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离开分析阶级关系的正确立场。”怎样认识我国北宋末年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什么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评论《水浒》、分析宋江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过去一些评论,把宋江吹捧成农民起义英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了分析阶级关系的正确立场,混淆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阶级矛盾同地主阶级反动派内部的矛盾之间的界限。毛主席指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对  相似文献   

2.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他继承了荀况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同时又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改造了《老子》的“道”的学说,吸收其中“有无相生”论的合理部分,发展了“物生有两”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观德者得失之变”,在《韩非子》一书中较多地体现了辩证观点,特别是他提出的“矛盾之说”,同其前辈朴素辩证法思想相比,更具有新的战斗性特色。我们在《论荀况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2期)一文中曾说:“大家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的时代。在这个历史大变动的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来信     
编辑同志:最近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柳宗元《捕蛇者说》(见吉林省中学试用课本第五册,1977年7月版)。我对其中的“苛政猛于虎也”的注释(见第213页),有不同看法。注释中说:“……这是孔丘站在奴隶主立场上,对新兴的封建制的一种攻击。”我觉得这样解释是不够妥当的。因为这与《捕蛇者说》的中心思想相矛盾。“熟知赋敛之  相似文献   

4.
一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农民为了推翻吃人的旧制度和爭取自身的解放,曾不断举行起义,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以反抗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剝削和政治压迫,从而推动历史前进。恩格斯指出:“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剝去那一层神圣外衣。”(《德国农民战爭》)农民起义军及其首领,为了要砸烂旧的一套社会制度的桎梏,势必要把统治阶级长期用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孔孟之道的“神圣外衣”——“君权种授”、‘替天行道”的反动“天命论”——剝个精光,唯其如此,斗爭矛头才能不仅指向地主阶级的剝削制度,而且也指向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集团。列宁又说:“想要革命吗?你们就应当是强者!”(《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鲲鹏展翅九  相似文献   

5.
在评论《水浒》中,那种把宋江的投降主义说成是无可非议的“农民的局限性”的观点,完全是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也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因而是极其错误的。把“投降”说成是“农民的局限性”,首先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的基本观点。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大对抗阶级,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毛主席指出:“封建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有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  相似文献   

6.
杜甫在广德元年(763)春于梓州有《喜雨》一诗,末二句说:“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历来评论者都把这两句诗解释成让雷公降下滂沱大雨净洗吴越之地的盗贼,即净洗农民起义军,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是如此看法。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更是明确地认定这是杜甫痛恨农民起义的铁证,是他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对人民的恶毒诅咒。于是乎,这两句诗便成了杜甫一生中的最大污点了。  相似文献   

7.
<正> 现代不少学者长期以来把《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当作纯阶级概念看待。如说:“孔子从其特定立场出发,区分了与历史上奴隶主奴隶两阶级不同的‘君子’‘小人’两大身份等级的阶级关系和地位。”另有人说。“处于剥削地位的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君子’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另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小人’。”在最近出版的著作中,持这种观点的也不少。如说:“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这是说‘仁’这一道德品质是统治阶级(君子)的道德品质,被统统治阶级(小人)是说不上‘仁’的。他所讲的‘仁’不包括劳动者。”总之无论是  相似文献   

8.
从《水浒传》中梁山起义军的组成成分、起义的原因、起义的目的、起义的纲领或口号等几个方面,剖析了梁山起义的性质,针对学术界在《水浒传》评论中普遍公认的“农民起义说”,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认为把梁山起义定性为农民起义是片面的,梁山斗争的性质已不仅仅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还包括了统治阶级与市民阶层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此,这不单纯是一次农民的起义,而是包括了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在内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初,为了批判继承《文心雕龙》中的现实主义文艺观点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服务,我国学术界对这部论著展开了一次讨论。当时有同志提出:刘勰身为“佛教徒,为什么会写出唯物主义的文艺理论”?把这个问题称为“神秘之谜”(吉谷:《<文心雕龙>与刘勰的世界观》,载《光明日报》1960年11月20日)。以后又有一些同志对这个“神秘之谜”进行了探讨,但多是从刘勰的世界观上去找原因,对这个矛盾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没有作出圆满的回答。前两年我国展开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们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去探索这个“神秘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在《水浒》这部书里,写了宋江与高俅的矛盾。那么,宋江与高俅的矛盾是什么性质的矛盾呢?是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斗争吗?否!宋江与高俅的斗争,不仅不是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斗争,而且也不能和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和守旧派的斗争混为一谈。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正如毛主席深刻揭示的那样,不过“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不过是“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间的一点特别有趣的争斗”。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国的地主阶级在封建经济占优势的基础上,取代奴隶主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围绕着如何实现封建统治进行了长时间的热烈讨论。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杰出的地主阶级思想家荀况提出了“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道》),”治之经,礼与刑”(《成相》)的口号,主张  相似文献   

12.
评曾国藩的历史地位孙映球曾国藩这个地主阶级的风云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倡导洋务而闻名。对他的历史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章炳鲜曾说过:“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激之则为元凶。”(《曾国藩传》肖一山著,P1)清末革命志士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  相似文献   

13.
1905年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写道:“这个党的出版物的原则是什么呢?这不只是党,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列宁全集》第1卷第379页)。列宁的这些论断,指明了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性质。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新闻工作(或叫舆论工作)从来就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新闻工作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敏感性,正因为如此,新闻工作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新闻党性”和“新闻自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曾有很多混乱的认识。有的认为强调依法办事,就是:“以法抗党”;还有的认为,强调党的领导,就是否定法律的作用。但实际上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从立法上看党的领导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列宁曾说:“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全集》第十三卷第三○四页)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依靠法律来实行统治。当然无产阶级也不能例外。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法律。我国是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5.
《五蠹》是韩非的著作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从历史经验和当时斗争实际出发,尖锐地指出了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儒家的反动性,明确地阐述了他的法家历史观点和法治思想,提出了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实行专政的政治纲领。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做了理论准备。对法家的著作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分析,这是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思想战线上一个重要的任务。毛主席最近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  相似文献   

16.
赵纪彬先生在《论语新探·释人民》中,对“人”、“民”两字用了不少篇幅,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统治阶级,‘民’是被统治阶级,所以孔丘对‘人’言‘爱’,对‘民’言‘使’”(《论语新探》第三页)。又说:“‘民’是奴隶阶级,‘人’是奴隶主阶级。”(《论语新探》第二十六页)等等。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对此结论,有的学者采取了不理会的态度,有的也作了一些与此不同的阐述(见《郑州大学学报》七八年三期三十八页)。但是有的同志,至今还作为不可动摇的定论来引用。我在《关于孔子“仁”的思想》一文中曾说:“孔子的‘爱人’是泛指,有普遍意义,不是指特  相似文献   

17.
遵照“读一点法家的著作”的指示,结合教育革命实践,在工农兵群众的指导下,我们节选评注了荀子的《劝学》篇。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一二三八年)名况,赵国人。他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杰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荀子》一书。在当时的儒法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荀子总结了前期法家的历史经验,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坚持法治路线,提出了“隆礼尊贤”的政治口号,要求革新,要求进步,要求统一,从理论上对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刊载了张永禄同志的《试论朱元璋的蜕变》(以下简称《试论》)一文。这篇文章提出了这样一个论点:朱元璋由一个反封建的农民起义领袖,“后来逐步蜕化变质,在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做了明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彻底背叛农民革命”,而成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据说蜕化变质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混入农民起义队伍,以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主要是封建帝王思想和孔孟之道),“对朱元璋进行思想腐蚀和影响”;一是农民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的阶级  相似文献   

19.
郑涵同志《试论孔子对晋铸刑鼎的批评及其政治意义》—文对拙作《从周代的奴隶法谈到孔子思想的阶级性》提出商榷。郑文的主要意思(一)认为在“夷之蒐”以前,晋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已经大为削弱,而异姓的新贵族实为新兴地主阶级的组成部分。因之赵盾的“常法”以及“宣子之刑”就是为新贵族——地主阶级服务的。(二)晋之六卿同为新贵族——新兴地主阶级的组成部分,所以赵鞅与范中行氏之间的矛盾与他们的阶级属性无关。(三)春秋战国间对于范、中行氏的舆论——孔墨等对范、中行氏的  相似文献   

20.
列宁指出:“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全集》第十五卷第146页)。封建社会的法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表现。所以,列宁又教导我们:“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数人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的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持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列宁选集》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