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要求宏观调控机制的运行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寻求最有利于经济平稳发展、资源合理分配的市场秩序。理论分析和实践过程都证实,这必须在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体系同步完善中实现,二者的脱节是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死、乱”并存的主要原因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以中央向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为主线,循着重新构造经济主体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道路进行的。随着中央权力的逐步下放和分散,地方政府作为行政权力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和职能逐步形成并得到强化,企业的经济活力得到大大增强。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总量失衡、结构扭曲等问题。为消除这些弊端,中央政府从1988年底开始进行治理整顿,上收一部分权力,并加强了对部分企业的直接管理。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法突破“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恶性循环。我们认为,要消除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种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是宏观调控的最终对象。显然,这种宏观调控不是采用传统的指令性计划方式,而是通过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套互相配合行之有效的经济杠杆来进行的。国家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和灵活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将宏观经济变量传导到市场运行变量的变化过程中,使市场运行变量随之发生变化,而市场运行变量的变化又会对企业微观经营活动发生影响,使企业微观经营变量发生变化,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为此,就必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它为了实现其经营目  相似文献   

4.
我国理论界多将金融科技监管权视为一种斟酌市场因素的行政权,忽视了金融科技监管权的多元特性。我国深受德国等大陆法系行政立法的影响,强调对金融机构行为合法性的监管,但其并不适应于金融科技监管之需求。金融科技监管权缺乏合适的理论支撑,导致实务中陷入“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英美立法认为金融科技监管权脱胎于市场自律规则,主张以“金融风险”作为监管客体,这就形成了金融科技监管权与传统行政权的本质区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不再是“命令与服从”的管制关系。相应地,金融科技监管权是以“风险监管”为双方共同目标的特别行政权。基于此,在借鉴先进立法经验基础上,我国应当在既有监管规则框架内引入原则监管理念,形成“规则+原则”的二元风险监管机制,确保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权“收放自如”,实现法律规范与市场发展之间的平衡与促进。  相似文献   

5.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无序化倾向极为严重,因此,经济秩序问题自然成了经济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之一,从现实经济生活来看,我认为用“收”的办法恢复经济秩序是根本行不通的,垄断经营、取消市场、管制价格、收回权力等措施虽可暂时制止或消除一些无序观象,但不可能摆脱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根本出路在于形成新的经济秩序。这种看法在经济学界逐渐统一起来。但是在应建立什么样的和如何建立新经济秩序等问题上,学术界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与知识的增长柳欣目前国内理论界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讨论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似乎被忽视了.即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所依据的理论是什么或依据的是哪一种理论?这里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现有的经济理论没有对现实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一套系统的...  相似文献   

7.
授权问题是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民营企业老板总是面临“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两难境地。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老板没有很好地处理授权和控制的辨证关系。本文通过对L集团的典型例子,深入剖析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授权和控制问题的种种表现,分析了授权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指向改变世界的哲学,它肯定了人具有改变世界的历史行动的能力,而这就预设了世界的可改变性或非决定性,否则,改变世界就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又往往被理解为一种历史决定论,而这在逻辑上就使得改变世界成为不可能或不可理解之事。对于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来说,这一矛盾无疑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因而也就成了每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所不可避免地关注的核心问题。从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到当今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每一重大变化,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一矛盾处理方式的变化。而从当今后马克思主义所引发的激烈争论来看,这一矛盾仍然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根本性问题。迄今为止,关于马克思思想中改变世界的历史行动何以可能这一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人们还只是提供了一些并不成功的解决方案,因而有必要探寻一种更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学界曾经流行一种观点,即把价值规律看成是计划经济的对立物,而所谓计划经济就是按照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管理经济。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许多经济政策就是以这种观点为理论根据的。现在有必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重新探讨这个问题。否则,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摆脱不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又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和新情况,中央政府及时采取了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扩大内需这一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无疑是正确的,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扩大内需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扩大内...  相似文献   

11.
张维达 《东岳论丛》2001,22(2):142-1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从微观基础层面来说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企业和居民是经济主体 ,市场是运行载体。企业主体行为、居民主体行为和市场载体运行 ,构成微观经济运行的有机体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层面 ,是探索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方向。目前 ,在我国一些政治经济学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科书中 ,对微观行为主体 ,较多限于企业主体阐释 ,而对居民主体 ,或一般涉及 ,或简单照搬西方微观经济理论 ,脱离中国实际。最近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关系的道德生活陈泽环自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我国社会就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时期。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会关系也将发生全面、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将使我国的道德生活发生相应的变化,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的道德生活格局。一、传...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贫困人口脱贫农民增收,似乎就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事,应该由财政出钱政府督办,而与商业银行关系不大。或者至多是由商业银行经办,但也多以财政补贴低息或贴息的方式给予一些短期的季节性贷款。已经完全商业化的商业银行似乎不应该也不可能再为政府去背负这一沉重的包袱。因而从表面上看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这一问题上,金融业抑或说国有商业银行似乎难有作为。然而深入分析实则不然。就我国目前国民经济运行现状尤其金融业发展状况而言,选择适宜的信贷方式和种类,拿出一部分资金和精力投向广大农村和贫困人口,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农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为什么反复出现“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周期现象?市场经济提法已取得共识,但其良性发育与运行的根本性条件是什么?深刻而丰富的社会场思想,对此及其它种种社会之谜将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社会场是一类区别于人、财、物等“有形”(社会性)物质的场态(社会性)物质。它虽然“无形”,但却是存在于任何社会之中的客观实在。象电磁场存在磁力线一样,社会场亦存在其场力线。在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中,存在于主权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场,最为常见的场力线分布图或称场力线结构图有如下四类(图中是所谓的标准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向,在此情况下,农业决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必将逐步纳人市场经济轨道。因此,要保证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解决好农业内部的微观管理问题,而且要同时搞好整个国家的农业宏观调控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农业宏观调控体系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研究。一、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农业宏观调控目标,是政府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引导和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它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设定了一个基本方向,同时它又成为政府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善税收宏观调控王陆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税收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善税收宏观调控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税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社...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典型的中国化术语.对于宏观调控的理解目前基本停留在传统教科书的水平,由此造成宏观调控认识中的种种误区.本文将宏观调控定义为:宏观调控是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国民经济管理活动.在经济异常波动频发的中国,具有独特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宏观调控在政府的整个经济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独立于一般宏观经济政策.从本质上看,宏观调控是政府微观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职能的结合体;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存在着两大政策手段体系,适应于不同的微观基础和市场机制,形成了内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和外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前者接近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后者则是典型的"宏观目标、微观手段".  相似文献   

18.
所谓收继婚就是娶寡嫂或后母的习俗。我国古代各民族实行族外婚和确立父权制后,嫁入本氏族的女子不仅是夫家的成员,而且也是夫家氏族的成员。这些嫁到本氏族的女子,有的是枪来的,有的是用财礼聘来的,因此夫死后妻要改嫁,多嫁给夫系家族成员,不使家族财产外流。收继婚也能防止部落离散,保存本部落劳动力和确保后代的繁衍。收继婚的内容主要包括:兄死之后弟收兄嫂为妻,父死之后子收父妾为妻,堂表兄弟之间在兄弟死后对寡妇的继承,姐死娶妹等。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就有收继婚习俗。如《左传》载:“晋侯燕于贾君”。晋侯即晋惠公,贾君即太子申生之妃,亦即惠公之嫂,这便是弟由燕而纳嫂。《左传》闵公二年载:“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共仲即庆父,是鲁庄公的弟弟,哀姜即鲁庄公的夫人,即弟妻嫂。这种收继婚事例史书不绝于载。如隋炀帝纳父之妃宣华和容华两夫人;武则天原为唐太宗的才人,后被太宗儿子高宗收为皇后。 至汉代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原始突厥语族、原始蒙古语族和原始满洲—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就有收继婚的记载,收继婚是我国北方民族普遍存在的婚俗。现据文献资料按语族分别简述之。 一、原始突厥语族各族的收继婚 匈奴,亦称“胡”。战国时分布在燕、赵、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又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因此,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弄清这一时期宏观调控的作用,明确其特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善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逐步建立健全新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体制转换时期宏观调控的特别重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各国的基本国情不同,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除了具有共性以外,还有自已显著的个性。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处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除了要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必须调控解决的一般性问题外,还具有以下特殊的重要作用。 第一,促使市场充分发育、我国经过10多年的改革,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较还有距离。最关键的问题是市场发育的不充分和相互之间的进展不协调。就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相比较,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要素市场明显滞  相似文献   

20.
一、现行工资体制存在的弊端现行企业工资体制存在的弊端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平、低、乱、死”。“平”就是指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劳动成果无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就助长了工作惰性,压抑了劳动积极性,阻碍了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这一点是我国现行工资体制最主要的弊端。虽然通过改革试图拉开职工的工资收入的档次,但收效甚微。奖金有平均化的趋势,实际上已成为工资性补贴,并不体现奖勤罚懒的作用。“低”就是企业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由于我国长时期把工资当作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