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青海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等,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青海回族聚居区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有利于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治青理政战略的落实。青海回族聚居区新农村建设有其特殊性,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区域性、民族性、滞后性的问题,表现为农业经济发展不足、农民增收有限、农村基础薄弱。实现青海回族聚居区新农村建设,必须要重视发展农业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发展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发展条件;提高回族农民文化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民族众多,地区差异明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青海为例,对民族发展进步事业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在区域性与民族性中诠释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共通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4.
试析青海民族社团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青海的少数民族社团象其它民间社团一样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根据问卷调查资料,总结了青海省级民族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民族社团在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过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民族社团发展问题的最终解决应当是依靠政府、社团自身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青海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多元民族文化的特点是在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和青海特殊的区位条件、多元化的民族来源、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不同时期的中央政权的治边政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因素对青海多元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论青海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民族文化是具有民族特点与地域特色的高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从其精神特质出发,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民族文化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的精神力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代北京回族报刊为实现民族振兴与发展,在"以教兴族"、"以民兴族"、"以国兴族"三个问题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其初始着力于翻译伊斯兰教经典,为教义传播和教理研究提供平台。后随时代发展大力提倡新式教育,倡兴近代实业,解决"救愚"和"救贫"问题。当中国遭受日帝侵略之际,回族报刊投身于抗战救国的动员中,将国家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实现了民族振兴意识的升华,从而为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回族历经悠久的社会历史发展 ,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体验 ,形成了其强烈的民族心理体验。但历史表明 ,回族往往民族情感强烈有余而科学理性稍有不足。文章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入手 ,探讨存在这种失衡的内外诸因。并指出 :在新时期 ,须不断调适民族情感 ,提升科学理性 ,力求形成健康、积极的民族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武陵民族走廊"这一学术概念是费孝通1980年代左右继"藏彝民族走廊""南岭民族走廊""西北民族走廊"之后所提出并逐渐在学术界兴起的"走廊"研究概念.武陵民族走廊这一区域大抵位于东经108-110°,北纬28-30°,同时这一区域在地势上也是我国第二区域向第三区域的过渡地带.在这一区域上广泛分布着大量的散杂居民族,如侗族、苗族、土家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大大小小30多个民族.但在武陵民族走廊各民族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集中在主体民族上,对其他的民族关注不高.因此本文拟对武陵民族走廊中的回族这一散杂居民族历史与文化进行阐述,希冀能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勉卫忠 《青海社会科学》2012,(1):112-115,111
民国初期青海地区民间贸易的自由,促使河湟回族大量进入青海各城镇经商繁衍生息,形成了围寺而居的回族城镇商业社区,并有着特殊的形态要素,对城镇回族的发展有着经济和文化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青海民族地区在西部发展、区域稳定、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民族地区民族宗教的多样性、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地方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地方、多元文化与民族关系、贫困与反贫困、生态移民与生态区产业转型等多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关注青海民族地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子与机制分析,是构建青海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生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基础,是推动青海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回族的皮毛行业发展年代久远,在回族所从事的传统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前国内对回族皮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甘宁青、内蒙古等聚居地区,对散杂居地区的回族皮毛贸易活动关注甚少。由于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程度、宗教氛围等方面的差异,散杂居地区的回族皮毛业相对于聚居区有其独有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以河南新野回民马庄为田野点,运用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搜集一手资料,对马庄回族的皮毛贸易活动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皮毛"经济共同体"结构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散杂区回族的皮毛贸易状况和背后折射出的商业社会结构,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构建青海和谐民族关系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下问题:一是青海民族关系发展现状的基本评价;二是当前影响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三是促进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多元和谐是青海文化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究其形成原因有民族、地理、经济、宗教、政治和文化等六方面。今后应保持和弘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睦共处的社会风尚;走合作共赢的路子,实现文化共享与共责;增进接触和交往,增强文化认同;调解矛盾和冲突,实现和而不同;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维护青海文化多元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藏族自治地方文化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但与该地区社会发展要求来讲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青海藏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到公民政治文化的整合,而且也制约了文化教育对青海藏区社会群体政治行为的积极影响。加强文化教育建设,既需要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同时也要发挥民间社区的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青海东部是我国少数民族形成和生活的重要区域之一,吐谷浑进入青海东部的时间大体上和241—382AD的冷期相对应,而吐蕃、蒙古族、土族和撒拉族的形成或进入青海,基本上都是在寒冷的气候背景下进行的。寒冷的气候是一种驱使社会和文化分化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分化的因素又导致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民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近10年来刊发了许多关于青海民族文化方面的有深度、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这对于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推动青海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术》2007,(5)
唐山市处于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具有商贸流通业的天然区位优势,发达的交通使唐山市可能成为北方内外贸易和物流的重要枢纽。文章从唐山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唐山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唐山更好的发展商贸流通业提出设想,为投资商业领域的市场主体指明方向,使有限的商业资源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海门源回族音乐文化为例,研究回族音乐艺术对地方旅游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回族民间音乐艺术与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从地方民俗文化旅游的视角,提出了发展门源回族音乐文化旅游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关于死亡,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习俗。只有将医学的临终关怀救助和地方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医学科学临终关怀的美好初衰。回族临终关怀的理念和行为实践植根于伊斯兰教的文化土壤,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区别,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本文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结合回族的宗教信仰和丧葬仪式,探讨了回族临终关怀与宗教信仰、生死观之间的脉络关联;同时指出,回族为濒危病人提供的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可以应用于当代医学救治的临终关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