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维·佩珀在批驳生态中心主义的绿色运动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改造与吸收,综合成激进的绿色政治实践思想。他把生态危机的出路与社会主义前景深度结合,通过反思生态问题的关切点,即坚持人的需要和对正义的追求相统一,重新确立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构建绿色的、正义的生态社会主义,以期化解生态危机的困境。探析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进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价值,不仅有助于以生态命运共同体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有助于校准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共赢的价值原点。 相似文献
2.
向益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3):28-31
大卫.佩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突出代表人物。他坚持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生态中心论;在政治上批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正和环境退化,极力主张用生态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反对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和竞争,也反对稳态经济模式,主张一种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的适度发展的经济模型。但是,佩珀的一系列貌似激进的理论设想在实质上仍然可以说是改良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李富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3):54-59
作为20世纪9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大卫·佩珀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生态中心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并进而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生态中心主义,实现红绿联盟的重要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他主张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把生态危机的出路与社会主义前景密切结合起来,构建了一种以社会公正为出发点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佩珀的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对于我们当前解决生态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献木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295-297,343
佩珀认为西方生态中心主义运动对生态危机的诊断比较肤浅,因而导致了其革命战略的盲目性。生态中心主义者主要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无政府主义具有很多的理论缺陷,也不可能完成激进的社会革命。佩珀通过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区别来彰显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革命解释力,以促使生态运动与激进的社会主义运动联盟,以实现生态社会主义革命战略。佩珀把"正义"带进社会主义运动是对历史唯物主义阶级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内的生态批评在理论资源上多借鉴西方的生态主义思想,并结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生态和谐观念进行理论建构.生态中心主义本身是一种有着明显理论缺陷的思想,其伦理意义和情感意义大于理论意义,不足以成为一种科学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不能停留在某种思想理念或感性倾向上而不去深入把握其思想根源,不能只看到非人的自然而忽略人类社会.把握生态思想和生态危机的现实根源、制度原因,从而引发人们对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制度进行反思,激励人们积极探索解决危机的途径、调整实践的尺度,把人类生活的自然之维和社会之维结合起来,并使生态批评在较为坚实的学理基础上获得解释的深度、广度及可操作性,才是生态批评在自身建设中理应追求的目标.由此,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批评走向的理论意义得以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植入可以使这一新兴的批评理论在理论架构、概念界定和介入实践等方面获得更为坚实的学理支撑,从而明确自身的针对性并增强对生态问题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6.
生态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淑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它是在生态主义观点的基础上 ,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激进政治主张 ,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是生态社会主义中的一支 ,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表达。文章通过对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样三个明显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流派概念的分析 ,揭示出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所面临的挑战及出路。同时 ,本文也是作者几年来思考生态问题的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7.
于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3):8-11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理应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种生态理论,生态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态女权主义从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世界观人手,把妇女解放和解决生态危机一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则是把生态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制度的变革联系起来。二者虽有显著区别,但生态女权主义一些理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而且其理论的完善也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8.
曾文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196-20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与传统社会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社会主义。但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探索全球生态危机的原因与出路。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生态危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个思想流派,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对生态困境的新思考。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方面,反对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寻求一种适中的中间状态,即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延续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生态批判只是出发点,重点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将其视为引起生态危机的终极根源,从而以生态社会主义取而代之;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既有传承和延伸,又有批评和曲解,需要批判地借鉴。 相似文献
11.
龙先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3):108-113
认识生态贫困是讨论生态扶贫的逻辑前提。把握生态贫困应当确立人的维度和生态的维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生态贫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是人的生态关系“恶化”而导致人的贫困。生态贫困是指人类因“生态”致因而无法从自然中获取必需的生存和发展资源陷于贫困状态中。它主要分为环境退化型、自然灾变型、能力脆弱型和行为后果型等四种生态贫困类型。生态扶贫要消除的是生态贫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区分了理论和理论学科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理论心理学的必要性、理论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建立理论心理学的障碍、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的区别、理论心理学发展的状况,指出理论心理学在心理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将大大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炳章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1):4-7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表明它有生命力,恰好表明它正在靠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体系受挫不过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曲折.这种曲折性不能代替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苏联解体及其后果和中国的发展证明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优越性不等于社会主义完美无缺,它必须在斗争和改革中巩固、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洋产业布局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海洋开发无序的现象,各行业在海域利用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环境遭到的破坏也日益严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对海洋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但是,由于理论研究滞后,目前海洋产业布局实践还缺乏理论支撑。鉴于此,本文对海洋产业合理布局的现实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海洋产业布局的内涵、层次、实现方式等若干理论问题,并提出了海洋产业合理布局的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15.
16.
魏淑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31-336
政策转移是全球化时代各国公共政策制定领域的普遍现象。西方政治学界对政策转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政策转移的衡量标准、分析框架等方面英国学者进行了探讨。但总体来看,政策转移的研究仍存在诸多盲点。我国国内对政策转移的研究目前刚刚起步,许多问题都处于模糊状态,特别是政策转移的基本理论问题亟待探讨,诸如政策转移的内涵与衡量标准,政策转移的发生前提与条件,政策转移的要素、类型与途径,政策转移的性质与特点,政策转移的功能与作用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6(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所具有的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的基本特征全面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内涵和精神实质.继承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渊源上的一脉相承,创新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品格上的与时俱进,科学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方法上的实事求是,人民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价值取向上的以人为本.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结构,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本质,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色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贤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3):111-112
本文论述了二难推理的三个理论问题:一是构成式和破坏式的内涵界定问题;二是构成式和破坏式的等值转换问题;三是选言前提的种类问题。深入研究这三个理论问题。在不断完善二难推理理论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家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本文对"潮汕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潮汕文化"的内涵,"潮汕文化"的性质,"潮汕文化"的形成和"潮汕文化"的根源加以论述。以期引起研究"潮汕文化"者对探讨"潮汕文化"理论问题的重视,从而推动"潮汕文化"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并对当前如何开展"潮汕文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希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完整系统地整合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以来,学者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某些问题上形成了初步共识,但有些问题还存在争议。有必要从争议热点入手,对十七大以来学者们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进展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