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母古读考     
喻母之三等四等,守温合为一母,而广韻则各自为类,黄季刚氏称三等字为于母,四等字为喻母,谈广韻者蓋无不从之矣。惟此二母,古读如何,殊值研究。黄氏谓其古皆读影母,曾運乾谓于母古读匣,喻母古读定,林语堂则认于母与影相近,喻母与邪相近,三说不同,而各有其是非。竊谓研究韻部者,须先行分析,然後归併;研究古声者,当亦未能例外;今先根据经传之異  相似文献   

2.
中古声母中的全浊音到了《中原音韵》时代全部变读为相应的清音声母。其规律是,原全浊塞音与塞擦音平声字归同部位的次清音、仄声字归同部位的全清音、擦音多清化为同类清音。这一规律在浊音发生清化的方言中大都适用,但在湘方言三堂街话中,中古全浊声母多读为零声母。这与浊音清化的规律不符,也与湘方言其他地方读音相异。这是声母受主元音或介音的影响,或同化或异化的结果。这一特殊音读现象有助于我们重新探讨中古喻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盛乐考     
公元386年北方游牧民族鲜卑的一支---拓拔鲜卑,在今天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境内的“盛乐”古城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北魏”,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但是“盛乐”在汉代是写作“成乐”的,根据文献上的相关记载,“盛乐”应是《魏书》的讹写。  相似文献   

4.
5.
羊子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文物室收藏了传世兵器青钢戈一件(见下图)。戈内(音na)长8.5cm,宽3.5cm,中间有一穿;援长15cm,圭锋,正反两面都有中脊;胡长6.5cm,有二长方形穿;有栏,栏上侧与援结尾处有一椭圆形小穿。胡与援之两面都有刃。援内侧刃部已有损伤,修补痕迹甚明显,背面锋部亦有锈斑。胡部正面铸有铭文“羊子止(之)造戈”五字,其“造”字写作“(?)”形,字虽浅细,但刻铸清晰可辨。戈之整体造型厚重,直内(音na)圭锋,援部微微上  相似文献   

6.
净军考     
作为明代专制国家的常备武装是卫所军。卫所军人的来源大致有四:第一种是从征,即朱元璋在淮右起兵时的基本队伍;第二种是归附,包括国初削平各地割据山头所收编的队伍和元朝的降军;第三种是谪发,指因犯罪被罚入卫所充军的人,称“恩军”;第四种是垛集,系按一户成丁总数或五丁抽一、或三丁抽一的原则征集的军人。四种卫所军都有专门的户籍,隶于兵部,称“军籍”。军人职业世代相袭,不许脱免。封建国家还经常差遣清军、勾军御史,清军籍、缉逃亡,以保证卫所军额。  相似文献   

7.
鳥書考     
許慎《說文序》云:“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頗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卽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卽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书,卽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相似文献   

8.
街亭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亭,三国时重镇之一,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作用,是蜀魏必争之地。公元228年诸葛亮兴师北伐,首先占领祁山,接着相继获得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大有一举出陇兼并关中之势。但由于蜀将马谡失守街亭,蜀军从主动转为被动,被迫退回汉中。失街亭这一战役家喻户晓流传极广。然而,街亭的具体所在,学术界至今尚未弄清楚。例如新版《辞海·街亭》条认为“在甘肃庄浪东南”;郭沫若的《中国史稿》则认为就是“甘肃秦安”;南开大学新编的《中国古代史》又认为在“今甘肃秦安西北”;近年来又有新说,认为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见《地名知识》1981年4—5期,《街亭考》)。众说纷纭,却都不确切。为此,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再结合实地考察所  相似文献   

9.
晋渠考     
晋渠是晋水北河智伯渠的一条支渠。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晋渠住晋阳县西一里西自晋阳县界流入。”又据清代治河专家康基田《晋乘蒐略》记载“李勣任并州长史时,勤于晋阳,边麈无惊,突厥不敢南牧,胜长城远矣。世勣于贞观十三年(639)筑城于汾水之东,曰东城,汾西为西城。武后时崔神庆于东西两城间筑中城,所谓太原三城也。当世勣筑东城,汾东之地湿卤,城中井水苦不可饮,乃架引晋水于汾水之上入东城,以甘民食  相似文献   

10.
素琴考     
读刘禹锡《陋室铭》者,无不为铭文中“调素琴,阅金径……”的铿锵悦耳之句所动情。然而,“素琴”究竟为何物?一般版本均不加诠释,使读者无以问津。有的虽有简注,一律抄来抄去,释为“不加装饰的琴”。至于如此解释其因为何,是否科学,概在无视之列。而一些权威性的工具书,其释义或含混不清,或自相矛盾,使人百思不解,疑窦难开,因而,我们很有必要将“素琴”之谜揭开。  相似文献   

11.
涨海考     
一提起涨海,人们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沈佺期那脍炙人口的佳句:“北斗崇山挂,南风涨海牵”,“崇山瘴疠不堪闻,南浮涨海人何处”。同时,往往会把它与南海联系起来。 涨海之名对于人们虽然并不陌生,但其海域所指看法历来不尽相同,其确切含义也不很清楚。中国古籍中的涨海所指范围究竟有多大,过去大约有四种看法:(一)冯承钧先生认为,“今日南海以西之地,今名曰印度洋或南洋者,昔概称曰南海或西南海,惟于暹罗湾南之海特名曰涨海而已。”(二)伯希和认为“涨海即海南岛迄满刺加海峡间中国海之  相似文献   

12.
古津乡考     
津乡——我国古代战略要地,素为兵家所重,于此曾发生过著名争战。因编纂县志,考索地名,我们对津乡进行了初步考察与研究。热切希望广泛听取批评,求教于专家学者,意在弄清津乡之真正位置。 津乡二说的出现 早在春秋时期,巴国与楚国曾在津乡进行过激烈争战。后汉光武帝伐蜀,亦曾屯兵于此,大破荆门,故而人以“津乡当荆州要会”来说明其战略位置之重要。但是,津乡地在何  相似文献   

13.
古六国考     
<正> 一、名称古六国名称的由来,是与该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说文、六部》:“六、易之数,会变于六,正于八,从入八。”按“六”不从“入”,当从“亠”,与甲骨、金文的“亢”、“京”、“高”、“毫”等字的“亠”同。丁山谓“借入为六”①,亦不确切,甲骨、金文均有“入”和“六”,不同字。林义光说:“《说文》云:‘夫,菌夫,地蕈,丛生田中,从(?)六声。’按《说文》夌下云:‘从刄从夫,夫高也。’夫义为高,当为陆之古文,古作(?),象陆,(象陆下有水形)(?)陆上草木,或作(?)。“又说《说文》”“六,从入八”之义不可晓。古陆字或  相似文献   

14.
太原考     
对于秦国设置太原郡(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以前的“大原”地望,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在今太原市附近;①有的认为在今固原、平凉一带;②有的认为在今晋西南。③我认为:前二说没有搞清楚“太原”本身的演化过程,因而各执一,未及全貌,这在后面详考;后一说,值得商榷,王国维氏主张此说,他的根据为《禹贡》、《左传》。他说:“《禹贡》记禹治冀州水,首壶口、梁、岐,次太原,次岳阳,次覃怀,次衡漳,  相似文献   

15.
谢邑考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典籍丰富的文明古国、然而西周时期的谢国因其子孙少见于史册,更因朝代的更迭,其遗迹濒于湮灭,自古以来,对谢氏的发祥地——古谢邑的地望存在不同的看法。近来,泰国合艾谢氏宗亲曾几度派人回归祖国考寻天下谢姓的发源地,并欲邀海内外谢氏朝觐故土。缘此,引起了人们对古谢今址的考寻工作。 《谢邑考》和《古谢邑今址考》,经过作者的实地考察,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大量的出土文物,论证了谢氏的发祥地古谢邑在今河南省、南阳县、金华乡东谢营村。文章互为补充,各有特色,今特编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徐熙考     
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迈越了前代的成就,又开创了并世和后世的风气,是空前绝后的。然而其身世却有诸多说法,作者经过考证认为徐熙为金陵人,徐温之孙,而徐崇嗣则为其子。徐熙所擅的“落墨法”,并非以粗重的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而是用类似于山水画的皴法来表现形象的体面。  相似文献   

17.
寇白门考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考出了历史名人寇白门的生卒年岁,主要经历及其爱国、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人格侧面,足资纠正相关书籍的谬误。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13,(33):49-49
关于营养学的知识,很多人有不少错误概念,你是否清楚呢?请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性,测验一下你的营养知识。  相似文献   

19.
考老师     
“真是不公平,老师考学生,学生考得差,老师就批评学生。”壮壮回到家对爸爸说,“谁来考老师呢?”  相似文献   

20.
漏刻考     
现代的钟表不是中国人所发明,但我们完全无须为此而自惭,这倒并非因为我们有着比钟表伟大得多的其他许多发明,如纸、火药和指南针之类。这些当然是足可自豪的;但即便单讲这用以计时的器具,西方人也没有理由拿钟表自炫。因为,当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发明出人类第一代计时器的时候,那些造出现代钟表的民族的祖先们,大约还不过是茹毛饮血的文明程度。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