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族的先人们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18世纪初,俄罗斯的学者和旅行家们开始搜集、珍藏蒙古文古籍。其后,欧州各国的学者们也相继加入这一行列,搜集了大量的蒙古文古籍。从此蒙古文古籍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博物馆中有...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这些文献典籍文字独特、版本珍贵、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蒙古文古籍文献的研究和开发对蒙古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对搜集、保存和研究民族文化遗产也很注意。1953年中共中央蒙绥分局发出“加强民族语文工作”的指示后,进一步加强了民族文化遗产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到“文革”为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是显著的。但在十年动乱时期,大量的民族古籍被当作所谓“封、资、修”的东西遭到了毁坏。那时只有在较重要的图书馆里收藏的民族古籍才幸存了下来。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文革”前的内蒙古语委在搜集和保存蒙文古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大量的蒙文古籍,基本上都是过去所搜集的。此外,内蒙古有关高等院校、研究单位、档案馆和内蒙古图书馆等,都一贯重视蒙文古籍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编纂情况介绍《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是由全国少数民族古籍管理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古籍办和我国收藏蒙古文古籍较多的全国八大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民族师范...  相似文献   

5.
“研究编制《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科研课题系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199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资助项目。 1997年又被立为国际图联促进发展中国家图书馆事业核心计划 (IFLAALP)项目。该研究课题的内容 :一是编辑、出版《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三卷本 ;二是编辑、出版《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两卷本。《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三卷本 (以下简称《总目》)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 ,共 3 5 0 2页 ,410万字 ,已于 1999年 1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并荣获内蒙古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  相似文献   

6.
蒙古文主要有传统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两种。由于传统蒙古文的字形变换,书写方向,文献排版格式等方面的许多特殊性,蒙古文在线处理很落后,与其提供的网页信息很少.但是可以通过把西里尔蒙古文网页转换到传统蒙古文来获取更多网上信息,这时不仅要进行文字转换,而且还需要进行网页排版格式转换。  相似文献   

7.
早在彼得一世时,尊照他的指示,在俄国即已开始搜集东方古代手抄本。200年前,蒙古语言学家·叶里格编撰了收藏在彼得堡的第一部蒙藏文手抄本目录,并附有内容简介。共计163份文献(其中包括蒙古文献140份)。这些文献统称为俄国科学院东方古代抄本文献“第一批收集品”。1819年成立了亚洲博物馆(今称为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蒙古文字形结构的特点、蒙古文印文的设计思路、刀法情趣三个方面来简单探讨蒙古文篆刻作品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地域方言研究是从1921年人民革命胜利后开始的。民族语文研究的一个分支是地域方言研究。革命后的地域方言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24—1926年。这一时期的研究,确定真正研究方向的很罕见。只是搜集书籍作品,并注意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工作。在调查工作方面,有由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图瓦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学者组成的研究委员会,以苏联学者为主。其活动包括:1924—1925年,  相似文献   

10.
宁夏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三套集成的编撰工作在全国范围的陆续展开,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宁夏民间文学的起步与发展几乎是与全国同步的。20世纪80年代后,宁夏的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尤其是回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不仅填补了多项国内和区内的空白,而且还引起了许多外国学者的关注。一些颇具影响的著作和论文被翻译成英文、土耳其文,介绍到了美国、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宁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搜集、整理的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搜集、整理和研究的深入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搜集、整理和研究出版的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11.
古籍文献在高校图书馆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古籍收藏地点分散与高校图书馆的收藏现状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缺点。本文对古籍文献的概念和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指出了现存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漏洞,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古籍文献的收藏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蒙古史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内蒙古历史研究所、内蒙古历史学会、内蒙古大学历史系蒙古史教研室相继成立,全面开展了蒙古史研究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内蒙古的蒙古史研究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1979年,中国蒙古史学会在呼和浩特成立,蒙古史的研究队伍日益壮大。近50年来内蒙古的蒙古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仅就蒙元史的研究状况,作一简单的回顾。一长期以来,我区学者开展了通论性的蒙古史研究工作。从50年代开始,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区内外学者进行了较…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西部各地区的出版社、古籍办、大专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在抢救、搜集、整理民族古籍的同时,特别注重民族古籍及其有关研究资料的编辑出版。现代信息技术在西部地区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中得到广泛应用,伴随着西部地区的不断振兴与发展,民族古籍的整理和开发工作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在清代厄鲁特蒙古史的研究中,对蒙古文的史料逐渐产生了兴趣。这些蒙古文的史料较为详尽地记载了清代厄鲁特蒙古以及蒙古其他各部的历史状况,对我们研究厄鲁特蒙古史和北方民族关系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这里,仅就我们所了解到的有关蒙古托忒文的《咱雅班第达传》和三种《四卫拉特史》的情况,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古籍的收藏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教委“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之一,而图书馆建设也久富盛名。建馆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一直以民族文献为收藏重点,并因其民族特色和文献地位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国家教委所设立的全国民族文献信息中心。现馆藏古籍22万册(件),在北京高校图书馆中,仅次于北大、北师大、人大及清华,在民族高校中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16.
一、蒙古人民共和国考古工作的发展概况、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 (一) 发展概况。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考古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中期。蒙古人民共和国于一九二一年宣告成立之后,考古工作仍象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初对鄂尔浑河突厥碑铭的考察研究那样,主要由外国考察队进行,如著名的诺彦乌拉匈奴贵族墓就是由俄国科兹洛夫考察队于一九二四年发掘的。  相似文献   

17.
198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蒙古文哲学通俗读物——《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丛书》。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首次用蒙古文编写的一套哲学读物,在全国来讲,也是首次用少数民族文字编写的一套哲学丛书。  相似文献   

18.
蒙古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册蒙古文单行抄本《陈赛金传》,经考证其为黄梅戏《罗帕记》蒙古文译本。译者未依原作字随句摩,增添了诸多原作中没有的人物及故事情节,将戏曲文本敷演成极具故事性的蒙古文小说。考订其文献来源,为汉文戏曲在蒙古族中的译介研究及蒙汉文学交流和交融史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底,蒙古成立了文化部和科学院直属的文艺科研所,科研所下设四个科研室、文化方法室,集中了一批年轻专家。这个科研所的工作任务旨在联合国内文艺研究家的力量并在国际上扩大蒙古学家的合作。科研所重视研究、统计和保护蒙古的文化遗产。着手恢复和发展民族博物馆、电影、造型艺术、民间音乐、舞蹈和其它形式的表演。计划同国外的文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家蒙古文报纸《东陲生活》① 出版发行开始 ,至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半个世纪当中 ,先后出版过约 70种蒙文报刊。这些报刊的出版地址在赤塔、库伦、② 哈尔滨、伊犁、北京、南京和东京等地。就出版者而言 ,可分为日、俄侵略者的 ;清朝、民国的 ;社会团体和个人的 ;我党的出版物。就出版内容而言 ,既有综合性的 ,又有专业性的 ;既有时事、学术的 ,又有画报。就其文字而言 ,可分为蒙古文的、蒙汉合璧的、蒙汉藏合璧的和蒙、俄两种文字的出版物。蒙古文报刊史 ,可分为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阶段。本文所指的主要是近、现代蒙古文报刊 ,即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