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口数量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个数量问题而非发展问题,而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口数量所左右.人口和经济的关系,应如维持"自动平衡"的鹰与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主义和发展压力,发展的第一性是自然资源而非人力资本.污染转移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假象形成的根本原因,人与自然在物质上的"零和",则从根本上否定了环境与经济倒"U"型关系的存在;人口数量压力是环境退化的独立要素和首要原因.追求"人口红利"所需的人口不减或增长将使中国在人口数量的"泥潭"中陷得更深."常量人口"不作用的"中性"观是统计相关对人口与经济、环境因果关系荫蔽而造成的一种幻觉."分母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庞大规模的人口成为中国大国道路上的绊脚石,并使"粮食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人少是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谷物供应国和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前提."数量与结构并举"意味着16亿或更多人口灾难性的长期维持;减少人口数量是层级/尺度理论关于解决高层级/大尺度系统问题优先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人口均衡发展的科学含义是指人口系统构成要素相互匹配、互为依存、协同发展的状态,是指人口的供给和对人口的需求在数量或者结构上处在相对平衡、动态协调的状况。低水平的人口均衡是数量意义上的供求均衡,高水平的人口均衡是结构意义上的契合均衡。人口均衡发展的人文含义是彰显对生命尊严、人权保障、人类发展、家庭幸福、人口优化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含义是确保人口的优化发展,即警惕和防止人口的逆向发展或者说负向发展,引导和促进人口的积极发展或者说正向发展。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缺一不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适度低生育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建设"健康家庭"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微观基础;成立"人口与家庭发展委员会"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体制保障;"适度生育、调衡人口、投资人口"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性选择和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3.
城市适度人口测度将是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化推进的重要基础,围绕适度人口测度方法、区域适度人口测度模型和城市适度人口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形成关于我国城市适度人口测度的四个观点:一是城市适度人口测度是建立在既定目标基础上,且要从单一经济目标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元化目标拓展,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城市适度人口的短板因素;二是就城市适度人口的确定原则来看,借鉴供需均衡和可能满意度等理念,考虑以城市人口为核心的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原则;三是在适度人口确定理念上要从静态适度人口过渡到动态适度人口,尤其是要考虑系统外生变量对特定条件下的城市适度人口影响;四是根据多目标条件下的动态适度人口测度技术方法,在因素的选择上要围绕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展开,同时要考虑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人口增长变动、人口结构变动方面,对兵团人口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兵团人口增长缓慢,人口性别比偏高。采用朱宝树先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P-R-E模型,对兵团适度人口进行研究,提出兵团应以适度人口为目标,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对人口的承载水平;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人口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统计数据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水平指标,对1990-2007年巢湖流域人口承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8年间巢湖流域实际人口规模均超出流域经济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和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容量.认为,人口压力是巢湖水质恶化、治理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为综合治理巢湖污染、制定流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提供一个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都需要有一个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度良好的人口状况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环境、资源状况各异,实现和谐发展所需要的人口条件也不一样。我国的西北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只能通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来适应最佳人口规模。但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看,我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已超出适度规模。因此,必须借助各种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为西北地区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众所周知,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辆"马车"就是经济的"需求侧",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供给侧。"当供给与需求平衡时,就会出现市场均衡,经济才能得以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适度人口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目标决策下的适度人口容量研究方法,从建设用地、可供水量、GDP总量和就业人口四个方面预测了哈尔滨市2010年的经济和自然资源适度人口容量,与本课题人口预测部分的结果相比,自然资源适度人口容量较宽裕,但经济适度人口容量极易突破。为保证未来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采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平是人类长期以来普遍追求的崇高价值,效率则是指以较小的成本生产出较多的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公平是平等和效率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协调、均衡和统一.适度竞争使竞争和垄断达到一个具有较高效率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与经济适度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口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三类技术进步与经济适度人口的关系,并用实证数据加以检验,进而指出:技术进步对经济适度人口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增加就业的正效应,又有减少就业的负效应,而正确选择并推广应用新技术,同时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技术进步就可以有效地增加经济适度人口。  相似文献   

11.
人口过多与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江苏省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人与自然的问题主要是过多的人口与短缺的水资源、耕地和能源、矿产资源的矛盾以及人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因此,必须制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策,其主要内容应是降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扩大人力资本投入、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循环经济以及集中力量推进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人口发展一直都面临着各种1'4题和挑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规模太大、人口老龄化、性别结构失衡、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等等。这些现象表明,人类的发展从未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文章在提出人口均衡型概念的基础上,从历史视角切入,通过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并梳理各时期人口自身发展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来看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人类的诉求,人类的历史就是在自然和社会力量的压迫下,从一种屈从地位走出来的发展历史。当人类逐渐成为自然和自己主人的时候,人类也面对着发展的困境,面对着发展所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谐等一系列问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同样也面对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发展的片面追求所致,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口红利"期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人口转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口红利”将逐渐演变为人口负债。通过对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建立以完全积累制为主体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将更有助于充分挖掘和延长“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近代法治中的经济人还是现代法治中的社会人,囿于其自身的时代实践,对于遏制生态危机,保障人类社会的永续生存和发展都显得力不从心.生态人假设旨在克服经济人与社会人假设本身无法弥补的缺陷,建立一种既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并以此作为环境资源法人性观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积重难返的生态危机 ,人类行为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消费模式的示范作用下 ,有限的资源遇到了无限的欲求 ,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对峙当成必然 ,消费成其核心。为此 ,要倡言一种为寻求人类共同繁荣和未来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以摆脱人类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国际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和形成新发展格局中需要更加综合的视角考虑中国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力资本及人口空间分布等因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和独特优势。中国拥有的巨大人口规模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效应,有利于促进和带来社会分工精细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巨大的人口规模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而充足的有效劳动供给、人力资本和人才储备;巨大的人口规模也为技术创新和进步提供人力资本支撑以及市场需求条件;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广袤的空间回旋优势、利用区域间发展差异特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梯次转移,保持产业体系的完整和协调发展,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禀赋的配置。因此,即便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只要充分发挥人口规模巨大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出口和进口等环节的联通枢纽作用,必能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而保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共政策视角重新审视和思考人口数量和人口政策问题,认为:人口数量多少是一个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问题,简单地从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经济水平论证人口多是问题,折射出的是“人口数量决定论”;看不到长期低生育率所蕴含的人口未来发展的不良后果,把目前人口惯性增长说成“势头强劲”,是违背人口发展规律的;仅从人口数据出发决定微观家庭生育政策,是公共政策制定中典型的见数不见人的“技术主义”倾向,不符合现代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理念与程序;当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被确定为发展目标之后,公民生育权利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那种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的说辞丧失了逻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