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丽亚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08,(7):148-151,202
历史人物评价的逻辑前提,一般不是直接从评价者的评价话语表现出来,但却构成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层前提预设。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之所以是史学研究中最具争议、最富挑战性内容之一,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之所以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就与这种逻辑前提密切相关。这主要表现为:在本体层面,在如何看待人类历史?在史学本身层面,如何看待历史的主观性,科学性及史学是否能避免道德价值判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进步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到历史进步,必然要涉及评价。评价主要有历史评价和价值评价。就历史发展长过程和总的趋势而言,两种评价是一致的;就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和针对的特定问题而言,两种评价又可能存在着某种不一致。在历史评价与价值评价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何看待和评价历史进步?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历史评价始终是首要的,价值评价则是第二位的。坚持价值评价应当服从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并不是要轻视以至排斥价值评价,而是旨在合理地对待价值评价并正确处理好两种评价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两种评价并非是彼此分离的,而是互为前提、互相贯通的。马克思对经济学史上西斯蒙第和李嘉图关于资本主义生产争论的有关看法,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历史进步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于进步问题上的"崇高"与"鄙俗",应当给以合理的看待。  相似文献   

3.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历来为史学界所关注.而有关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则意见颇多歧异,呈现出泛化的趋势,这不利于推进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其实,在如何看待评价历史人物标准问题上,一是要重视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二是要把握基本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从理论认识和具体研究中推进对历史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11,(3):156-15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史作用标准与道德标准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历史作用标准被首肯,而道德标准被忽略;在肯定历史作用是首要或根本标准的前提下,有限地主张道德标准;以历史进步标准消除道德标准的独立性;把道德标准附庸于生产力发展标准;以历史作用标准为历史人物翻案。这些观念及其在历史人物评价中的实践,造成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诸多困境。至于对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文章认为:首先,不一定非得给历史人物做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在事功和道德方面各有千秋,难以作出总体评价时;其次,不能因为历史人物在事功方面的贡献而否定、忽略、开脱其道德的不足与问题,反之亦然;最后,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以"成王败寇"论英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 ,就是关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评价问题。很显然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定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评价。这是正确评价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中央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央十四大提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是第一次全面和准确地阐…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历史上,李光地既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皆未得一个妥善的解决。本文就李光地的评价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请大家批评。应当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都不能脱离他所活动的具体历史环境。唯有把特定的历史人物置于特定  相似文献   

7.
唐金培 《殷都学刊》2010,31(1):37-42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也是近年来史学界试图重新进行评价的热门历史人物之一。随着对袁世凯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围绕袁世凯的功过是非问题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打破过去评价历史人物时惯用的人为格式化,对袁世凯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固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我们认为,在评价袁世凯这个问题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当客观公正地将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深入讨论关于曹操评价问题,广东历史学会于六月廿八日继续举行了一次学术讨论会,集中讨论了与评价曹操有密切关系的关于我国农民战争的历史展发规律问题,特别是黄巾起义的历史作用的估计问题。参加讨论会的有各高、中等学校历史教师、各有关研究机构历史工作者等六十余人。在讨论会上,华南师范学院史政系关履权认为:黄巾起义是属于早期的农民战争。这个  相似文献   

9.
<正> 人们认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品评成败得失,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往往通过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来实现。什么是历史评价?什么是道德评价?在史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此是如何阐述的呢?本文拟就此并结合史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略陈管见,欢迎争鸣。  相似文献   

10.
马骊 《天府新论》2013,(3):139-143
俄罗斯编年史是关于俄罗斯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苏联解体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界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争论和不同评价赋予了新时期开展俄罗斯编年史研究更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编年史中涉及民族起源、国家建立、社会转折等重大历史问题及重要历史人物展开了激烈争论,并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无不表现出当代俄罗斯人不断认识自我,探索自己文化身份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任洁 《学术探索》2014,(1):8-12
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历史前提,对于正确理解和科学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常必要。这种区分绝不是割断历史、制造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否定,而是为了在相对客观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基础上,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只有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又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继承性;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又为其社会主义属性正名。  相似文献   

12.
刘大年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历史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学者们对其史学成就,已进行了不少阐述、总结和探讨,但对其历史人物评价的思想与实践,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刘大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呈现为四大特点:将历史人物融入历史情势中去分析评价、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反思,庶几将对历史人物评价方面的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常智敏 《河北学刊》2004,24(5):179-182
中国古代在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方面有着丰富的积淀 ,其基本方法是知人论世 ,具体方法是因乎时、顺乎势 ,论定功过时则用略小存大的方法 ,涉及道德评价时 ,往往同历史评价并举且加以区别对待 ,或以前者服从后者 ,力求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这对于今天人们评价历史人物还是有所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学说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树栋 《社会科学》2005,2(9):129-133
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并非是若干个在时序上前后相继的具体历史阶段构成的某种固定的历史演进图式,而是历史运动的内在的、本质上的因果必然联系。在唯物史观的体系中,普遍规律是一种科学抽象,它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只能表现为特殊规律。因此,决不应把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释读成适用于一切民族、一切时代的历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铁 《晋阳学刊》2009,(4):94-99
毛泽东评价斯大林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斯大林进行评价的,评价的目的在于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追究个人的过错;他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评价,且态度慎重、方式多样。较苏共“20大”以前,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更为实事求是。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毛泽东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所以,在评价斯大林时有强加干人和干涉别国内政之嫌,且带有某些情绪化的因素;毛泽东在为斯大林辩护时有些过度。这些情形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着眼点是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毛泽东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为后来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提供了范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再谈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当前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的结合实例作新的探讨,认为:第一,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第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第三,坚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标准;第四,对历史人物的气节要作具体分析,防止把封建糟粕当成气节加以称颂。  相似文献   

17.
毛全周 《云梦学刊》2010,31(1):114-116
浯溪碑林独特的艺术特色以及各碑所处历史时期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浯溪碑林各个时代的书法碑刻作品,以及历代书学家、书法家对浯溪碑林的评价、赞誉,印证了浯溪碑刻在书法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用新的眼光审视《中国小说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美华 《阴山学刊》2001,14(1):44-47
《中国小说史略》在学术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经典范本.然而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在文献史料研究、写作体例、对小说价值的界定和解释上还存在缺陷及局限.正补其遗误,从而对《中国小说史略》做更深入的、学术性的、实事求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地区差距与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中国地区差距形成的历史原因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政策与地区差距的阶段性特征 ,对计划经济时期区域均衡发展政策和市场经济时期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及其绩效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力图对中国地区差距的历史变迁进行总体评述  相似文献   

20.
道德评价标准不同,对行为和行为主体的评价及结论就不同。一般而言,道德评价标准有一般标准、具体标准和终极标准,它们与阶级标准及历史标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选择道德评价标准时,我们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科学化原则和普遍化原则;在道德评价尺度上,力争做到合规律性、合规范性以及合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