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有关民主党派史方面的著作已有多部,虽各具特色,但也有明显之不足。而1989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张军民所著《中国民主党派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弥补了一些不足,是研究民主党派史的新成果,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书作为梁启超第一本综合评述中国学术思想著作,无论在体例、著述形式、写作模式方面均为彼时独特之创作。该本小著作虽系未完成之作,却打开了一扇关于“吾先哲”精神的独立之窗,其中隐隐透露梁氏学术独立之发端。旧书新读,不但在于回溯过往思想经典,更在于提取学术思想独立之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儒学渐成显学,其旨归不外二途,一则笃信民主自由为普世价值,认为儒学虽不能开出现代民主,然而却可经现代性转化而成东亚之民主;一则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普世价值,祭出儒学为民族主义张本。徐晋如先生新作《孔子的真精神》与上列二途异趣,既非如第一途之推西方价值为唯一标准,又非如第二途之墨守自持,故堪称务本通新之作。自本期始,本栏目将陆续选载该作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乾嘉早期,惠栋融个性、家学和时代思潮为一体开创了吴派汉学,成为乾嘉汉学的典范性人物,堪称一代师。他对于乾嘉学术乃至整个晚清学术的开创性贡献,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若经学则断推两汉"的经学立场;二是"识字审音乃知其义"的训诂学方法;三是认为唐宋《易》《书》皆不足传,别立清代经典注疏之新体例;最后一点则是至关重要的,提出了以"理欲相兼"之理欲观为核心的一套新义理学。惠栋上述治学理念及思想主张,皆可视为乾嘉学术集大成者——戴震治学及其反理学思想之嚆矢。  相似文献   

5.
近代思潮与社会变迁──简论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根源高瑞泉本世纪初,一度执思想界牛耳又退人书斋的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劈头就说道:“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  相似文献   

6.
试论王国维的编辑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王国维的学术编辑活动为线索 ,分析评介了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编辑思想与编辑实践。王国维一生做了三件事 ,一是编辑 ;二是教育 ;三是学术研究。而其主要学术成就 ,均是伴随着编辑和教学而进行的。其校勘、整理国学古籍之贡献自不待言 ,其编辑思想之精深主要体现在 ,一是选题策划 ;二是尽善尽美 ,强调编辑之“术”的精深与细致 ,三是发人之未发 ,独创新思  相似文献   

7.
人性论乃中国哲学极重要之理论,而自孟子以来,人性论虽屡有发展,至于宋代理学而呈"完成"之势。王立新新著《从胡文定到王船山——理学在湖南地区的奠立和开展》,则虽以为胡五峰论述最精湛,但同时认为理学关于人性论,还有缺陷,直至船山,中国人性论方才完成"无缺无漏"的完满理论形式。新儒家宗师牟宗三倡导要使儒学成为生命的学问,然其理论本身,依然表现着儒学与生命"有隔"的情状,王立新该著作,则可为真正打通儒学与生命和现代生活世界之"隔",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二)张载的辩证思想张载这样说:“物无孤立之理,非同异屈伸终始以发明之,则虽物非物也;事有始,卒乃成,就同异有无相感,则不见其成,不见其成,则虽物非物,故一屈伸相感,而利生焉!”他从肯定宇宙的物质性中,进一步探索宇宙现象,从探索中看到宇宙事物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创立开始,历经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之变迁,以《学衡》、《国风》这两个学术文化批评刊物为标志,形成了现代中国批评史上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派:东南学派。东南学派在学术思想的渊源上,似乎一直可以追溯至南京历史上前朝历代的国学,但在现代思想学术语境中,“东南学派”却是作为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的批评者应运而生的。在思想主张的极端方面,“东南学派”几乎与五四新文化倡导者的所有主张均持相反意见,这些主张概括而言,集中于中国文化本位的坚持和民族文学的倡导,而在对于西方文化的认知介绍方面,则偏重于西方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化,但对于“中世纪”西方文化的重视,亦成为“东南学派”于现代学术之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把现代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这样的界定:新儒家指那些具有强烈的传统意识.以儒家传人自居,而又在理论上略有建树的思想家.新儒学涵盖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新儒家,还特别指谓那些虽具不同的学术背景或社会立场,但都对儒学传统的现代意义从不同角度作抉发、阐明的学者所推动起来的学术思潮.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新儒家是中国现代思想家响应现代化挑战的产物之一,但其对待现代化存着很悬殊的态度.提倡乡村建设的梁漱溟为保住文化本根而努力,对此是排拒性的;而在台港大学讲坛上讲内圣外王之牟宗三辈,则要用儒学来指导现代化了.相比之下,新儒学的另一批提倡者,态度要平实一些.这些活跃在大洋彼岸的学者更关切的问题似乎在于“适应”上,即儒学如何适应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乾嘉学术成就,便使人们自然联想起那些著述颇丰的朴学大师,却往往忽略了虽未留下经学鸿篇巨制而对乾嘉学术风气形成有重大影响的朱筠。本文以为朱筠对乾嘉学术风气的形成,作用显著,其倡导之功,不在著述之下。朱筠借朝廷之力,首开辑佚之风气,而成四库全书馆开设之先声。而四库馆的开设,集中了一大批汉学精英,成为汉学家的大本营,推动了朴学思潮的勃兴。朱筠还以朴学训士,表彰经师先贤以倡朴学。特别是他自身探经嗜古,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尊汉学而薄宋学,重古训而轻义理,并为汉学指出了治学宗旨与门径。此外,他还广招学人于幕下,搜罗承学之士,振拔困厄之士,遂被奉为士林风会之盟主,对乾嘉学术风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浙学“一词,明以后即有不同之解读:刘鳞长在《浙学宗传》中所说的“浙学”概念,是指宋明时代包括浙东、浙西在内的整个浙江地区的“心学”之流脉,而清初全祖望等人所使用的“浙学”概念,则不仅在时空上作了压缩,仅限于宋代的浙东之学,而且在内涵上也作了转换,特指浙东的事功之学与经史之学。刘鳞长把整个浙江的心学系统视为承闽中朱学而兴起“浙学”之宗传,虽含有强烈的乡土意识和门户之见,但却很有创见,颇具深义。其意义不仅在于凸现出浙江心学传统的一脉相承性,更在于首次把在学术上一直受冷遇的浙西之学也纳入进自己的观察视野。章学诚所说的“浙东之学”虽与刘鳞长之“浙学”概念有相通之处,但由于过重的乡土情结,而在地域观念上过于注重“浙东”而忽视“浙西”,甚至在潜意识中有“抛弃”浙西的意图。惟因章学诚的《文史通义》闻名遐迩,故其所言不仅为后世所熟知,甚至成为研究“浙学”之“定本”,而刘鳞长在学术史上几无地位可言,故其较为宽泛的学术视野,便逐渐被后人所遗忘。  相似文献   

13.
认为西学“拙于言通几”,是方以智比较中西哲学提出的一个独到见解。其理由在于:第一,从哲学学科的独立性来看,当时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尚未分离,纯粹的哲学并未成为卓然独立的学科,故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的“通几”之学才是真正思辨的哲学;第二,从哲学的内容来看,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哲学关注的主要是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不是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故与此相比,中国的“通几”之学更有助于“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第三,从方法论上来看,研究“通几”不仅需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更需要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在这方面,中国的易学和气论具有明显的优势;第四,从哲学形上学的价值论属性来看,基督教哲学的人生观似亦不及中国佛学在“∴”的审美境界中所展示的入世与出世圆融不二的人生智慧。这些理由,都体现了方以智独到的哲学眼光。  相似文献   

14.
学术发展既随世运推移而变迁,更在变迁中为时代走向注入新的特质。作为集传统学术之大成的清代学术,即在汉唐经学、宋明理学的嬗变中,经由清初迨及乾嘉,以知识界对传统经典的回归取向为标志,实现了由理学返抵经学的学术转型,遂在反向层面上拓展了传统学术的更新进路,从而彰显出有清一代学术的鲜明个性。而在此转型过程中,乾隆初叶清廷诏开三礼馆这一政治性学术活动事件,确然担当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陵的《玉台新咏》被认为集宫体文学之大成,其实并非如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类·玉台新咏提要》就曾指出:“虽皆取绮罗脂粉之词,而去古未远,犹有讲于温柔敦厚之遗,未可概以淫艳斥之。其中如曹植弃妇篇、庾信七夕诗,今本集皆失,据此可补阙失……其有资考证...  相似文献   

16.
明末西方天文数学以崇帧改历为契机传入中国。从现象上看,西方数学的传入是由于利玛窦及其追随者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谷、阳玛诺等人奉行“学术传教”而弓I发的。但是进一步的深究:为什么利公等人奉行“学术传教”之策略?为什么明末中国人可以接受“学术传教”之作法,并有徐光启、李之藻清人推波助澜?数学传播在“学术传教”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对这一系列问题之探讨,则是对传入西方天文数学之根本原因的发掘,而这一发掘则涉及到明末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思潮。一、明末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思潮余英时先生在其《中国近代宗教…  相似文献   

17.
郑雍姬论     
昔郑厉公使雍纠杀蔡仲。纠妻雍姬知其谋以告蔡仲。仲于是乎杀雍纠。或谓雍姬虽救其父而杀其夫。非妇道所宜出也。吾谓雍姬之处此实难。以告。则父杀其夫。即不啻自杀其夫。不告。则夫杀其父。即不啻自杀其父。虽在仁人君子。无两全之道也。无已。则惟视其心之所安耳。夫父。生我者也。天显之亲也。夫妻以人合者也。敌体也。虽夫为妻纲。与父为子纲。在平时为并重。而当乎以夫谋杀其父。事变非常。祸机迫促。有不能迁就调停稍缓须臾之势。雍姬于是时既以父与夫孰亲为问得其母之  相似文献   

18.
在西学东渐的持续冲击与传统的日益变异崩解的清末民初是学术旧范式破裂和新范式孕生的 “关键时刻”。新学制的推行,政治与学术、致用与求真的区分,通才之学向专家之学的折转都为现代学术范式 的确立准备了机制和理念上的条件。代表清末民初两代学人并在新旧之间保持着必要张力”的章太炎、梁启超、 王国维等则为新旧转换过渡的关键人物在中西融合创新的前提下所确立起来的新的话语模式新的思维模式、 新的学术精神、新的学术方法则标志着新的学术范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章益国 《江海学刊》2013,(1):166-172
时间观念大略分两种,线性观和循环观。学术发展观念亦缘此而分。其中,以循环观念来叙述学术史通常会被认为"原始落后",其实它自有内在的理路:通常建立在"学分二途"这样一个非常有解释力的学术史叙事上,以一个双极交替的模式来说明学术变迁,学术风气的形成,是靠"偏侧性问题"给每个学者带来的要求一致压力。"循环学术发展观念"从学术发展的"迫力"的角度解释学术史,比之学术"线性进步观念",带有反目的论的意义,因而两相比较,并不存在某一个观念更落后的情形,均应平情待之。  相似文献   

20.
两种文化接触后的“涵化”情形,是十分复杂的。更多的学者强调其过程中的互动,而就作为主体或者客体的其中任何一方来说,都处在不断的“整合”流变之中。用此种文化理论来反观中国古代的诸多文化变迁,都会颇具启发意义。本文以周代前期的文化整合为例。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谓:“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周代新文化是如何“兴”的呢?孔子说它是“监于二代”①,“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②。周文化对殷商文化的“损益”,可以说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