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于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考察,发现实行政教合一或者绝大多数公民不信教的国家往往实行的是集权政治,而实行政教分离且一种宗教势力比较强大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民主政治。这充分说明宗教与国家政治存在一定的关联。具体来说:政教分离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前提,宗教为民主政治运行提供道德基础和价值支持。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宗教给国家政治带来的负面影响,给现代政治制造的不和谐音符,因此我们要努力发挥宗教在民主政治运行中的正功能,限制其负功能。  相似文献   

2.
宗教工作法治化是解决宗教问题的有效手段,其正当性来源于宗教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的协调统一。政教分离原则确立宗教工作法治化的政治基础,政治与宗教关系制度化、法律化实现了政教分离原则从政治原则转化为法律制度,并通过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宗教工作法治化得以实现。儒家思想中的多神崇拜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文化基础,正是因为多神崇拜接纳了不同宗教文化的融合。多层次的社会结构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社会基础,因为不同的宗教满足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精神需求。以宪法为中心的宗教法制体系和法治精神是宗教工作的法制基础,宗教与法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宗教拥有社会关怀,使法律具备终极信仰。  相似文献   

3.
美国宗教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其宗教构成变化之大、教派之繁多、组织之活跃、对社会生活影响之广泛 ,令全世界瞩目。美国又是世界上较早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之一 ,但政教分离并不意味着宗教和政治无关 ,相反 ,宗教和政治已深深地融为一体 ,宗教与政治的分界线正在逐渐缩小 ,宗教在美国政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政治都是对人类生产与生活影响深远的重要社会现象。在原始社会,二者是水乳相容,合二为一的。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政教分离成为大多数国家处理政教关系的基本准则。不过,政教分离并不意味世俗与神圣关系的完全解体,二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宗教宽容是洛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几乎贯穿于他的所有著作之中.通过分析洛克的相关著作,我们可以发现,宗教宽容思想是洛克对他所处时代的政治所做的一个回应,是洛克从国家、社会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宗教问题所进行的阐释.洛克没有局限于宗教宽容,在宗教宽容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更广意义上的宽容原则问题,指出教会与公民社会在各自领域内的宽容的应用范围.他所提出宗教宽容的原则和政教分离的主张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虽然在现代社会宗教和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教和政治的关系完全消解。相反,宗教正日益作为一个新兴的“第三部门”在现代公共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试图从现代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发展及成果入手,探讨宗教介入到现代公共治理的契机,并最终落脚于宗教与现代公共治理良性互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宗教因对世俗社会及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使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都无法忽视它。而无神论的意识形态与有神论的宗教如何和谐相处,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尤其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明晰宗教在我国意识形态圈层结构中的位置、明晰宗教在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和政教关系的本质是我国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问题。淡化宗教身份,强化中国公民意识;固本培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积极引导,理性信仰,化外驱邪;界分政教权限,严格依法治教等方略亦重要。  相似文献   

8.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美国确立了严格的政教分离原则.从法律上说,政府与宗教利益集团各司其职,互不干涉.然而在美国,宗教虽然不直接参与社会政治,却被看成是国家政治机构中最主要的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后,"宗教右翼"成为共和党赢得选举胜利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些年,"宗教右翼"势力与共和党之间的渗透越来越紧密,对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宗教在欧洲日趋衰落,世俗化程度严重,而在美国却兴旺发达。欧美宗教面貌不同,原因在于欧美政教关系模式的不同。欧洲国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国教与政教不分,导致宗教组织逐渐官方化、僵化,失去了活力。美国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政策,不设国教,不限制宗教自由,为各种宗教在美国的自由发展奠定了基础。宗教的自由发展促生了宗教自由市场,宗教市场上长期激烈的竞争,极大地增强了宗教组织的活力,促进了美国宗教总体上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宗教社会学的范式转换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化理论植根于具有国教传统的欧洲宗教实践,宗教市场论脱胎于政教分离传统下的美国社会,它们构成了当代宗教社会学的两大理论范式。从以世俗化理论为主导到宗教市场论的繁荣,宗教社会学研究发生了范式转换。各国学者从不同的宗教经验与实践出发,在对话中延展了两大理论范式,其中也包含了中国学者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少数民族帝王和萨满教发生过密切关系。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巫王合一、巫王合作型的政权形态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与宗教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政权形态中 ,王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 ,但二者相互干预 ,并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发生作用。萨满巫师和北方少数民族帝王合伙建构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政治宗教形态。建立在萨满教观念基础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治宗教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和“汗权天授”思想。这与中原王朝历代统治者宣扬的“君权神授”观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的政教冲突主要指政权与宗教组织间的冲突.引发政教冲突的表层要素除了常见的政教间、宗教间的矛盾以外,统治者的个性因素不容忽视.引发政教冲突的深层要素源自政教各方对社会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的争夺.合理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是引导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国家宗教关系的特点,是与欧美比较而言的。中国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轨迹,所以中国古代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其展开的历史背景与欧美不同,中国古代社会"政教关系"一词有自己的特殊指谓。人文化的儒学在中国古代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政教关系的基本走势:即教权绝对服从王权,宗教发挥"以教辅政"的社会作用。民间起义对宗教的利用造成了国家政权对宗教组织的警惕,外来干涉势力引起古代政府对外来宗教的警觉。  相似文献   

14.
1979年霍梅尼革命后,伊朗从一个亲西方、世俗的君主专制国家变成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政教合一国家,从而对伊朗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治国理念不仅为当代伊朗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其发展设置了政治背景,是当代伊朗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的来源。1989年的宪法修订为后霍梅尼时代伊朗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合法性基础。从拉夫桑贾尼到哈塔米再到内贾德,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政权更替在一定程度上是伊朗政权性质中政治与宗教因素的较量。如何找到宗教与政治的平衡点,将是伊朗政治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信仰有价值共契也有本质差异,由此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对宗教信仰借鉴的合理性以及超越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宗教信仰,实现教育目标终极性与层次性的和谐统一,实现外部的社会观照与内部的人生观照的结合,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目标宗教化与实现手段科学化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超越宗教神灵论的世界观代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超越彼岸世界的幻想代之以现实的观照,超越宗教的神秘体验代之以理性实践。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对宗教的借鉴与超越,将会获取更多经验和文化资源,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孟子对孔门诗教意义的生发,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诗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孔子至孟子时,《诗》正经历着由与乐舞结合走向分离的过程。把这一背景纳入考量范围就会发现,在《诗》学巨变过程中,孟子在《诗》的政教意义的最终赋予上具有其他诸子难以企及的贡献。孔子之时,诗乐舞尚未分离,《诗》教即是乐教,换而言之,孔子并没有赋予《诗》之文本以独立的政治教化意义;而《诗》三百脱离乐舞之后、其独立教化意义的赋予则多赖孟子之力。而这正是孟子于《诗》教发展的最大贡献,汉人解《诗》无不脱离乐舞而单从《诗》之文本入手,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汉代诗学的经学化进程正是赖此而开;汉代乃至后世的《诗》的经学化阐释路径,也主要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创造了宗教,并与之进行着无情的斗争,直到今天,宗教依然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在当今世界,更有新兴宗教和邪教登场,妄图独霸世界的政治势力,假宗教之手以售其奸,我国更受其害。因此,抵御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必须针锋相对,用先进文化把"颠倒了的世界观"颠倒过来,巩固人民政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在民族与宗教政策上,利用娴熟的政治手腕,注重怀柔与牵制并行,笼络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对他们分而治之,在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同时,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反对门宦制度及“泛伊斯兰主义”在新疆的传播。通过以上措施,在他统治时期,新疆的社会政治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政策,虽然有实用主义的特征,但他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形态下保持了新疆的统一与稳定,粉碎了外国势力的企图,维护了祖国西北边疆的安全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扩大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政党是现代社会中政治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政党参与政治是公民参政的重要形式 ,它对政治体系的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政党沟通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 ;政党充当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过滤层”,把公民参政限制在政治体系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党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在我国现阶段通过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 ,发挥政党的参政功能 ,是扩大政治参与和保持政治稳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