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劳动力就业和失业状况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世界各国历来重视相关统计,近年来各国多以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劳工统计学家会议在就业、失业等方面的统计界定为依据,从而基本形成了通用的统计界定--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的经济活动人口中,在调查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劳动、当前有工作可能并正在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2.
一、失业的涵义及统计指标的界定研究失业问题,首先要了解失业的涵义。按照国际劳工局的定义,就业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是就业的对称,即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这一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失业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劳动能力;(2)愿意就业;(3)有寻找职业的活动。进行失业统计,首先要对几个重要的指标进行科学界定。第一,符合劳动力年龄人口是我们研究劳动力资源利用的最基础指…  相似文献   

3.
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性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越来越人本化 ,人的劳动保障权、人的就业实现权这种最基本的人权 ,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经济理论研究证明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有着负相关的关系。没有就业增加的经济增长没有任何价值。居民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信心度首先反映在就业方面 ,不能增加就业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提高居民对经济的信心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并列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大经济指标 ,而失…  相似文献   

4.
1998-2007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就业形势的基本特点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国有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增加692万人,增长0.93%;比2000年增加2347万人,年均增长1.07%。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受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我国的失业人数也在增加。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推算,2003年全国有失业人员1643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1541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加23万人和81万人。2.就业人数的增加集中在城镇。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依靠城镇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开拓。2003年,全国城镇有就业人员25639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增长3.47%;与2000年相比,增加24…  相似文献   

5.
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在分析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前,我们先引入就业弹性的概念.所谓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由公式可知,就业弹性一定,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增加就业量;经济增长率一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可以增加就业量.我们知道,就业与失业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求职要求的残疾人获得劳动岗位,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它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的特殊性,为其就业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他们缺乏资源(就业信息、社会关系等),身处不利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地位等),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现状桐庐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末,桐庐县实有农村劳动力20.66万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9.25万人、6.33万人、5.0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率分别为44.8%、30.6%、24.6%。与1997年相比,2002年桐庐县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增加了0.18万人,比率增长0.9%;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下降了2.08万人,就业比率下降了10.5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5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3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1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2个百分点。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之…  相似文献   

8.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手段。文章通过投入产出法分析了消费的就业效应。得出的结论是,消费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劳动投入系数、消费结构、产品生产过程和产业关联。  相似文献   

9.
女性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研究女性就业问题、反映女性就业现状、提出女性就业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浙江女性就业状况“五普”资料显示,浙江女性劳动适龄人口为1632.26万人(本文以国际通用标准15-64岁为劳动适龄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73.03%,比“四普”时增加了234.70万人,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女性就业呈如下态势:1.女性从业人员不断增长,但速度有所减缓。浙江从业人员总数为2665.21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总数为1128.55万人,比“四普”增加107.08万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资本、劳动和能源消耗作为生产要素,用广义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方法,分析我国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看,能源消耗和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劳动力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小;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时间效应看,资本与能源投入增长短期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期对经济增长为持续负效应,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以高投资和高能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若要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未来必须增加更多的投资,更多的能源为投入,以抵消原投资与能源对经济增长形成的长期持续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李文星 《统计研究》2013,30(1):61-67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深沪两市50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就业数据和企业动态劳动需求方程来重新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扩张(即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就业效应。因此,企业微观数据并不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或偏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李宁  徐荣华 《统计研究》2016,33(2):111-112
一、对就业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就业质量是基于“体面劳动”提出的.就业质量是一个多层次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微观层面上是指就业者的主观感受和就业环境的客观表现,包括了一切与劳动者个人工作状况相关的要素,如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中观层面上是指一国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和资源配置效率,包括劳动力供求状况、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等.宏观层面上是指“男女工作机会平等,以及在自由、公平、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85—2006年广西的相关数据,分析广西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时变参数模型,得出结论认为广西经济增长对于其就业的弹性系数总体上表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特别是在2011年,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出现恶化迹象,经营难度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中小微型企业贡献了我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它们遭遇困难,不但威胁到经济增长,而且严重威胁到城镇就业和社会稳定。因  相似文献   

15.
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其实质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和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从事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要投入,有投入也就会有产出,这是投入所取得的成果。将投入与产出进行比较,这就是经济效益的涵义。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的农产品增产不增收,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已引起上下一致关注,作为农村经济调查者,也该为之思索一番。 农民的含义:狭义指从事种植业的劳动人员,广义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人员,现在统计上简称的“农民收入”,实际是指“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既包括农村非劳动力,又包括已向其他行业转移的劳动力(户籍尚在农村)。本文所提农民,主要指狭义上的农民。 农村大背景:集体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其经营期限再延长30年,这是农村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考虑农村问题的大前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就业增长3大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就业增长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一)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能力逐渐减弱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经济领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总量不足,努力增加产量是经济工作的最主要任务,上项目、铺摊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统计数据表明,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就业人口总量增长最快的时期,1981年到1989年,我国就业总量增加了近1.3亿人,年均增加超过1400万人,年均就业弹性系数达到0.3。在这一时期,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146万个就业岗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的测算及思考四川统计局王成富对四川第三产业容量的测算一、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的需求是否可通过建立模型来确定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有必要对经济增长与劳动力需求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历史回顾(表一、表二)。从表可以看出四川经济增长表一:国内...  相似文献   

19.
徐倩 《江苏统计》2003,(2):18-19
本文通过定量研究测算了江苏省1978-2000年经济增长中的劳动结构变动系数及劳动结构效应,发现在劳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劳动结构系数有降低的趋势,总劳动结构效应呈倒“U”型变动,边际劳动结构效应递减,经济增长与劳动结构效应则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最终得出我省“十五”期间仍有调整劳动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税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作为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手段对促进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是宏观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税收和就业的关系,是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以支持宏观就业政策顺利实施、促进两者互相协调的重要前提,也是扩大就业的逻辑起点。一、我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我国失业问题的基本状况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增长使得劳动年龄人口处于上升趋势,劳动力供给量过大,且长期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失业人口逐步增长(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