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祝婕 《中文信息》2021,(7):210-211
少年强则国家强,儿童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批量农村的青壮年在大城市有了更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于是他们纷纷选择进入城乡进行务工.不过由于城乡政策差异和家庭经济情况的限制,这些在城市务工的大部分农民群众只能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接受教育.也就逐渐衍生出了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这一...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97-200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城乡二元制的社会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需深入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学习、生活状况,并采取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的对策和措施。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以及留守儿童本身之间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儿童权益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监护人的文化素质、自身精力及代沟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犯罪率畸高、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频发等。对此,应在立法上完善委托监护制度,改变现存的监护模式。政府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调整劳务输出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务工者就近就业提供机会;改变劳务输入地社会环境,为务工者子女的入学、入托、就医等提供政策支持。在管理方面,应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学校的代管作用,高效管理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中老年祖父母隔代抚养孙辈的现象在农村日趋普遍。然而关于祖父母隔代抚养动因的研究却相对有限。基于田野观察和四十八份访谈资料,本研究阐明了农村祖父母的隔代抚养动机是“伦理为表,经济为里”。在伦理因素的包装下,农村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实质动机是多代直系家庭的经济发展和家庭城镇化目标,而这一经济动机通过与伦理动机挂钩的方式获得其应然和必然性。遵循“经济为里”的运行逻辑,农村隔代抚养呈现“大家庭小个人”的特性,祖父母和孙辈的生活质量与个人幸福追求在这一过程中亦被极大压制。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笔者结合调研材料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实际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必然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而且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特征趋于高龄少子化,“双职工”家庭数量不断增加,社会相关育儿服务滞后,导致隔代抚养情况愈发普遍。但在当前隔代抚养中存在两辈间育儿观念冲突、老年人隔代抚养负面情绪多、老年人隔代抚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上述背景,为解决现存问题,本文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隔代抚养观念;开设专业课程,定期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建设课程资源,搭建线上线下知识体系;借助体系优势,构建以点带面覆盖网络;加强政府扶持,健全政策制度经费保障,确保使得隔代抚养培训能服务于当前家庭需要,切实让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危珊珊  杨艳 《理论界》2006,(6):92-93
留守儿童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不仅反映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其背后也是教育权利调整和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过程,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挑战。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学习、道德、心理和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寻求做好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豫南两市四个乡镇的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教育指导不到位、与社会联席缺乏主动性、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为此,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健全有效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保障留守儿童应有的受教育权;构筑以学校为主导的社会关爱体系,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权利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的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缺少父母关心教育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研究分析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措施,是教育界也是全社会亟须引起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秋香 《云梦学刊》2007,28(6):113-114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主要力量,家庭、学校和社会均面临严重困境。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学校及社会应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及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采用16PF问卷对有无留守儿童生活经历两组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在六个人格因素(乐群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二个次级人格因素(内外向、适应与焦虑)和二个综合人格因素(心理健康、适应能力)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对人格的发展总体呈现负面性的影响,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身心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家庭环境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因素。家庭文化氛围不佳,家庭心理环境残缺不全、家庭教育主体素质较差及教养方式不当,致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困境,其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及行为等诸多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外出务工,江西省农村许多孩子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逐渐出现诸多困境,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相关调查,通过解析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陷入困境的原因,积极探索消解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是由于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形成的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些未成年儿童正处于初级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留守,缺乏家庭照顾、亲情关爱,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和不正常行为,对其人格发展也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家庭管理的缺失引起的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由于长时间分离而产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城乡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大量农村儿童涌入城市,从留守农村到留守城镇,为实现城市就学,成为城市的"再留守儿童".农村儿童留守城市,主要有个人独自留守、祖辈陪同留守和单亲陪同留守三种形式.再留守的发生既有微观层面个体城市化动力,也有宏观层面结构变迁的压力,其实质是为实现城市化而积累人力资本.但这些再留守儿童从农村熟人社会进入城市陌生人社会学习生活,失去传统支持,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城市政府应为其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与救助,学校为其提供关心关爱和学习帮扶,社区为其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留守城市的农村儿童完成就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儿童一词虽然在1994年就被提出来,但相关的研究却在2004年才展开。在近15年中,学者们从多角度、多学科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仍然有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究留守儿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引入文化与价值体系的相关研究,最终寻找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佳办法是本文的初衷。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114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低,执行体育教学大纲不力,体育教师资源短缺,体育经费、场地和器材匮乏等现状,是留守儿童接受体育教育的不利因素。建议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要重视这一状况,创建适合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学校环境与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环境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学校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环境不佳、心理环境不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偏低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