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纪念汤显祖逝世380周年学术座谈会综述□叶青今年,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逝世38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乡贤,江西省社科院科研处、文学所、赣文化所、省社联学会部、省社科规划办、江西师大文学院、省艺术研究所、《江西日报》读书版、省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进步思想家。他的美学思想,既显示出戏剧家、文学家的准确性,也表现了进步思想家的进步性和深刻性。对于他的美学思想,笔者以为:不仅要看到他讲“情”,还要看到他讲“机”和“气”。只有如此,才能对他的美学思想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肖鹰 《河北学刊》2013,33(4):71-75
明代文学家汤显祖主张唯情论(至情论)的文学观。对此,既往学术界的论述失之于简单地说明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等文献中关于"唯情论"的主张,而没有就其"情"的观念作具体、系统的理论阐述。本文围绕汤显祖的"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士","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三个重要命题,对其"唯情论"文学观的核心思想作了系统阐释,并在"情"、"奇"和"神"三个层面阐述了汤显祖文论观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4.
冯光 《社会科学家》2001,16(2):89-92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更是当时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和为官从政的实践活动都反映出了敢于反对封建专权,提倡宪政,平等和真情思想,含有民主意识的色彩,与同时代的欧洲文艺复兴思潮有共通的地方.起到了历史性的启迪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5.
奥威尔的思想遗产并不仅限于他的小说文本和批评文本,尽管这些文本是我们走近并走进奥威尔的思想精神世界的最主要途径和方式。作为20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思想和文学个性的文学家,奥威尔的思想遗产与他的文学遗产是相伴相生的,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品质也就决定了他的文学价值和品质。奥威尔从对家庭以家长为中心的威权专制批判开始,到对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各种极权主义的批判等,并没有因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土崩瓦解而失去其思想和精神价值,尤其是他对威权、体制以及极权主义的批判,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严肃认真的思想者,至今仍然具有不可忽略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维克托·雨果是法兰西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世界文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文艺天才论是他的文艺理论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影响很大,值得研究。和其他一些文学家、哲学家一样,雨果推崇天才,认为伟大的作品只能出自于天才。他说:“决定一...  相似文献   

7.
奥威尔的思想遗产并不仅限于他的小说文本和批评文本,尽管这些文本是我们走近并走进奥威尔的思想精神世界的最主要途径和方式.作为20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思想和文学个性的文学家,奥威尔的思想遗产与他的文学遗产是相伴相生的,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品质也就决定了他的文学价值和品质.奥威尔从对家庭以家长为中心的威权专制批判开始,到对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各种极权主义的批判等,并没有因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土崩瓦解而失去其思想和精神价值,尤其是他对威权、体制以及极权主义的批判,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严肃认真的思想者,至今仍然具有不可忽略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性灵说曾主文学发展的创作路向。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很多文学家以此为创作进路。在萌芽阶段,性灵说始于老庄虚静说,经阮籍、嵇康自由审美说的嬗变,由南北朝文学家开创了性灵文学的创作先河,至明清,由于提倡性灵说的文学家的努力,性灵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流派。一路走来,性灵说成为文学创作的核心。自南北朝以降,刘勰、钟嵘、谢灵运等人主张性灵说贯穿文学创作的始终。其表现是强调性灵与性情的统一,提倡性灵与佛教心性论相融合,性灵文学带有浓厚的佛学色彩。这对后来李贽与汤显祖的童心说、公安三袁的性灵说以及清代袁枚的性灵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戏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诗文占于很大的比重,也有着较高的成就。由于“四梦”的巨大影响,使他蜚声曲坛。因之,“世但赏其词曲而已,”对于他的诗文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汤显祖诗文与戏曲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要全面确定他在文学和戏曲史上的地位,也应该对他的诗文成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政治属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固有属性,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集中表现为发挥政治正确的导向力,高扬核心价值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的整合力,激发人民创造的驱动力。从当前来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冲击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思想认同,“现代化”的发展时序弱化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地位作用,“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制约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创造转化,“开放性”的发展特点对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话语体系带来新挑战。因此,应坚持创新发展,筑牢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思想基础;坚持协调发展,增强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战略地位;坚持集约发展,丰富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文化内涵;坚持开放发展,拓展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1.
从人的觉醒到价值迷失──魏晋玄学流变的一条轨迹张平人、人的精神价值是魏晋文学关注的主题.从否弃儒家道德人性论到崇尚道家自然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的主体性得到空前的提升,个性的觉识,人生的自由和解放成为这个时期跳动着的主旋律。然而,为了获取个性却最终赎出了...  相似文献   

12.
一 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中,可以说内在地包含着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从这种变化的总的趋向看,是由过去的单纯强调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性和对于社会政治的功用价值扩展到肯定文学的审美创造特性和对于主体精神自由解放的价值,即由传统的文学价值论推进到主体精神价值论。 文学观念的这种变革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和社会变革、思想解放所带来的对人自身的重新发现与肯定相联系的。在文学上,一方面由于作家个性的解放和文学主体性的强化,带来了文学的创新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和整个社会对个体、个性、个人价值的日益重视与肯定相联系,文学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王吉鹏 《殷都学刊》2010,31(3):44-46
鲁迅曾经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精神是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被称之为民族魂。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变换,人们对于鲁迅精神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出现了杂音,那么鲁迅精神是不是过时了?鲁迅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到底还有没有作用?价值多大?本专栏以"鲁迅精神与现代社会"为讨论专题,目的是唤醒人们重新认识鲁迅及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茅盾前期对文学与人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伟大的文学家总是在探讨人的地位和价值的过程中寻找文学的地位和价值.从文学与人关系这个特定角度来考察,西欧中世纪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其主导倾向是“非人的文学”.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的发现”及与之相适应的“人的文学”.观念的确立,这在人类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辟了一个真正的“人的文学”的自觉时代.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变迁史上真正的“人的文学”的自觉时代.伴随着以“人的发现”为核心的现代文艺思潮的澎湃腾涌,周作人第一次在中国文坛上提出了“人的文学”观念,鲁迅首先创造了以《狂人日记》为标志的人的文学.周氏兄弟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绩建构起一个全新的“人的文学”的价值观念系统,它同中国封建性的“非人的文学”的价值观念系统形成了整体性的对立.茅盾在《关于创作》一文中对五四文学革命作了这样的概括:“人的发现,即发展个性,即个人主义,成为‘五四’期新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15.
郭令原 《云梦学刊》2005,26(5):42-45,58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既是辞赋文体的奠基者,又是诗歌新形式的开创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6.
虽然在主流文化格局的等级秩序中,文学依然高居文化金字塔的顶端,但文学家的角色在公众视野备受冷落.文学是个人的、自足的,但又是无限敞开的.通过阅读关系,作者与读者共同建立起一个微型的有关美学和价值的"精神共同体",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由是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忠君思想之衍变及汤剧皇帝形象万斌生汤显祖,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地方阶级的思想家,忠君思想构成了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侧面;然而,作为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伟大的人民剧作家,汤氏的忠君思想与一般封建官僚相比,又有着他的独特性。汤显祖的忠君思想,有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这个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东方民族历来勤劳务实、注重家族人伦、以家为本,虽然个人在整个家族中的地位无足轻重,但是不因个体生命消失而长久承传下来的家族文化对后人的影响却十分巨大、不容忽视,在中国现代作家独具个性的文学世界中,不难看到各自家族文化遗留在自己创作心理上的宝贵刻痕,这种刻痕抑或是成就他们作为独一无二伟大文学家的生命密码。  相似文献   

19.
毛佑民 《阴山学刊》2002,15(2):19-22
中外文学史上 ,无数伟大的文学家正是用他们独特的创作 ,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文学创新要贴紧生活瞄准热点 ;要在选择人物、研究人物上下功夫 ;构思要巧 ,设计要精 ;角度要新 ,开掘要深 ;想象是创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作者研究屈原与司马迁文学传承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二。文章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司马迁第一个继承和发扬了屈子的真精神。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个性化诗人,是中国抒情诗人之祖,司马迁则是中国第一个独特风格的史传文学家,是叙事文学这宗。他们二人的理想、情感相通,悲剧命运相近,浪漫气质相似。屈骚、《史记》,体制有别,精神骨子却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