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引进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对常德诗墙与柳叶湖的游客满意度进行测量,对游客特征、满意度主要测评指标、综合满意度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从整体上来说,游客对诗墙的满意度略高于柳叶湖;游客对诗墙与柳叶湖的旅游资源均表现出了最高的满意度,但对景区接待服务满意度不高;诗墙的教育性功能疲软。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深层次旅游产品和提高交通通达性将有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为景区的建设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员工满意度的高低对于员工的绩效以及人力资源的使用及保留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传统的提高员工满意度的方法多以高成本支出为代价,企业普遍感到力不从心。本文提出了四种既不提高成本支出,又能提高员工满意度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HR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企业知识管理流程为切入点,通过对员工知识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员工知识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99名不同行业在职员工关于知识满意度各影响因素的不同作用效果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员工知识满意度的潜在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观测变量、潜在变量以及最终的知识满意度进行了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传递源具有最高的影响效果。因此,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知识传递形式及知识传递者同时也应注重知识管理对员工的提升作用、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领导风格是影响员工工作态度的重要因素。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对变革型领导风格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风格不仅对员工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分配公平和信息公平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其中分配公平和信息公平起到了部分,而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行业员工工作满意度模型的建立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科技行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内部和外部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应用模糊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工作满意度模糊线性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了实证预测,预测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江省××市为例,以问卷调查为数据采集的主要方式,并以SPSS统计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公众满意度及个人满意度的评价体系构建、生成因素,选取和鉴别能够确切反映这些起因和效果因素的观测指标,对地方政府公众满意度指数和个人满意度指数进行估计和评析,探究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公众满意度指数、个人满意度指数的主要原因,推断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公众满意度、个人满意度的途径,进而探究地方政府公众满意度与个人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PIAIR循环的电力企业员工满意度评价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的评价所产生的一种愉快或有益的情绪状态,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工作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员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工作绩效也越高。本文通过HAIR循环分析,建立起员工满意度的模型,对影响电力企业员工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运用现代综合评价数学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建立起员工满意度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进而提出提高电力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195名不同行业员工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与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尤其工作满意度的自我实现维度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是其创造力的动力源泉。该结论给管理实践以重要启示,即管理的重心应以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和自我发展环境打造为转移。  相似文献   

9.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基础,对汕头民营企业的员工满意度及离职倾向进行问卷调研,再利用相关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超过58.7%的人对自己的收入感到"不满意",员工总体离职频率为0.3875次/年,按销售、技术、财务和管理岗位人群对员工满意度及离职倾向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企业防范人才流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员工满意度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员工满意度的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从员工满意度管理对我国企业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基本因素,探讨了企业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浅析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不可忽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人生价值,培养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本文浅析目前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主要表现,如部分学生缺乏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把具有创造性的生命看成是线性的动物水平的生命;大学校园中不时出现自杀或杀人的现象,这都体现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如今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反思,容易走极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和社会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生命观教育,其次是学校缺少完整的生命观教育体系,再者是我国生命观教育领域资源紧缺。针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现状及成因,本文提出了其解决途径及方法,即转变观念,加强家庭教育及引导;加强相关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和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2.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同时也面临着优化运行方式的时代要求。从国际上看,世界主要国家在公务员培训领域显现出市场化、民营化的发展趋势,教育培训领域中也产生“市场模式”和“公域模式”的论争。就我国而言,宜适度发挥市场的作用,也须避免过度市场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融合“市场模式”与“公域模式”。在培训需求上,兼顾国家、组织和干部个人;在实施动力上,促使内、外驱动形成合力;在办学格局上,推动主渠道机构与其他培训机构的良性互动;在施教途径上,由统一走向多元并在达到基准后发挥特色;在经费来源结构上,实现多元化以提供充足保障;在任务落实上,根据教育培训内容灵活选择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如何从学生心理入手,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启发积极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同时,结合小课堂实验强化,使《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获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标识,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注重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和文化建设机制,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师生同台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期刊编辑在工作中的“无意侵权” ,包括编辑对本领域、本学科的学术热点、前沿动态不能准确把握 ,直接影响对稿件的判断力 ;不及时告知作者稿件处理结果 ;选稿标准不客观 ;未经作者同意 ,擅自增加或删减文章内容 ;多位作者署名的文章 ,目录页中不全部标出作者等。这些现象虽属编辑无意为之 ,但侵害了作者的权益。要杜绝这类现象 ,必先提高编辑的职业素质 ,主要是建立系统的、完备的编辑学学科理论体系 ;重新认识和定位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编辑要加强对本学科的业务学习 ,强化对稿件的识别能力 ,把好选题关 ;要切实防范稿件加工中失真现象的出现 ;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多极化思想与西方均势思想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多极化思想与西方均势思想在客观认识国际社会、重视力量对比、强调大国作用等方面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又有着根本的区别.西方均势思想是西方大国之间通过结盟扩张、争夺权力、追求优势的政治游戏,只能给国际社会带来持久不断的动荡.中国多极化思想则是在全面认识国际社会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崭新理念与实践,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相似论是研究事物之间相似运动、相似联系、相似创造规律的学说.声乐艺术的再创造是演唱者在相似思维的诱导下,把词、曲作家的第一创造(书面乐谱),通过相似思维的诱导,进行相似集中、相似激活,形成新的相似建构、相似匹配,并达到相似升华,从而在特定的听觉空间中为欣赏者建造起一座宏伟的音响大厦.  相似文献   

19.
浅析全概率公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蚋总结全概率公式的理解方法、求解问题的分析方法、解题步骤以及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几点教学体会,旨在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全概率公式,从而更好地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明形态的演化与生态文明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状态、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向新文明形态嬗变的关节点。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应当深刻反思以往实践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