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也使本国国民成为军国主义的牺牲品。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制定了和平宪法,宣示与军国主义诀别。但是,仅仅5年之后,日本又与美国结成军事同盟,重新开始"再军备"进程。战后初期日本"再军备"重新武装的进程与冷战的开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密切相关,是美国占领政策转变的结果。美国出于称霸全球和反共的需要,对日本的纵容与扶持是战后日本"再军备"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未得到彻底清除的军国主义余毒,是日本战后"再军备"以至今日右翼势力猖獗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军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前日本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中遭到彻底的失败 ,其长期执行的军国主义政策也理应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但是 ,由于战后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的美国的庇护 ,使军国主义能够在日本得以长时期存留 ,以至今日。冷战结束后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军国主义本应在日本受到应有的限制和削弱。但事实却与之相反 ,还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强化 ,日美两国重新定义日美安保体制 ,或者说日美两国对日美安保体制进行的修改和调整 ,即是其主要表现之一。我们认为 :冷战后的日美安保体制是军国主义性质的…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实施的非军事化、民主化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日本国内劳动组合的重建。战前日本劳动组合与政党相结合的特点在重建过程中得以沿袭,因此具有浓厚的政治倾向。而随着美苏冷战的深化和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转变,战后改革所形成的日本国内政治格局和阶级关系呈现出复杂的演变过程,即在国际冷战的外压下,日本的国内政治也经历了结构性分裂的国内冷战,从而带来了劳动组合分裂、重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相艳 《人文杂志》2000,(3):116-121
二战后至今,日本右翼势力从未真正悔过,否认侵略罪行,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之事时有发生,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人民的严重关注.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出于冷战需要,对日本在政治、军事上的扶植政策;日本谋求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需要;深远的军国主义传统;以神道、和魂、天皇崇拜为特征的宗教文化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意识;战后广大受害国过于宽容的态度等诸种因素是构成军国主义遗毒久驻日本的主要原因.日本的军国主义逆流是对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也违背了日本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世界正义力量必须对此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5.
战后70年来,日本始终不能真正彻底地反省历史,正确认识侵略战争的罪行,这与天皇制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天皇制的存在,是其军国主义存在的主因,也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断嚣张的根源之一。美国出于自己的战略利益考虑,置国际法于不顾,故意纵容日本,为其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隐患,国际社会要密切关注日本的动向,用行动来捍卫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处理好战后日本问题,战时中国政府就草拟了出兵日本的方案。战后,美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拒绝中、苏、美、英分区占领日本之主张。作者以中国出兵日本为线索,对美国独占日本、中、英象征性出兵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作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战后初期外交档案,概述了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对战后初期中东局势的研判——美国中东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分析了美国的中东经济政策在整个美国对中东政策中的地位、对美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解读了美国中东经济政策目标和具体措施,认为经济和军事双轮驱动下的美国对中东政策在战后初期是以经济方式而不是军事方式介入中东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裕仁天皇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战后,美国对日实行军事占领,对天皇制的保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欲利用天皇制控制日本,遏制苏联,实现其战后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揭开了日本现代史的新篇章,自然也带来了哲学、社会科学乃至整个思想界的根本转变。日本神国神话的破产以及天皇制绝对主义的崩溃,一度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混乱与空虚。伴随美国占领日本,西方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等各种思潮接踵涌入,使日本又一次受到西方思潮的巨大冲击。本文着重就分析哲学在战后日本的传播、研究及其特征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和日本经济改革的持续进行,如何重新审视和评价战后日本经济改革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战后改革及其经济改革之主体是否为美国占领当局,战后日本经济体制如何形成,其是否等同于"1940年体制"等问题成为研究焦点.日本战后型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萌芽、生长、基本定型和走向衰败的若干阶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战时期只是战后型经济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战时经济体制的某些要素对战后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两者具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在汗牛充栋的日本经济研究著述中,杨栋梁博士最近撰写的《日本战后复兴期经济政策研究——兼论经济体制改革》一书引人注目。中、日有关知名学者赞誉该书是一部“高水平学术专著”,“为有关专题的研讨注入一股新风”。 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研究已广泛展开相区别,杨著所探讨的是我国学界迄今很少问津、日本国内也还没有真正展开的日本战后复兴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政策问题,为我国日本经济研究向专题化、边缘化方向深入发展做了有益尝试。同明治维新一样,战后复兴时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要转折点,其间经历了占领与被占领,以及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巨大变革,矛盾错综变幻,科学而全面地把握该时期经济政策的演变过程与实施特点有相当难度。杨著知难而进,依据翔实的资料,并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大胆探索,提出了富有创见和启发性的见解,堪称史论俱佳之作。  相似文献   

12.
"国粹主义"词语的使用,虽然是从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流行,但其思潮的萌芽要追溯到江户时代的本居宣长和他的师长贺茂真渊,甚至更早。贺茂真渊以及他的弟子,特别推崇日本的固有精神,初步确立了日本民族国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日本"国粹主义"思潮开始萌芽。江户时代以后日本进入明治时代,日本实施了"脱亚入欧"政策,全面实行西化,在明治维新前期就掀起了一场文明开化运动,于是,反对盲目欧化的"国粹派"出现,明治二十年代以后,"国粹主义"抵抗当时日本的全盘西化,抵御西方价值观、人生观的侵蚀,保持日本应有"国粹"的"国粹主义"思想的哲学思潮,逐渐成为当时日本的主流哲学思潮之一,到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的"国粹主义"成为其自身演化的关节点,而当今社会,"国粹主义"又演化成为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根据其全球,特别是亚洲战略的需要,在日本没有彻底清除军国主义及其存在的基础,反而在经济、军事多方面实行扶植政策,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始终阴魂不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日本军国主义渊源的探究,揭示日本民族军国主义意识由来已久,是由久远的武士道精神演变而来,要根除它实为不易,所以我们要警惕。  相似文献   

15.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军总部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文化等各个领域对天皇制进行了改造,旨在建立起最有助于实践美国占领政策的政治秩序。《日本国宪法》的公布,标志着绝对主义天皇制的瓦解和战后天皇制的形成。虽然《日本国宪法》中对于天皇和天皇制的规定,较之战前的《明治宪法》出现了质的变化,但是制宪指导思想上的矛盾,必然决定了《日本国宪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和定位甲午战争。幕末思想家的主张及其初步勾画的日本对外战略,成为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直接渊源。明治初期,日本对外取“远交近攻”之策,以“征韩论”与“征台论”表明了北进大陆与南进海洋的政策意图,其亚太政策初露锋芒。山县有朋首相的“利益线”主张及其在国会发表的演说,标志着以大陆政策为主体的近代日本亚太政策,在甲午战争以前已基本形成。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初步实施该政策,取得了从北、南两个方面踏向亚洲大陆及南方海洋地区的基地,并打破了亚太地区旧有的“华夷秩序”,为其称霸亚太开辟了道路。甲午战后,日本进一步实施其亚太政策;日俄战争就是甲午战争的继续,战后日本在政略与战略方面的积极进取,则为其亚太政策的继续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新民族主义及其兴起的原因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末,新民族主义开始在日本兴起。其表现形式为美化侵略历史、鼓吹皇国史观、放弃和平宪法和拒绝国外批评。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国内和国际的原因,但日本年轻一代的政治家、学者的“超越战后”意识及改革日本经济的求变惯性是日本新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在新民族主义的影响下,日本的内外政策会趋于强硬,但新民族主义并不等于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战争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战争赔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与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美国的对日政策密切相关。因而,要了解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赔偿,必先了解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美国政府对战后初期中东局势的研判;分析了美国逐渐背离了大国合作的外交政策,由门户开放、反对势力范围,到希望用自己的发展优势来影响中东未来,最后确立完全意识形态化的遏苏反共政策;认为战后美国外交当局无视国际现实,夸大拔高,以遏苏反共为名行主导中东、领导世界之实。直到现在美国对外政策仍然有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文部省分别于1948年10月和1949年8月发行的教科书《民主主义》(上、下册),作为当时人们对民主主义思想理解的最大公约数,是研究和探讨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发展及其局限的重要史料。该教科书的出台过程受GHQ占领政策变化的影响,最终演变为冷战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其宣扬和美化以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为基调的民主主义精神、歌颂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先进性及其将共产主义作为独裁主义和绝对主义的一种形式而置于民主主义对立面的思想倾向,遭到了当时日本马克思主义者针锋相对的批判。尽管如此,在战后初期日本的精神废墟上,该教科书作为思想启蒙读本,为当时的日本国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种理解民主主义本质的规范,作为思考战后日本民主主义的"原点"、剖析战后民主主义发展及其局限的文本,无论在日本教育史还是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