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分析了《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结构助词"底、地、的"的使用情况,指出"底"和"的"主要用在体词性结构中,"地"主要用在谓词性结构中,后者与前者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分开的,但是也有混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元刊杂剧三十种〉词语研究》在古籍校勘、新义抉发、义类归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尤其在语言研究方面,其对 近代汉语词汇系统面貌的揭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元刊杂剧三十种>发现后,以其版本的独特价值而为戏曲界、文学界、语言学界等许多领域学者关注.然而,此本刻工粗略,讹文、俗体、脱落等文字错讹大量存在,虽然学者们先后作了大量的校订工作,但是在某些有争议的地方,仍然达不成共识.文章从中选出了九处,提出自已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研究元代戏曲语言的重要文献,其中的ABB式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在描写情状、描摹声音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元杂剧中的ABB式包括状态形容词和拟声词两类,文章分别从构成方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其异同,以求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ABB式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而且也是唯一的元刻本,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杂剧的原貌,它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作品的一个重要发现。文章通过描写《元刊杂剧三十种》的表演动作与脚色词,探讨古代戏剧表演的不同形态,兼及脚色的演变,对戏剧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的曲文在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等方面大量借鉴了抒情小赋的艺术形式;其戏剧结构、讲唱对话等则受到了俗赋的影响。同时,赋与戏剧所具有的诗性特征和共同的表达方式,又带有文化基因上的传承性和共通性。《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最早的元杂剧刊本,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元杂剧对赋体的运用和借鉴,以及俗文学在雅文学影响和渗透下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8.
元代至正二年刻苏应龙所辑《新编类意集解诸子琼林》,节录了《刘子》各章的大段文字。以此本与其他传世本互校,其衍、脱、讹、倒者,有此本不误而其他诸本皆误者,亦有此本误而其他诸本不误者。此元刻为《刘子》自宋刻以下所见到的最早传世刻本,在《刘子》的版本系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故为之校理。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自清人以来就有编次失序的质疑。本文对这组诗编次失序的现象和原因作了全面的讨论,并附论元氏另一部著作《唐诗鼓吹》亦有编次失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琦美在录校《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时,留下了大量校语.从现存校语看,赵琦美录校《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主要作了校勘、考证、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体现了赵琦美崇尚古本、讲究词采、注重剧本文学性的杂剧校雠思想.其工作和校勘思想,在今日杂剧校勘中仍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楚昭王疏者下船>是元代郑廷玉的杂剧之一.该剧现存的元代<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和臧懋循的<元曲选>本在曲文和情节上差异很大.臧懋循"当行"理论应当是造成元杂剧不同版本之间差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适于舞台搬演、迎合观众好恶、创造感动观者之魅力应当是<元曲选>本对元刊本改动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一点在<楚昭王疏者下船>的两种刊本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拟对此剧的<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及<元曲选>本进行比较研究,并试图从中找出臧氏"当行"理论在杂剧剧本改编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宁希元同志和我是老相识了。三十年前(1957)希元来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我曾忝为导师,相处虽不甚久,而希元执礼甚恭,这在当时确使我感到惶恐。因为我虽痴长希元几岁,却也刚刚步入中年,多少还有点自知之明,深惭不足为人师表。1979年,我应邀赴兰大讲学,又与希元相见。由于不服水土,我在兰州连续病了几次,承希元伉俪多方照料,辛如一家,使我在客中感到非常温暖,此情至今难忘。希元不但为人热诚,作学问更是一丝不苟。他用了好几年功夫,完成了《元刊杂剧三十种》的校勘工作,其孜孜矻矻之勤,我是比较了解的。不久前希元来信,嘱我为他  相似文献   

13.
分所在处、终到处、始发处、方向、经由五类对《西厢记》中处所方向类介词进行穷尽性分析。发现旧的介词渐渐没落,新的介词渐渐兴起,与原来的多功能介词并驾齐驱。某些介词渐居主导,这些都反映了汉语介词数量日益增多和分工日益细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元刊杂剧的真实面貌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可能再现。目前仅存的元代刻本《元刊杂剧三十种》,给我们提供了接近真实文本的宝贵机会,故而更加引人瞩目。国内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校勘本当属徐沁君先生《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它涉及元杂剧的版本与科白、角色与情节、字词曲牌等方面,突出体现了忠实原著、多方求证的精神。至于众多独到的见解,更是令...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在其《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评析,表现出对唐诗“初、盛、中、晚”分期的认识,是明人高木秉所言唐诗“初、盛、中、晚”阶段论的先声与桥梁;在对这些唐代诗人的评析中,元好问不仅准确评价了具体诗人的特点与得失,还从整体上表明了唐诗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具有一种唐诗发展史的意义。这些对唐代诗歌的评价,充分展示了元好问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独到眼光,以及博识、智慧的评价风格。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共305篇,1142章,7284句,所辑大抵为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其语言基本上能代表这一时期汉语的实际状况。研究《诗经》宾语前置的条件,能为汉语史的历史分期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主要从代词宾语和名词宾语的前置条件两个角度去研究《诗经》的用语规则。  相似文献   

17.
元曲《西游记》杂剧之作者,或以为山西吴昌龄之作。或以为蒙古族杨景贤之作。系统清理了各家记载。依据山西地区新发现碑刻及文献,并对比了吴昌龄与杨景贤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对比了吴昌龄与杨景贤杂剧之优劣体现出的艺术才能。从而认为。《西游记》杂剧作者应归吴昌龄。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