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继先秦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时代,无论哲学的对象,哲学的方法还是哲学体系的构建,它都不同于先秦诸子及两汉经学而开创了中国哲学的新篇章.目前学术界公认首开玄学先河,真正奠定玄学发展基础的是王弼,不过对于王弼哲学的开创性何在,他的哲学的基本特征何在则有明显的分歧.我们认为王弼哲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本体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王弼哲学以及整个玄学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弼构建融合儒道的哲学思想体系,主要是通过注释<老子>来完成的.从形式上讲,王弼的哲学思想缺乏完整的体系.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即中国古代哲学在表现形式上缺乏西方哲学那种完整的体系.但形式上缺乏体系,并不等于实质上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探索王弼注<老子>构建融合儒道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路,从而显发其思想的逻辑性与系统性,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王弼哲学思想,乃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植是中古诗坛的“建安之杰”,同时也是魏晋玄学史上讨论生死问题的先行者之一。相对于曹植的文学成就,学术界对他在玄学思想史方面的建树关注较少。曹植思想整体上呈儒道互补之势,他对道家及庄子思想的接受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庄子思想影响下,完成于太和后期的《髑髅说》在传承《庄子·至乐》及张衡《髑髅赋》思想的基础上,在义理思辨方面有所创新,启发了魏晋玄学家的生死观。曹植《髑髅说》完成于魏晋玄学形成的大背景中,可以看作玄学产生的序曲。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两汉道家文化潜流,特别是扬雄儒道兼融的太玄思想,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学术渊源;中国传统的“道一分殊”思想是魏晋玄学的基本思辨逻辑;汉魏之际“辩名析理”的时代学风,则为魏晋玄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象在《庄子注》中以有无(动静)统一论反对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以及各种名目的创世说,把魏晋玄学推到了一个新阶段,但他又把(动静)的统一加以无限夸大,最后陷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坑。不过,从方法论上说,郭象强调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则既是精致的唯心主义思辨,又有辩证法的思想因素。从哲学思想的发展史来看,是值得我们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魏晋玄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就目前看来,对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已有人著文进行了分析和区别;然而对玄学贵无派之间的差异则极少有人论及。通常认为,魏晋玄学贵无派由何晏、王弼、王衍等人组成,其中又常以王弼为主要代表;这些人以“无为本”,并把“贵无”作为当时门阀士族的思想武器。但我们认为,上述看法似乎流于一般,据现有史料分析,玄学贵无派之间在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哲学家王弼是中国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王弼对《老子》、《周易》、《论语》等先秦哲学思想的研究 ,造诣很深 ,著述颇丰 ,成就卓著。探讨王弼的学术生涯、治学风格、思想方法和理论成就 ,对于繁荣我国当代哲学 ,实现哲学现代化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开創者。他的哲学思想是曹魏政权日趋腐化时期,门閥士族地主阶級的世界观。他是中国哲学史上影响較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王弼吸取了两汉神学目的論与唯物主义自然論斗爭失敗的教訓,开始抛弃了神学的外衣,借用自然論的詞句作掩飾,从各个方面論証精神性的本体是万物的根本。他虽不公开講“神”,实际上,他的本体,就是雕鏤得比較精致的“神”,或者說,是“神”的代用品。王弼以后,許多重要的、欺騙性较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基本上都不再采用有神論的形式,而是通过精致的哲学理論形式以傳播唯心主义ㄐ闹饕逋ü臀ㄎ镏饕宓亩窢?变得更狡猾了,这一变化是从王弼开始的。王弼提出了一系列的哲学范疇,如本末、动靜、有无,他把問題集中到:有没有比客观具体事物更根本的“体”存在,王弼对于这个問题做了明确的、唯心主义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嵇康音乐思想的根本内因是他的养生论,直接动因是魏晋玄学的兴盛,理论基础是对老庄哲学思想的深化和更新,同时也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反叛.他第一次将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与人的关系的考察视角,停留在音乐本身的存在方式上,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魏晋玄学关于名教与自然同一论思想之演变秦卫明魏晋时期,玄学兴盛,王弼、何晏发其端。《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续晋阳秋》日:“正始中,王弼、何晏好老庄玄理之谈,而世遂贵焉……。”玄学主要是以老庄哲学为基础,以道家思想为主体,揉合儒佛思想而成的一种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南北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都与庄周自然主义哲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庄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是与其哲学思想在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盛衰相伴随的。在教育思想发展的主流中,同样经历了儒、释、道三种教育思潮在相互对立、分合、互补、交融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雅量”是魏晋人物品鉴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品目,其本质是沟通儒道,“游外以弘内”,是魏晋玄学理想人格的体现。魏晋玄学人格理论自刘邵《人物志》发轫,经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至郭象《庄子注》而集大成。士人对于雅量的品赏亦在两晋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自谓"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把读书当作一种悟道的方式.读书不仅仅是以对知识的索取为目的,而是以自己的人生去"会意"古人、他人人生的一种契合中的生命体验,从中进入一种宇宙真际的境界,获得人生"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读书方式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笺注繁琐,而把作为两汉"异端"旗帜的道家"自然之说"接过来,铸造成一套新的思维方式.陶渊明的读书方式是魏晋玄学思潮发展、深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宋应星是我国明朝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的《天工开物》一书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誉为中国古代的“技术百科全书”;他著的《论气》、《谈天》等文,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剖析宋应星的思想不难发现,它是根植于深厚的科学土壤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几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北宋进入了作为儒释道思想融合的理学阶段。理学统治我国思想达七百年之久,影响极为深远。在宋明理学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乃是人性学说。清儒把程朱理学称为性理学,康熙赐给二程庙以“学达性天”的匾额,他们确实抓住了二程学说的特点。研究二程人性学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哲学发展的规律,是有价值的。一二程的人性学说是对宋以前几种有代表性的人性学说的全面总结和改铸。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志目录,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对《汉书·艺文志》史学史思想和史学史意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汉书·艺文志》史学学科的构建、史书的分类、两汉时期的经史关系、班固的史学思想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得出《汉书·艺文志》未给史部单独设类的文化背景和学术缘由.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古代历史学学科的发微,以及先秦两汉时期历史学的发展脉络都做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两汉学术中始终存在兼治《易》、《老》的学术风气,这种学风直接促进了易学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淮南子》以及严遵、扬雄、王充都追求《易》、《老》在义理上的契合,融汇贯通,成一家言。《周易参同契》则主要是运用《周易》和易学的思想来作为道教炼丹术的理论指导,形成独特的道家养生之术。总之,两汉兼治《易》、《老》的学术风气体现了儒、道思想的融合,不仅对魏晋玄学和道教易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为以儒道精神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哲学家之一。他的《明胆论》(见《嵇康集》第六卷,以下凡引该文,均不作注)可当为理解其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契机,对于把握魏晋玄学的发展变化也有一定意义。本文谈点对《明胆论》的意见,以期就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