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剥削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当前我们分析私营经济应该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立场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分析私营经济的剥削。私营经济存在着剥削关系,但我国决不是剥削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现象与利益分享机制是相并存的。过去,我们分析私营经济的剥削关系,所注重的是私营经济主的收入增加,而忽视了雇工收入的增加,忽视了私营经济对一个地区和对国家发展的贡献率。一般来说,私营经济发展得快,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得就快,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也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试析我国私营经济中剥削关系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无论是从理论分析,还是从现实发展状况上看,剥削的存在都是客观事实,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当如何认识与评判,并为其创造一个更为宽松、有利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私营经济中存在着私营企业主对雇工的剥削问题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和无法掩盖的事实。这种剥削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在于我国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现状 ,在于私营经济这一私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 ;其合理性在于 ,它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除了原始社会,每个社会形态都存在剥削。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所存在的剥削现象是否具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理解私营经济的实质和对其进行有效合理地规范引导,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宗伟 《天府新论》2007,3(4):37-41
剥削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的表现方式以及实现形式也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它最终将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而趋于消失。也就是说,作为生产关系范畴的剥削,在它还能容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彻底消灭它存在的条件的时候,是决不会退出人类历史舞台的。  相似文献   

7.
莫贤梁 《理论界》2011,(3):31-33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就是要消灭剥削。然而,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都认为,现实中大量存在并得到政府支持鼓励发展的私营经济是具有雇工剥削性质的经济形式。显然这样定性私营经济,是不利其发展的。对此,晏智杰先生从新的视角出发,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界定剥削。经过重新定义的剥削,就是指对某种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无偿地占取社会或他人的劳动成果。私营企业主凭借其占有的生产资料,合法地雇工经营所得利润收入,不但不能视之为剥削加以消灭,相反,对这种合理合法所得应予保护,不容侵犯。社会主义所要首先消灭的是那种垄断性地占有经济以至政治上的资源从而无偿地占取社会或他人劳动成果的剥削现象。  相似文献   

8.
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平台资本主义利用数据生产资料进行资本增殖,数据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核心。资本的平台化,使生产主体逐渐完全依赖平台生产,同时依赖平台生活,从而造成主体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的相互交织。平台的资本化,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突破了固有的时间结构,造成资本对主体闲暇时间的剥削,无酬的数据生产劳动充斥主体的日常生活全过程;另一方面,在产业转型与行业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平台资本主义加速了新的生产劳动形式生成,主体为维护在平台中的声誉,必须被迫从事“情绪劳动”,接受资本的情绪剥削,并逐渐成为“情绪怪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平台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并未改变其服务于资本剥削的本性,反而使这种剥削愈发强烈。在资本的宰制下,平台成为资本控制、监视、剥削主体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张觉力 《理论界》2004,(4):273-274
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迅速壮大,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但在理论界和人们的观念中却把私营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等同起来,认为私营经济就是私有制经济,这是不正确不符合实际的。这种观念不改变,既不利于私营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 1.“私营”与“私有”的不同含义。简而言之,“私营”是指公民个人对资产享有经营权,但不一定享有所有权;“私有”是指公民对资产享有所有权,但不一定享有经营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剥削:一个概念的重新阐释及历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剥削既是一种历史现象 ,又是一种现实行为。剥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剥削产生的基础在于对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的占有 ,广义剥削产生的基础在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垄断。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剥削行为 ,要采取历史容忍的态度。对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剥削行为 ,要采取历史淘汰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劳动平等是人类平等理性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平等思想是人类平等诉求的科学阐述,马克思所追求的平等是劳动的平等.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之上批判了资本主义所谓永恒正义的国家.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的虚伪性.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平等不是单纯地为了无产阶级,而是为了整个人类,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只是马克思的劳动平等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马克思不但要求形式上的平等,还要求实质上的平等;不但要求政治生活的平等,还要求经济上的平等;不但要求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还要求生活资料占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的,同时,改革也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不断深化认识和发展中推进的.提升和充实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内涵,大力建设有利于其发展的各方面要素条件和制度环境,切实贯彻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浙江各级政府的最重要的职能目标,是加快政府体制和经济管理与服务职能的改革创新.为有效引导、扶持、做优做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本文相应地提出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个私经济新飞跃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理论可以证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受制于家庭分工的约束,供给曲线呈特殊的阶梯形态:随着劳动供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保留工资不断提高,且幅度不断扩大。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反应是非连续的:只有当工资上升到新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才会增加;否则,工资上涨并不能带来供给增长。与这种特殊的供给形态相对应,工资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农业收入转向工业劳动需求。内蒙古、甘肃两省1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判断。当劳动需求扩张时,由于工资的微调不能带动供给的微调,劳动力市场将长期难以出清。这提醒我们,当前农民工工资上涨与用工短缺并存现象很可能源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枯竭,不能作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各地区间劳动力市场相对分割,劳动力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存在制度障碍,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工资率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可能导致各地区城镇居民劳动参与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劳动参与行为,并估算不同地区城镇居民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结果表明:在每个地区内部,女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均明显大于男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随着地区工资率的上升,女性劳动参与率明显上升,劳动参与工资弹性明显下降;随着地区工资率的上升,男性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劳动参与工资弹性没有显示出持续下降趋势。因此,消除户籍制度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提高工资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城镇居民的劳动参与和就业,而且有助于抑制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现时代的一种普世性经济体制。它是人类历史上世代追求自由与平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形式的结晶。这种经济形式使过去时代的形式上的自由平等变成了实质性的自由平等,而其内在固有的制度正义原则和交往行为正义原则更是对自由与平等价值的彰显。  相似文献   

16.
论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新 《社会科学》2002,23(3):20-23
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对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和收入构成进行分析 ,认为私营企业主劳动是科学管理劳动和资本增值劳动的统一 ,私营企业主收入是劳动收入和资本所有权收入的统一。对私营企业主 ,既要看到它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其劳动具有追求资本增值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价值与农民工工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不适用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非市场化工资制度和农民工生存形态二元性的共同作用使得农业人均收入低于农业劳动力价值,农业劳动力价值低于农民工工资.此后,现实的生存压力和逐步加快的市场化进程使农村劳动力快速且过度地向城市转移,由于竞争性机制的不断挤压使得农民工工资低于农业劳动力价值.当前,农业人均收入、农民工工资和农业劳动力价值的相互扭曲是一系列错纵复杂的农民工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民营企业工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以协调劳动关系和谐成为我国工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实践中民营企业工会建设存在组建工作力不从心、“工会热,政府冷”现象比较突出、民企职工权益受侵害现象大量存在、工会维权形式主义较为严重的问题。加强完善民营企业工会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论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正当性及可实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制度是一项具体的法律规则,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劳务派遣制度的首要意义是实现灵活就业,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的实现并不妨碍用工单位节约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且重在强调处于相同或相近岗位的派遣工与正式工应当适用同一套劳动报酬计算标准和体系,排除因身份差异而导致的劳动歧视,是一种相对且动态的平等,同时,派遣工同工同酬权利的实现还有赖于剔除劳动力市场中非市场因素对劳动报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劳动力垄断市场对于加总经济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现有主流经济学已经有了很规范的结论,即垄断肯定会造成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损失。本论文主要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垄断对不平等的影响以及最低工资限制对不平等的作用。本论文的分析表明:首先,同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完全垄断市场肯定会加剧不平等;其次,即使在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下,最低工资限制对不平等的影响也是不一定的,它具体取决于均衡状态劳动需求弹性的大小;最后,在劳动力市场存在买方垄断的情况下,高于完全垄断市场工资水平的最低工资限制肯定会使得失业和不平等同时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