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多种多样,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对文化崇尚精神反映的载体,每一种屋式都通过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体现出其深厚的客家文化和审美,从而使客家民居建筑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老友》2013,(2):48
本期策划: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的建造特色及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  相似文献   

3.
仪陇客家是四川省第二大客家人聚居地,保留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丁氏庄园是仪陇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有"客家民俗博物馆"之称。它是一座具有客家与四川传统双重文化内涵的大型古建筑,对于研究客家文化和四川传统民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对仪陇客家民居——丁氏庄园的专题研究性论文、著作还没有,这与该庄园的重要价值十分不称。论述其传统的建房理念、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对当今社会的启迪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客都梅州的民居类型及其适应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俗称的门堂屋是客家民居的“原型”,是客家文化精神的形象体现。客都梅州的民居建筑类型多样、形态各异,都是在门堂屋平面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充分显示出适应自然的地域性、适应社会的防御性和适应人文的教化性等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培田客家古民居建筑群的考察,分析了它们在建筑布局上与北方庭院建筑的相似性,指出培田古民居在构架上吸收北方民居构架的长处,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融入客家匠师的智慧,创造出了适合客家人居住和生活的"九厅十八井"建筑。  相似文献   

6.
仪陇客家是四川省第二大客家人聚居地,保留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丁氏庄园是仪陇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有"客家民俗博物馆"之称.它是一座具有客家与四川传统双重文化内涵的大型古建筑,对于研究客家文化和四川传统民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对仪陇客家民唇一丁氏庄园的专题研究性论文、著作还没有,这与该庄园的重要价值十分不称.论述其传统的建房理念、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对当今社会的启迪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闽粤赣交界区是客家人最主要聚居地,其代表性民居建筑分别为赣南的围屋、闽西的土楼和粤东梅州为中心的围龙屋,这三种民居自有其内在的演变脉络,即由围屋发展到土楼,再到围龙屋,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对这三种客家建筑进行历史人类学考察,可知客家地区建筑的标准形式是堂屋式结构建筑,围屋、土楼、围龙屋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独特的地域空间在堂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特殊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8.
闽西汀州客家府第式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久负盛名,工艺最早来源于广东潮州。客家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丰富多彩,从大木构架、小木门窗装修到门楼的建造等都很精致。传统木雕工艺是闽西客家府第式民居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一,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审美情趣。汀州客家府第式民居留存有大量的传统建筑装饰木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多用于梁、柱、斗棋、飞檐、栏杆、门楣、画版、匾额、门窗、桶扇等处;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镂空雕等;雕刻题材有人物、动物、花草、吉祥图案等,装饰纹样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雕工粗放富有寓意,细致而厚实,刀法流畅。构图饱满,充分达到实用性与装饰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热也在不断地升温,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地挖掘开发并充分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客家民居作为客家地区风情游最主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客家民居建筑的旅游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建筑的造型、结构布局、自然环境、文化内涵、建造技术、建筑装饰、安全防御性、科学实用性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认识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的装饰设计,以梅县、蕉岭和大埔作为田野点,采用田野考察法,对棣华居等11栋客家传统民居的整体装饰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认为以围龙屋为主的该地客家传统民居装饰主要集中于屋顶、墙体、梁枋以及门饰等部位。其中,屋顶以脊饰为主,装饰素朴;墙体装饰形式、内容丰富,尤其是山墙、墀头、门壁以及墙裙部位;梁枋的装饰重点集中于柁墩、雀替、瓜柱、狮座以及“穿”等构件上,体现了“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门饰尤重外门和槅扇装饰,并形成了定式化的装饰格局。文章进一步认为:围龙屋的平面图式是客家人崇文重教观念的地域性体现,仿生象物的造型方式是客家民居装饰的一大创意特点,质朴简洁而又典雅壮丽是在潮汕工艺影响下形成的地域性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11.
十七世纪以来,来自阂粤赣地区的客家移民在成都平原东部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作为外来文化的客家民居在新的地域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客家移民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川西客家民居通过自身的演变与发展,与川西地域文化融为一体。为适应川西地域环境,川西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发生了改变;同时川西客家民居也保持着客家文化顽强的延承性,在住宅的构建技术、空间、对外关系上保辑着对原乡客家民居传统的承袭。  相似文献   

12.
南通老城区内遗存的大量传统民居建筑是江南吴地民居与北方民居之间的一种介体,建筑手法兼具南北两地民居建筑的特点。通过对南通老城区120多座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和测绘,对其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及外观特征等予以解析,深入探讨了南通老城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3.
学远 《源流》2010,(21)
位于广东东源县仙塘镇、距市区12公里的东源客家民俗博物馆,是依托一座古老的府第式民居——锁头独角楼而设立的。据了解,仙塘镇附近有古民居建筑30多座,选作客家民俗博物馆的这座民居建于明末清初、乾隆17年,1949年11月12日进行复修和扩建后栋。该民居已发展到1500多人,其中华侨近百人,民居共有66间房、23个厅、12个天井,此外,还设有书房、楼阁、厨房、澡堂、斗门、走廊、后花园及禾坪。  相似文献   

14.
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龙屋是客家最为典型的民居建筑,亦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注重客家人自身对围龙屋的文化表述等地方性知识,坚持人类学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对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体现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从哲学视野来看,它是客家人的精神空间的缩影;从建筑形式来看,它是客家人建筑艺术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分布于闽西南一带的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人结合当地的地形山势、融合家族凝聚思想、防御外敌侵略而形成的一种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客家民俗生成的生态性本原、建筑选址的风俗所包涵的生态理念、客家人祭祖习俗对建筑的影响、建筑中给排水风俗的生态理念等方面,揭示永定客家土楼的生态适应性原则,对现当代建筑设计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茶亭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客家茶亭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受客家人的迁徙历程、客家地区的自然环境、客家人的精神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客家茶亭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茶文化、建筑文化、楹联文化、题壁文化、山歌文化、组织文化等方面.自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以降,客家茶亭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同各地区、各民族的居住民俗密切相关。胶东自古为富庶之地,现在仍遗存一些清末民初的民居,胶东传统民居的建筑与装饰特点既受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也融合了外地的一些建筑元素,其中的木雕、砖雕、石雕技艺尤为精湛,最能体现胶东的建筑民俗风格,而蕴含其中的民俗特征也尤为突出。本文从实用性、审美性和民俗性三个方面对胶东民居建筑与装饰的特点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19.
浅议客家建筑的审美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建筑深刻反映了客家人浓郁的民系特征 ,其独特的造型特点、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体现出独特的美与独特的价值。这种独特而鲜明的审美属性可以从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三个方面生动展现 ,并协调地归结在客家建筑上。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学是客家人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客家人主观世界的表现。它反映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描绘了客家人的风土民情,同时也表达了客家人的思想。客家文学体现出客家方言、民俗、精神文化等方面鲜明的特质,是客家文化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