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园地,德育之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素质教育的灵魂--国学,国学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素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周建芹 《生存》2020,(1):0099-0099
国学教育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当前阶段利用语文国学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不断地增强自身对其的认可。此外,经典国学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国学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国学教育的发展,立德树人,帮助学生传承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熊龙权 《生存》2020,(4):0034-0034
作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高中作文写作中重视国学经典的渗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层次和水平,通过阅读古代文学经典、创新教学课堂的方式,让国学经典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作文写作中,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精神气质、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作文提高,以至未来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厘清国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针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并着力探索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新模式:“理论精粹+琴棋书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国学教育+社区教育”的新型致用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国学辅助德育教育,为学生的成长给予一种养分,塑造了校园文化。开展国学教育,可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同时,通过国学教育,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6.
试论北京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辅仁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办学宗旨。校长陈垣通过多种方式网罗了一大批国学名师,为学校的国学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师资基础。辅仁大学为了强化国学教育采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举措,学校因此成为当时中国国学教育的重镇,这些措施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
增强校园文化底蕴,凝就大学文化气质是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深层追求,为此,国学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国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所谓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障碍情少年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如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学业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早恋、逃学、离家出走行为,等等。从心理科学的角度看,这些问题行为可以看作是青少年品行障碍。如邱国梁、江界华在(青少年品行障碍及其矫正》一书中把青少年品行障碍界定为:发生在青少年年龄阶段中的违反社会期望和社会规范的一种不良的行为模式,如偷盗、打架、考试作弊、诸博。迷恋游戏机、吸烟和选学等等都是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具体表现。不管是把这些行为叫做问题行为也好,还是品行…  相似文献   

9.
陈由辉 《生存》2020,(10):0205-0205
文章依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其责任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原因。为此,为培养学生责任感意识和担当能力,本文从学校要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担当意识;通过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其集体荣誉感;通过教育学生承担社会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诗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豁达通脱、疏狂不羁、乐观开朗的风格。通过苏轼的诗文学习体味国学精神,既有助于中学生古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对经典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袁文平 《生存》2020,(7):0120-0121
教学工作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传达工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借助教学工作来向学生灌输是非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金钱主义、物质至上的不良思想观念也逐渐盛行起来,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越发冷漠。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适当渗透生命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价值观念。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就如何在其中渗透生命教育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赵容 《生存》2020,(3):0181-0182
在新时期、新时代的背景下不但需要各类人才掌握高水准的专业技术,对各类人才的道德品质的标准也有了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各类的人才教育过程当中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各个学校重要的学习宗旨和内容。初中信息技术是初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技术的传授,也应关注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在日常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和强化道德教育的融合,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与修养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古诗是国学经典的一部分.小学阶段,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几十首脸灸人口的古诗,其中不乏写景状物、叙事抒怀、咏物寄意之作.毋庸置疑,每一首诗几乎就是一首歌、一幅画.那如何让学生能够心领神会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要创设出诗中的"无穷之味,不尽之意"的意境,铸造心灵,陶冶性情,体会感情,发展能力,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何生全 《社科纵横》2007,22(12):174-175
通过对中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回顾,认为终身体育、技术技能、体质教育、规范教育、体育健康教育等等众多的教育思想是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的充实和构建,对学生是全面、综合的体育知识学习。但是在实施体育教育的同时,大学体育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只有在学生体育综合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从实际需要出发,以服务学生生活、维护协调学生身心为目标,创建和谐的学校体育环境,以多种多样的体育参与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对体育有一个良好的接触,体育才有可能对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后续效果,体育才能深入人心,才能体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直到目前各级学校的多数教育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将会造成情绪、性格、人际关系上的缺陷,影响到人们的社会适应及品德、个性的发展,甚至导致犯罪行为.本文从德育教育的内容从青少年成长时期的各个阶段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全人格教育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搞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蒋进丹 《生存》2020,(3):0102-0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教育中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初中时学生思想品德树立的关键时期,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十分巨大。作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更要重视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本文将对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溯源“国学”的历时性内涵及反思其兴衰的时代背景,具有总结文化历史、着眼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城市国学讲坛(第二辑)》对国学内涵进行全面阐释的基础上,将国学教育纳入到现代化的语境中,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行不悖的教育方式;同时,基于对国学教育规律的把握,该著以国学的现代化进程为观照,主张打破学科、专业的限制,推进国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相促进、双向契合。  相似文献   

19.
祝集富 《生存》2020,(1):0169-0170
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理想教育进行思考:理想教育,要与时俱进;理想教育要联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理想教育要与好道德、好品行相结合;理想教育要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教材的游戏内容,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