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阅江学刊》2011,(2):84-87
人文主义教育崇尚理性,重视人性的价值,以建构一个“完人”为目的。教师权威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服从。随着传统的权威时代消失,教师传统的权威也随之式微,教育进程中出现了师生关系紧张与不和谐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从制度的视角和师生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师权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权威的运用需要有人文主义理念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人们往往从教学过程来谈师生关系。针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两个极端的提法,有人提出了作为替代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模型。由于这个模型似乎纠正了前两个提法的极端倾向,给人一种很辩证的意味,从而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其实,认真分析这个师生关系模型,其实质只不过是一个相当矛盾的混和物,它并没有把握师生关系的真切含义。因为所谓的“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是不能并列相称的,它们属于两个具有不同适用范围的概念。其中,“主导作用”一般是指在实施层和决策层中人们所处的不同地位而言,“主体地位”则是运用于分别自然界和人类以及强调人的能动作用的哲学用语。少数人意识到出现在师生关系模型中的这种混乱情况,又试图从人本学的角度来纠正它,提出了教师与学生是“双边主体”的思想。“双边主体”观点,从哲学高度来看,是主体性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符合逻辑的推论,是人道主义的呼声在教育学中的思想结晶。它对于唤醒  相似文献   

3.
刘晓琴 《社科纵横》2007,(9):161-162
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教师的角度作了相关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袁晓 《社科纵横》2009,(7):160-161
教师情绪影响整个课堂氛围,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影响教师情绪变化的因素,以及教师应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认真备课,加强个人修养,适时调控个人情绪,加强与人沟通,适当运用情绪控制术等手段来调控个人情绪,进而增强整个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根顺  陶春莉 《社科纵横》2005,20(5):195-196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还是现实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变革,即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徐亚旗 《生存》2020,(1):0210-0211
我国的教学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对“最近发展区”的研究入手,讨论如何实现学生既有水平到未知水平的跳跃,发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十分的迫在眉睫。提出三点建议:老师要对学情有充分的掌握,同时学生也要及时将自己的情况反馈给老师;教师要明白学生是处于一直发展的状态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只是这个过程的指导员、引路员。以上三点建议,相信如果真正能实施到位,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进而让学生得到快速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虹 《社会工作》2011,(22):45-47,53
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用于指导教书育人的实践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可以提升教师人格力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甄佳媚 《生存》2020,(4):0214-0214
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班级管理的有效保障。在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教育管理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树立较强的学习信心。班主任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小学阶段教学管理的成效。以期通过此文,对小学班主任实际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地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9.
现代课改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尤其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知识的传授亟待由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传递,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但在"应试教育"的严重束缚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像音乐这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更应该需要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因此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这里就音乐教学中其模式的探索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半开放式访谈、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职业院校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结构,包括日常行为修养、内在品质、师生关系效能感与自我成长效能感四个维度.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日常行为修养与内在品质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师生关系效能感及自我成长效能感则能显著正向预测教师对传统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研究为评价...  相似文献   

11.
问卷调查表明,对于目前的师生关系,师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尊师爱生的观念仍为师生认知的主流;师生教与学的负担超载,心理压力过重的现状不容忽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道德影响下的师生义务关系,因责任感、义务感的弱化而显得难以维系和巩固。师生间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交流在减退,情感关系平淡疏离的倾向性问题普遍存在。教师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欠妥,中学生青年初期的心理特征成为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诱因。因此,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有教无类"的学生观,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职业素养,提升其知能水平及教学管理能力,构建心理彼此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则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冉玉体 《社科纵横》2007,22(7):163-164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言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方法、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等诸多因素,同时还必须考虑与教师的个性特点相结合,与教师的语言观、原则和所在的教学环境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章美锦 《学术交流》2007,(9):180-182
教师与学生是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元素,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的基本关系,而人格平等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法律本质。高等教育层次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渗透,这些因素正在形成强大的合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中现代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谢文 《社科纵横》2006,21(4):139-140
语言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各种语言变体。人们根据不同的场合、话题、交际目的选用不同的语言变体。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主题采用合适的语言变体与学生交流互动,以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12):169-170
当今网络与新媒体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了解新媒体,提升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科研素养,并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成人高校脱产班学生的特点,系统阐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同时介绍了两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昱 《学术交流》2006,(1):189-192
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以人本主义为其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标准,强调对人的关注和尊重。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教育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激起学生内心感受,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教学内容要为学生着想,不能以成人标准判断学生该学何种知识;教学方法上要贯彻意义学习,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内化为行动;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配合,教师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成为一个符合教育目标的人。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习惯于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灌输,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灌输知识,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一方面,师生关系的功利色彩太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师生关系局限于教学关系,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囿于单纯的文化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教育需要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教师常常是教学交往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这个事实容易使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性未被教师所重视,从而未被彰显。教师是主人,学生是服从者,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学生的创造精神、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基本没有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宽容、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情感组合体。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使教育工作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8,(1):128-132
高校考风建设事关优良学风的培育。在考风建设中,教师道德风险的存在容易造成教育教学效益的损失。课程考核管理是促进高校考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分析考查课考核中教师道德风险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教师道德风险出现的制度根源,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建立健全教师道德风险的治理机制:一是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完善课程考核制度;二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和学评教制度;三是建立教师利益追求与师德约束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