期至秦汉,随着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对原始遗俗的扫荡和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出现了封建社会强化贞节观念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对妇女的歧视继续加深,夫妻关系逐渐与君臣关系相对应,最终被纳入“三纲”中。  相似文献   

2.
廖志林 《学术交流》2007,(5):142-145
人类有声语言的发展经历了mama语、拟声语和创造语三个阶段。从对人类初生婴儿的啼哭声和不同语系语言对母亲的称呼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可知,对母亲的称呼源于初生婴儿的啼哭声,初生婴儿的啼哭声是人类最早的有声语言的母音,而对母亲的称呼则是人类最早的有声语言,“mama”是人类有声语言的最早形态。人类社会仅仅使用“mama”这样唯一的一种有声语言作为交流手段的现象,应该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mama”语早于拟声语言而存在,是人类有声语言的起始阶段。拟声语言模拟事物的声音,它在人类有声语言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语言样式。而人类自身的进化和社会发展为人类有声语言的创造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3.
孙华 《社科纵横》2009,24(2):112-113
称呼语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用于当面打招呼的、能够表达彼此关系的名称,是言语交际过程中表示“界定彼此关系的词语”,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当今社会因为经济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导致陌生人之间的称呼发生很多变化。有的由几千年的尊称变成了贬称或者被称呼者拒绝使用,本文通过探析“同志、师傅、先生、小姐”等这些称呼语的使用,来探讨其变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农村老年人再婚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发展农村丧偶老年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强的再婚愿望。丧偶男性比丧偶女性再支付更高的成本。这与社会性别文化中女性的依附性地位以及传统伦理规范的制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称呼语一直是语言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词源学、语法学、人类语言学、文体学、方言学、心理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等学科都给称呼语研究留有了一席之地。近年来对称呼语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系统的研究路向:历时语用学。一方面,历时语言学的研究人员开始从语用角度思考问题,在他们眼中,语言已不再是抽象的系统,而是人们用来实现交流目的的工具;另一方面,共时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以往使用的语料一直局限于即席会话,但现在已经开始接受更广泛的语料来源,如历史上的戏剧、小说、书信、法庭记录等。基于此,历时语言学…  相似文献   

6.
所谓称谓语,也就是人们互相之间称呼的一种语言符号,这种符号不仅具有代表某个个人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某些社会语言学的意义。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所特有的称谓语。如在机关职业群体里,人们称“书记”、“主任”、“科长”、“处长”等称呼的语言现象较普遍,这反映了社会机构的科层化和科层化了的社会机构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系和形式。再如青年这一社会群体,尤其是城市青年小群体,在称谓语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互相间称呼绰号。并且绰号的意义往往不为小群体之外的人所知。青年的绰号有的是自小延续下来的,也有的是成人给取的,更多的是同学、玩伴、同事给取的。尽管青年的绰号五花八门,但大致根据下列几项因素取出:  相似文献   

7.
略谈《红楼梦》中称谓的使用及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称谓,顾名思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新华词典》(1981)的解释为:“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的区别而使用的一些称呼。”封建社会中的称谓能标明人与人之间的长幼、尊卑、亲疏与嫡庶关系,能使人们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北京和日本东京的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资料,从生活时间分配角度分析比较了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不同的两个城市居民生活活动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提高受教育水平和就业水平,对于提高社会成员特别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实现男女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在变化,以同志称呼涵盖一切社会成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面临着一个称呼多样化的时代。多样化是一种进步,却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对成年男性,有一个包容性较广泛的称呼:先生。女性则没有,因而麻烦更多一些。在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遇到一位四十来岁的女性。我知道她姓吕,但并非熟人。叫她小吕,似过于随便,不够尊重;叫她老吕,她毕竟是个中年女性,内心不会高兴;吕先生当然可以,宋庆龄、许广平不是都被称为先生吗,但这样的称呼似乎专用于德高望重的女性,一般项合这样称呼也嫌过于庄重。忽然灵机一动,现在不是以“小姐…  相似文献   

10.
女性形象与文化叙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当代女性在一个不为注意的倾刻已经“分裂”成了两个部分,当一部分的女性在社会生产的重组中处于劣势、被判“出局”之时,一部分的“女性”却奇迹般地崛起:从大众传播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到种种关于“女人味”的解说,“女性”无所不在。然而,女性在当代社会的这一“崛起”,并非代表了她们主体地位和自我意识的增强,相反,却可能只是呈示了一种“泡沫”式的缤纷和虚假的“女性主体”。事实上,自80年代末以来,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及其有关的种种话语,不仅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纳入了商业主义的运作机制,而且成了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和现实矛盾的某种特殊的叙事手段与表意方式。当代女性因此而面临了再度的“失落”———失落于一个商品化的抑或“空洞能指”与“文化虚构”的境遇之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跨性别交际中语言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越红 《学术交流》2008,(5):148-15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制约影响着语言.性别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语言中得到了一定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性别文化差异势必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规则、交际风格、心理定势、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这些差异的形成与生理性别有关,但社会分工、社会地位、社会心理等社会文化因素都决定了语言差异的形成.只有了解不同性别的交际规则和交际方略,培养性别文化差异意识,才能克服性别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整个法律职业所通用的语言,无论是律师和法官在法庭上的用语,抑或是形诸于文字的法条用语,或与当事人权益有切身关系的法律文件的用语,甚至是法学院课堂上的,较之于一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无疑具有相当程度的特殊性。这点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皆然。自从法律语言学的开山鼻祖DavidMellinkoff教授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题为TheLanguageoftheLaw(《法律的语言》)一书问世以来,无论是法学界、社会学学界、人类学抑或语言学学界莫不从法律语言学视为具有独立生命力的学科出发,开始重视法律语言的社会地位、功能以及属性。无疑地,正因为法律是一门专业性强、技术性亦高的职业,法律语言也就成了一种具有高度专业性和特殊性的语言,象征着一定的权力和社会地位。但是若试图仅以这点来概括一切,似有见树不见林之憾。本文有鉴于此,不仅立基于传统的社会语言学理论,更试图从“法律论述”(discourseanalysis)理论出发接近该问题,因为“法律论述”关心法律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其实际运用的场合与情境,牵动着诸多内外在、主客观的因素,一如国外的陪审团审判制度所显示。笔者在本文绪论中提出轮廓之后,接着第二部分再介绍语言的功能和作用并适时引入法律语言。继而第三部分围绕法律语言作为一种“语体”或“语码”(code)或“变体”(variety)的论点,针对诸多相关的社会语言学的复杂因素和理论,进行论述与比较。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对外开放侯丕勋前些年,我国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评价出现“封闭”和“开放”两种见解。目前虽无争论,但对垒明显。自战国、秦汉以来,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先天的自然环境因素等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便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4.
1语言的标准化。语言的标准化有时会因政治因素而有所改变。19世纪,芬兰人发展了他们的口语,为社会发展起到了一系列的作用。芬兰人需要一种标准语使他们从瑞士语与俄语中独立出来。他们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现在芬兰语已经成为该国家政治生活中强大的因素。到了2...  相似文献   

15.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多元文化时期,是伦理文化比较开放的一个时期,也是对中国传统礼教有所冲击的时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女性虽然仍是"夫为妻纲"基本原则下被主宰的群体,但是她们相对来说是比较幸运的一群.女性自由意识的苏醒、权利意识的凸显以及身体意识的萌动,都使得这一时期的两性关系发生了细微变化,体现了可贵的女性伦理进步的一面.然而,归根结底,这一时期的女性伦理还停留在封建伦理道德的范畴,对于"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礼法根基几乎没有任何憾动能力.反思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我们发现,经济地位的确立和制度层面的保障,以及女性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本质上都与女性道德的进步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奴、佃农是东西方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者和最主要的阶级成分。农奴与封建领主的对立、佃农与地主阶级的对立,是东西方封建社会最主要的阶级对立;农奴与封建领主的土地结合、佃农与地主阶级的土地结合,反映了东西方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因此,深入探讨农奴、佃农的生活状况、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他们各自所处的特定的经济地位对东西方封建社会特征的形成、发展进程的影响是很有价值的。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①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表现出来的不同于西方封建社会的特…  相似文献   

17.
近代北京的商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代北京的商会刘娟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抑制商业的发展,商人被视为四民之末,其社会地位和影响极低。这种情况在清朝初期的北京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统治者担心汉人联合谋反,因此对经商作出了更为严厉的限制,这使得北京的商人建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领域“社会文化”理论的转向,语言学研究焦点由原来的关注句法结构特点和认知特点转移到了交际的社会、文化和语用能力方面.伯恩斯坦对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的观点的质疑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修正与批判,表明其所研究的领域已从语言学范畴的“语言能力”转向社会学意义上的语言使用的“合法能力”.这一转向揭示了伯恩斯坦独到的社会文化语言观,及其对语言本质与社会文化、语言习得、语言教育等相互关系的影响.对伯恩斯坦语言能力观的解读对我国当下研究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妇女全部的人生理想就是寄希望于美满的婚姻生活。从《诗经》到《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涌现了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古代妇女观的不断进步。其中,元杂剧婚恋题材中的女主人公十分引人注目。元代是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的时代.随着蒙古等北方民族人生中原.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国古代女性更加大胆地追求幸福的婚姻.不再逆来顺受,自甘卑弱。王实甫础西柏记》、关汉卿规拜月都、白朴砌墙头马上》与郑光祖砌情女离魂》,人们习惯称之x广元曲四大爱情周r.剧中的女主人公分别是崔茸…  相似文献   

20.
网络快讯     
计算机领域中的性别差异  目前 ,计算机领域中的女性大大少于男性。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调查 ,这一领域中的女性和男性一样称职 ,然而她们的数目却一直不多。总的来说 ,女性比男性更早地结束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学业 ,这就解释了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 ,尤其是在高级专业人员中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在计算机专业取得学位的女性少于男性 ,这意味着 ,计算机专业的教授中男性将大大多于女性 ,反过来又使男性在计算机科学中的统治地位得以保持。女性进入计算机科学的障碍似乎来自这个领域内部。在现代社会中 ,儿童从很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 ,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