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兰州,又称“金城”,地处中国西北,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兰州之名源于隋朝,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取皋兰山之名。兰州作为黄河上游的文化名城,有着极为丰富的古代遗存。自史前开始,文化逐渐繁盛,从马家窑文化到齐家文化,连绵不断,生生不息。西汉张骞通西域,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明清之际,对兰州的开发与管理,为兰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在兰州还有许多古建筑都是明代所建。这些古代文化遗存,是兰州文明的见证,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生活方式是物化的文化认同,具有实践的文化品质.不同生活方式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代表了当时人们的理想人格追求.唐宋时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唐宋诗词将诗词创作推向极致,以唐诗宋词为文化符号的唐风宋韵恰是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的显现.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更多呈现出的是文人的雅集活动,并与诗词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不仅只是一份“闲情”,这份“闲情”是有着厚重的文化分量的,是“东方文明”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3.
一、家庭文化的内涵及建设的重要意义家庭文化,不仅仅指家庭文化生活、文化环境以及每个成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所谓家庭文化,主要是指整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家庭管理、道德水平、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室内环境及生活方式等等。搞好家庭文化建设,让社会的每个“细胞”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对于我国整个社会的稳定与文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改革的深化与开放的扩大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印度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音乐。在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青铜舞女雕像,她的舞姿正表现了某种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一个男舞者石雕像,专家们认为这是舞圣湿婆的最早形象。在乐器方面,有一个脖子上挂着鼓的红陶塑像,还有两枚刻有鼓的图案的印章,还在壁画上发现了原始形态的维那和响板。此外,还有哨子、笛子等实物出土。吠陀时代,印度音乐有了明显的发展。《梨俱吠陀》是印度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诗歌集,其中有些诗歌是印度上古居民的民歌。《梨俱吠陀》中还提到了一种娱乐性的集会叫“萨马那”  相似文献   

5.
王建国 《唐都学刊》2014,(1):121-124
西安,古称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位居中国八大古都之首,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西安,不仅创造了周秦汉唐等璀璨闪耀、厚重深远的历史文明,而且留下了灿烂独特、远播世界的多彩文化。时至今日,关于西安及长安的历史和文化研究经久不衰,如火如荼。近年"长安学"①或"西安学"②在国内被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宗教仪式以及哲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的古代天文学在印度科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由于古代印度在科学、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与邻近国家有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印度古代天文学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试图就印度古代天文学的发展问题作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化深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不仅是隔海相望、一苇可航的邻邦,而且有着源远流长、双向互感的千载交流史。东亚文明的基本形态——专制政体、农耕方式以及儒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三位一体,成为中日两国共同植基的背景。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日本一直悉心学习中国。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丰富健康的文化体育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武汉市硚口区文体局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树立“素质文化、素质体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本专门研究位于东亚的中朝日三国初期铁器文化的著作。它以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为基础,吸取中朝日三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经过作者辛勤的搜集、编纂、探研,蔚成巨著。资料齐全,内容丰富,查阅方便,是古代铁器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虽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取向,对政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当代政治文化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正面临着发展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政治文化的功能,当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应注意处理好两个文明建设、目标与起点及传统、政治认知与认同、政治参与与理性、法治与民主意识、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民族性与世界性等七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安大遗址保护理念与城市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 000余年的城市发展史。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 100余年。西安延绵不绝的灿烂历史,赋予了西安极为丰厚的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王晓锋 《唐都学刊》2006,22(4):48-55
西安地处我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接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于此,历时11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进入21世纪,西安顺利地完成了“十五”规划,迎来了崭新的“十一五”规划,西安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让我们站在全面发展观的高度对西安城市定位进行科学认识并对西安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探微。  相似文献   

13.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2,28(4):81-83
宋代是音乐创作及表演中心转向民间、民间音乐表现活跃的转型时期,表现为音乐发展的雅俗共赏趋势,宫廷音乐活动的民间化趋势,民间音乐活动的商业化、专业化与形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城市市民成为音乐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陈维昭 《求是学刊》2007,34(6):118-123
本文从宫廷文化的角度讨论自上古至先秦这一时期的"乐"的诸形态与戏曲的关系。"乐"有两大义项:乐舞与娱乐。这两者共同构成一个"乐"的文化生态,戏曲的舞台形态就在这个文化生态中产生它的雏形。  相似文献   

15.
胡涛 《唐都学刊》2006,22(1):30-33
大雁塔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自唐代以来,就一直有传统的庙会在大慈恩寺内举行。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今天,庙会的习俗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人们对于民俗节场的需求却仍然存在。新修建的大雁塔北广场以大雁塔为核心,结合主题水景、唐风仿古建筑群、万佛灯塔等景观,把人和环境协调在统一的文化氛围之下,使这里逐渐成为了西安南郊地区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化交流场所。大雁塔北广场和以前的雁塔庙会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大量的附近居民参与,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性。另外,在集会的同时,都穿插有大量的商业活动和少量的宗教活动。大雁塔北广场的存在,增强了当地的可识别性,使当地居民产生了归属感。每当广场喷泉表演开始时,昔日雁塔节场的盛况似乎又浮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大西安经济圈构想及其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增长极理论和梯度发展理论,结合西安的区位优势,提出大西安经济圈构想,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中国西北地区应以西安为中心,将培育大西安经济圈作为新的增长极,按照梯度开发思路,逐步形成以下五大圈层——西安核心区、西安都市区、西安都市圈、西安大都市圈、大西安经济圈。从历史文化、交通、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现状来看,西北地区已具备了形成大西安经济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祝菊贤 《唐都学刊》2006,22(6):121-124
以和谐为最高目标的先秦儒家,其政治也追求音乐般和谐有序的状态和境界。其一,他们发现了理想的政治结构与音乐运动形式之间的异质同构;其二,先秦儒家伦理政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性的中庸、平衡、节律与和谐,这使得先秦儒家实现伦理政治的途径借助于音乐,其目标与音乐相通。其三,他们认为政治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的音乐境界。在21世纪,政治更趋于民生自由和人性化的今天,先秦儒家关于政治音乐化的理想中所包含的哲学智慧和人文关怀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丁永刚 《唐都学刊》2007,23(5):37-40
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持续性的资源支持。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已成为现代西安人共同思考的热点话题。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分析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路径阻碍因素,并提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过程中应选择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9.
潘晓彦 《求是学刊》2005,32(4):99-102
文章以“天人合一”的深层文化精神为依据,从音乐对文学的“显性”“影响关系”和“隐性”“借比关系”两大方面,观照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文体的音乐神韵,并尝试对一些文学现象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0.
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景观的保护一直备受关注。2008年5月6日,第四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在这次城市总体规划中,七贤庄街区作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西安近代建筑群,首次被纳入西安历史保护街区范围。通过对七贤庄保护地区的历史文化要素的实地调查,明确了这一保护地区的红色遗产价值、传统民居价值、社会价值等。同时根据这个地区的保护现状以及历史建筑物的特点,结合日本历史街区保护的理念和经验,提出改造这一地区的一些基准和原则,以期避免历史街区修复保护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