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买办胡适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代理人。实用主义一开始出现,它的政治任务就在于反对马克思主义。实用生义往中国的传播,一开始就带着反苏、反共的反动政治目的。这是几年来广大学者在批判胡适的文章中早已指出过的。胡适这个文化买办的特点之一是通过学术问题来宣传实用主义,他讲的所谓学术问题,当然不是学术问题。由于胡适手法比较陷蔽、狡猾,有进一步揭露和批判的必要。实用主义忠实于美国大资产阶级及其国外的代理人,并不忠实于学术,所以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从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开始到最近在台湾发表的反动学术论文,没有一篇文章不是为他的反动买办立场服务的。由于胡适在政治上和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买办、地主阶级共同走着没落的道路,在学术上的见解也必然越来越反动得露骨。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 ,阐述了胡适“教育救国论”的理论来源和基础。其次 ,肯定了“教育救国论”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历史作用。第三 ,指出“教育国论”及实用主义杜威思想的局限性和缺陷 ,说明它在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破产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胡适的经验主义实在观彰显了人的主体性原则;工具主义真理观否定了终极真理论;重疑求证的方法论突出了理性主义精神;改良主义历史观表达了反封建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因此胡适的实用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曾被广大知识分子接受,它无情冲击封建文化的堡垒,大力破除封建思想的束缚,在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中促使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五四"时期的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曾经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斗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胡适的实用主义、张东荪的基尔特社会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周恩来积极投身于这场斗争中,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谈到早期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位不应被人们忽视的人物,他就是张东荪。张东荪可能是我国最早接触实用主义的人;他对实用主义的传播侧重于真理论,他深入而具体地分析了实用主义真理论的主旨,指出了实用主义的三个方面:其中真理论是实用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真理论引申的一种态度,本体论则只是真理论的伸延补足。张东荪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传播有较高价值,但其影响远不如胡适的实验主义,其原因值得深思,我们也可从他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阐释与误读中得到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 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拜师杜威,全盘接受了实用主义思想,从此之后,实用主义成了他生活和思想的指导,成了他学术思想的哲学基础。1917年胡适以实用主义思想为指导,写《文学改良刍议》,首揭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大旗,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物。7月,他回国后,进入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大任教,开始直接投身到斗争中去。此后,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阵地《新青  相似文献   

7.
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二十世纪初一场著名的论战,胡适的思想根源来自于其信奉的美国"实用主义",而李大钊的观念则与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所秉承的两种"实用"观念的冲突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论争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一、胡适宣传的"多元历史观"实质上是主观唯心论的历史观.自五四运动以后,三十多年来在中国进行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以在思想战线上,在历史科学的战线上,也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的激烈斗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日益广泛传播,胡适就立即用实用主义唯心史观向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受杜威思想影响 ,胡适在对杜威的“逻辑”思想介绍的基础上 ,阐释和发挥了杜威的“试验逻辑学”思想。杜威的“试验论理学”是不同于形式逻辑的注重实验的一种方法 ,它体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这种思想为胡适所吸收 ,胡适把科学方法归纳为“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在具体运用上提出“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命题 ,胡适用其取代形式逻辑。它对中国近代逻辑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从经验出发,将现实人生和经验世界作为他的哲学出发点,关注入的生活、行为和实践,并从本体论、方法论等方面完成他自己的哲学体系;胡适在杜威的影响下,吸收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精华,并结合中国民族性这一现实,发展了其老师的思想,把中国古典文学及"国故"作了重新的审视,力图用科学证实的方法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问题以及当时人们面对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实证方法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领域渗透的结果 ,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主体方法。可证实性原则是实证方法的核心。经由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的介绍 ,这一方法在民国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 ,影响及于每一学人。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在此一方法的基础上吞吐中西、融会创新 ,构建起各富特色的学术体系。经过实证方法的洗礼 ,传统思维方式获得了改造 ,科学思想与方法深入人心 ,民国学术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实证主义法学方法所坚持的纯粹法学的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法学科学性的方法论,为此必须坚持法学科学性与伦理价值相分离的历史思维方式。只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实现法律规范及法学的逻辑性、推理性和体系性,实现法律的独立性、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收入中文版《胡塞尔著作集》的胡塞尔的三卷《观念》现已出齐.此现代西方哲学经典译介,为中国研究者深入探讨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但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事业来说,其意义绝不限于此.现三卷中译本同时呈现,按照译者、也即本文作者的意见,《观念1》(《纯粹现象学通论》)不仅在胡塞尔的全部著作中,而且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均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而作为《观念1》之“姐妹篇”的《观念2》和《观念3》,虽然主题有异,却是在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思考中,彼此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的重要之作.中译者认为三部《观念》有着与西方哲学界一般看法不同的价值,即为西方哲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主体伦理学”以及新时代急需的新主体伦理学奠定了共同的基础,后者可与中国思想史上实践学风格的主体伦理学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思想汇通.  相似文献   

14.
经权、常变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孔子思想中既有对"经"的坚守,也十分重视"权",甚至还使"权"获得超越于"经"的意义。惟有"权"才是人世生活中最难把握的方法,是道德伦理实践的最高境地。"权"是一门艺术,是融入族群日常生活的共同智慧。经有经道,权有权道。权虽是变,但有定则可寻,即董仲舒所说的"可以然之域"。能否合理适当地行权,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可能在认识论上被掌握,只能在每一次当下的亲自操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由经权、常变而中庸的思想理路,打造出中国人无执的哲学气质。儒家、道家都反对坚执,主张无执。对规则的遵守必须以有执为条件。所以,中国社会之法治局面的形成,仍缺乏足够的精神基础。在市场经济与后现代社会里,"经"已失去了养尊处优的地位,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15.
境遇伦理学是美国基督教内部20世纪60年代起出现的新道德改革运动的产物。与拉姆色(P.Ramsey)为代表的保守派的论争中,革新派中的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最为激进,影响最大。弗莱彻赞赏道德相对主义,甚至把自己的伦理学说称为以实用主义为战略,相对主义为战术,以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实证主义和人格主义等4条实用原理为行动方针,以“爱”为至高原则的道德观。然而事实上,笔者认为:弗莱彻的境遇是相对的,而爱则是道德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象征"是中国现代纯诗从西方借鉴的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但是,这种看似来自西方的象征思维,实际是民族诗学思维方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复活;其核心是老庄哲学冥合自然的思维方式。现代纯诗的追求者们对象征进行了两种阐释:一种是比照解释,将象征等同于我国的比兴;一种是经验描述,这些阐释均内在地体现了老庄冥合自然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实证主义问题历来都是我国心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巨大贡献,对有关实证主义方法论含义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了当前实证主义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立场不应仅限于是否坚持价值中立的争论,而应扩展思维,从社会科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入手,在广阔的问题论域中把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多元价值观。社会科学研究的多元传统决定了价值立场的多样性,实证主义倡导价值中立,人本主义主张价值理解与价值判断,批判主义更是力求价值批判与革新。社会科学的客观性、规律性和可检验性等科学性质决定了在研究规范层面坚持价值中立的必要性。社会科学研究特有的主体间性以及主、客体的情感性、价值性要求价值关联的涉入。同时,社会科学的实践性强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价值的引导.使社会科学做到求真、求实与求善、求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奥卡姆的"剃刀原则"常被人们根据其特点概括为"经济思维原则"。"剃刀原则"提倡删繁就简,对许多领域的实践活动都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剃刀原则"提出后,许多科学家都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自觉贯彻了该原则,促进了科学规律的发现和完善,推进了科学的发展。分析"剃刀原则"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以更全面、正确地了解该原则的内涵,可以给人们实践活动特别是科学实践活动以启示。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期开始,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逐步进入中国。实证主义哲学在近代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和发展轨迹,并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因此实证主义哲学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