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目前哲学的语言论转向与文化转型期,应采取新的以对话理论为指导的翻译观。在新的翻译观的指导下,汉英翻译应充分体现两种语言文化的对话和交流,讲求异化、归化策略的适度杂合,为汉语语言文化成为强势语言文化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汉、英文化之间存在空缺是很多译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后殖民杂合理论主张颠覆和反抗西方文化霸权,在译文中多保留原语的异质文化成分,这对粗俗语的翻译有切实的指导作用。粗俗语的翻译无论在语言文化上还是在翻译策略上,其杂合都是必然而必要的。《水浒传》赛译本和沙译本中粗俗语的翻译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合。在全球化的今天,粗俗语的翻译应当根据其文化空缺程度的不同,在借助归化策略清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更多的异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平等交流,保持文化差异性和混杂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3.
异化翻译是在目的语中保持源语语言文化的一种翻译策略,这种策略在后殖民主义的渲染中得到大力的倡扬,但是在外译汉中过分强调异化翻译,会加剧汉语的杂合现象,不利于维护汉语的纯净和汉文化的正统,本文在研究异化翻译对汉语词汇,语法和文学杂合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消解措施。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译文背后不同民族和语言文化间的不平等权力斗争,翻译中所使用的杂合策略是不同语言文化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彰显弱势文化和促进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葛浩文英译《酒国》作为杂合译本的典型,使用了多样化的翻译手法.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审视杂合翻译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揭示其对消解西方文化霸权、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学走出国门和文化强国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杂合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学科领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在翻译领域,学者普遍认为杂合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接触的必然产物。在对中国观众产生重要影响的美剧字幕翻译领域,杂合也显示出其优势,为影视字幕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启发,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杂合的美剧字幕翻译文本既丰富了汉语语言文化,同时又确保了译文的可读性,从而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梳理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阐述它与翻译的紧密关联.本文认为翻译过程是一种源语、译语、异质文化及译者身份的杂合过程,"杂合"、"第三空间"的概念能够瓦解原文中心与译文中心、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并化的二元对立,从而开拓我们对翻译过程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文化立场,向来在翻译界引起激烈争论。翻译实质上是两个文化之间的转换,并非局限于符号学或者文字内部。普遍观点认为翻译过程中应更多的考虑把原语的文化,风俗和内涵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主张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可从三方面进行阐释:一是异化策略符合翻译标准中"信"的要求;二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语文化,满足译文读者了解原语国家的好奇心;三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可以丰富目的语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翻译从来都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翻译与权力的运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哪里有翻译,哪里就有权力之争,翻译活动尤其是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权力的操控。归化、异化作为两种重要的翻译策略不是僵化的两级对立,而是一种动态的辩证统一。后殖民理论中"杂合"是归化异化策略的糅合,目前被认定是翻译的第三条道路,是译者抵抗文化霸权的手段和结果。  相似文献   

9.
翻译从本质上说是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中文化杂合的必然。杂合是旅游翻译中处理文化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强调异化之杂合策略有利于输出景点文化和读者接受之间的平衡。强调异化之杂合策略下的翻译技巧有:(1)异化的综合法,采用拼音、增译或释义结合的方法对文化负载词进行诠释,是传播景点源语文化信息的主要手段;(2)归化的删减、改写为辅,能增强译文可读性,有助于游客欣赏接受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传达便是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理想的翻译还要表达原文的言外意义,包括文化效应,而文化效应的终点便是读者。因而,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分析,指出这两种策略的运用以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均应以读者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经对《水浒传》赛译本的分析,发现汉英隐喻翻译无论在语言文化层面上还是翻译策略上,其杂合都是必然而必要的。隐喻翻译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在归化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更多的异化处理,以此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商标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地域、民族文化、美学特征,因而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这就决定了商标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要求译者熟练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同时充分把握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灵活采用音译、意译、音译等主要策略。因此,本文就从文化因素在商标翻译中的影响来探讨商标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文化语境观,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体系外,还要考虑文化语境对翻译的规约和影响。本文借助文化语境的研究理论,分析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进而探讨翻译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语境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模因论角度看,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就是文化模因的传播过程,译者可以采取三种策略:归化、异化和杂合。电影片名的归化策略是文化模因传播初期的必要阶段,异化翻译是文化模因传播发展的要求,而杂合翻译则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化翻译与归化异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实"是翻译的基本准则,文化传真则是文化翻译中"忠实"准则的最好体现.受不同文化及语言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翻译时,无论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都会造成语言意义的走失.基于这一观点,文章探讨了归化和异化策略对文化翻译的影响及文化意义走失的原因,以从中寻求文化传真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谈谈翻译中的杂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合是翻译中的一种现象,是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的必然产物.翻译中采用归化法或异化法可以减少或增加译文的杂合程度.在目前不同文化融合处在不断扩张的情形下,要认真思考"杂合"的适度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跨文化交际活动为目的的翻译,与其说涉及的是两种语言,倒不如说涉及的是两种文化。由于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源语文化在翻译中难以重构。本文试图通过对源语文化在翻译中难以重构这一现象的剖析来探讨翻译中涉及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归化"、"异化"有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这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应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和文本目的。译文功能理论的翻译则调和了"归化"和"异化"的优劣之争。  相似文献   

19.
文化杂合与失衡背景下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杂合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文化失衡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失衡会加剧文化的杂合,对弱势文化(包括价值观)造成冲击,同时文化杂合又有助于改变文化失衡的现状。面对文化杂合与文化失衡,译界应该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态度,利用杂合的积极面,共同探讨可行性措施。在翻译策略上,面向强势文化的读者的异化翻译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正确地把握杂合的尺度是译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的转换。由于习语承载着各民族文化中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因此习语的翻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异化作为译者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之一,在传递异国文化和丰富目的语文化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因此在习语翻译中译者更倾向于使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