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 《北方论丛》2016,(4):59-63
元代出现文人雅俗双栖创作现象,双栖创作类型主要有诗文词兼散曲、诗文词兼杂剧、诗文词兼曲(杂剧散曲)等三大类.以双栖文人的诗歌和散曲作品为例,其内容、风格主要有两大类型.其一,内容、风格相近.典型的如侯克中,侯克中的散曲内容是其乡思羁愁感怀诗的情感总汇.其二,内容、风格迥异.最典型的是徐琰,其诗文受正统儒教影响,庄重严肃.但其散曲,尤其咏妓之作,却是趣味低俗.通观认识雅俗双栖作家不同文体创作的差异及联系,有助于突破元代文学不同文体研究相互割裂的现状,既是客观认识元代丈人的需要,也是准确认识元代文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审美追求上,元代散曲与唐代以来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识明显不同,由蕴藉委婉变为张扬的“豪辣浩烂”.具体而言,元代散曲在审美倾向上崇尚直率的向外扩张,在风格上追求不拘传统的自由随性,在意识表达上强调现世享受的极情尽致.从元代散曲审美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可以更明确地看出元人对于中国传统崇雅审美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从晚明以来,人们多以嘉靖前后为界,把明散曲发展史分为前后两期;或再将“前期”一分为二,构成前、中、后三期;这两种划分都较粗略,难以清晰地揭示明散曲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作者在进行明散曲作家个案和群体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明代社会文化、时代思潮等相关因素,认为明散曲的发展演变可分为过渡期、低落期、复兴期、鼎盛期、继盛期等五个时期,并论述了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这样划段分期的理由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冯惟敏是明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其作品艺术风格独特:愤世忧民的强烈感情,豪辣宏阔的主体特征,辛辣质朴的语言色彩,构成了冯惟敏散曲风格有机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秦勤 《天府新论》2003,(1):124-127
张养浩是继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之后有重要影响的豪放派代表作家 ,作品风格豪宕放旷 ;同时 ,他又在作品中熔入了清丽派的清逸明丽的风格 ;他还秉承了元散曲豪辣灏烂的直陈白描手法 ,并将遗貌取神的表现手法引入元散曲创作 ,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堪称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6.
将东篱散曲风格论之为豪放,并比之于词中苏轼,从近代以后似成定论,但其中尚有需要辨析的地方."豪放"一词作为文学概念,始于司空图<诗品>,其内涵为广博旷达的胸怀,超逸宏阔的境界和雄奇豪迈、无可羁勒的气势.但用以品评具体作家作品时又各有选择、各有侧重,东篱散曲与东坡词均有意境超逸的特点,但东坡词情怀旷达平和,东篱散曲情怀激愤不平,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文人心态:一个是荣辱不惊,一个是嘲弄不恭.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重雅轻俚词学观的影响,人们很少关注和研究俚词。这不仅使得词史的研究缺乏完整性和客观性,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人们对词曲关系及散曲起源的认识。只有重新认识词史,辨明词史中有雅俚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存在,并分别将雅词和俚词与散曲从艺术风貌上进行比较,才能真正认识词曲之间的异同从而探明散曲的源头所在。  相似文献   

8.
吴伟凡 《殷都学刊》2007,(4):103-106
关汉卿散曲被推崇为本色派的代表,人们多从质朴无文和俗美特质的角度去认识。其实,关汉卿的散曲在俗美的艺术生态和审美关照中总是体现出多样的风格探索和多重的艺术韵致,其作品具有趣、野、丽、秀等亦俗亦雅的多重美感,显示出他驾御形式、表达多样审美个性的本领,是剧家散曲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施绍莘作为有明一代散曲作者之集大成者,屡试不第的人生际遇促使其选择了寄情山水、吟咏风月、闲隐自适、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他散曲题材的选取与创作风格的形成.其曲作造境之娴雅,选材之自然,用情之真切,格调之清冷,与他隐逸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作品中的俊雅豪爽之风、言志咏情之意、怀古哀婉之思,亦彰显出其始终未泯的向俗用世情怀.  相似文献   

10.
汤式散曲作品的艺术创作手法以端谨严密为主,艺术表现风格以艳丽浓纤为主。汤曲艺术表现技巧圆熟多样,对偶手法的普遍使用加强了其端谨雅化的倾向,汤曲也更加多样娴熟地运用了俳体、重头手法,而且在使用各式手法时并不单调。汤曲艺术风格虽然以艳丽为主,但也有豪放本色、豪丽参用的作品,风格表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把诗看作是中国古代诗类体裁中的贵族绅士,那么词应该是诗类体裁中的中产阶级,散曲则是诗类体裁中的平民百姓了。其总体美学特征大致是:以唐诗为代表的诗在风格上比较含蓄典雅,贵族气比较明显;以宋词为代表的词则通畅明快得多,体现出一种现实性大众性;而以元曲为代表的散曲在风格上更加率直活泼,平民化世俗化的美学特征十分鲜明。这一诗体美学特征的膻变首先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众所周知,唐诗讲究炼词炼句,语言风格追求含蓄精警、优美凝炼。杜甫曾自述他作诗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  相似文献   

12.
“五更体”民歌在中国民歌发展史上渊源甚久,它不仅广受普通百姓喜爱而得以广泛传唱,同时还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散曲的外部形式和内容上,还表现在散曲所使用的曲牌上.民歌与文人散曲之间不同形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它对于激活散曲独有之文体特征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元代北方民族散曲的民族文化特色王菊艳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它包括杂剧与散曲,产生于民族文化融合的背景之中。辽金元时期,北方民族频繁出入中原地区,其性格气质、音乐特点与欣赏习惯等深深影响了北曲的风格,同时,北方民族作家也积极参与了元...  相似文献   

14.
十六封建末期的诗歌与散文1.明清散曲封建末期的诗歌,以散曲、小曲、自度曲等作品为主。现在我们先研究散曲。明代是散曲的繁荣时期,作家姓名可考者三百数十人,其中如王磐、冯惟敏等都是不朽的巨匠,而冯惟敏的地位尢其重要。王磐字鸿渐,号西楼,高郵(今江苏高郵)人,大约生於十五世纪中年,死於十六世纪初年。  相似文献   

15.
钟扬 《江淮论坛》2005,(5):128-133
赵朴初于诗、词、曲皆精,其中尤以曲传神.他笔下之曲,非一般意义上的散曲,而是一种既规范又自由的"自度散曲",既有传统散曲之韵味,又具新体诗之洒脱.可视之为一种新的格律诗.  相似文献   

16.
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大都兼擅散曲.白朴即是一例.关于他的散曲的艺术成就.有些论者甚至认为高于其杂剧.例如,梁乙真指出:白朴的散曲“颇俊逸有神,而小令尤为清秀.当我们读他的剧曲时,每为他华美婉妍的辞句所感动,但一读到他的散曲,则知其中更包含着豪放、俊爽、秀美诸点,其成就却高出其剧曲之上.”(《元明散曲小史》第一章)蒋伯潜也认为“白朴的散曲较其剧曲更佳”(《词曲》第五章).这些看法或许是仅就曲词而言,有取其一点之病,但白朴散曲的确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却是不争的事实.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其艺术风格与历史地位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7.
杜仁杰是中国古代散曲史上首开风气的人物,他的散曲实现了由词到曲、由曲到套数的转变,首开由雅到俗的新风,明显体现了元初散曲向中期过渡的轨迹.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由中古到近古的变化中,其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元代散曲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真正美学意义上的返朴归真。散曲创作是适应了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的生存状态 ,并且以俗朴、直露之笔展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俗文学。散曲创作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以灵活自由的创作表现了元人的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元代民间生活中求变尚新的底层文化心态渗透到士人的价值体系中,引导着元代士人的散曲创作.这种底层文化心态主要表现为“反秩序”的文化心理和“主动和解”的人生态度.“反秩序”的文化心理在元散曲中就展现为“反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开放求新的文学创作意识.元代底层民众“主动和解”的人生态度对元代士人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元散曲具有了娱乐性、解构性的文化特征.民间语汇、世俗化的表达方式和日常叙事手法是元散曲世俗化特征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胡祗遹是元初著名曲家,其"以词为曲"的创作手法,是文人传统与通俗文艺的结合,其散曲作品呈现出"雅俗相济"的审美倾向,证明了元初词体文学对散曲的影响。此外,在文体功能方面,胡祗遹有着鲜明的"词曲有别"的独立文体意识,用诗词言志,散曲情志双兼,为元初散曲文学体式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