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社舍至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达到了繁荣的高潮,堪称封建社会的盛世.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可以媲美。这与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尚能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但是.及至天宝年问(742-755).他作了三十年的太平皇帝,眼看社会富庶、海内升平,便自以为大功告成,不可一世,可以安亭逸乐了,就逐渐由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2.
从唐朝的盛衰谈梅花与牡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在青壮年时期,奋发有为,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最强盛的“开元盛世”,姚崇、宋NFDF8两位贤相是最大的功臣。梅花宰相宋NFDF8为相期间,宽刑减征,修好邻邦,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唐玄宗宠幸人类中的牡丹花——杨贵妃后,一方面杨贵妃“惑主”,使唐玄宗骄奢淫逸,荒废朝政;另一方面杨贵妃引荐了杨国忠这个牡丹大玩家,由杨国忠直接激发了“安史之乱”,盛唐由此变衰。与此同时,植物界的牡丹花使王公贵族玩物丧志也是盛唐衰亡的一个重要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3.
高适、岑参主要创作经历在唐玄宗开元和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顶点,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昂扬、奋进的思想感情,人们追求美的生活,美的生活也拥抱着人们.这种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为“盛唐之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所以唐玄宗在位五十余年中就涌现了十几位大诗人.这一代诗人具有进步的思想和宏伟的抱负,以蓬勃向上、慷慨豪放的感情去讴歌盛唐时代种种激动人心的生活和斗争,所以  相似文献   

4.
论盛唐史学     
从唐皇朝建立到唐玄宗开元末年的一百二十多年,是唐皇朝的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这个盛世的两大高峰。这时期,唐代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中外交流以及文化方面的各个领域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历史上罕与其匹的“盛唐气象”。这时期的史学,作为盛唐文化的一部分,其气势之大,创获之多,在中国史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一、三篇修史诏书:对史学的新认识唐初,从唐高祖到唐高宗,先后正式颁发了三篇修史诏书,对盛唐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的论述就从这里开始。这三篇修史诏书是:(一)唐高祖《修六代史诏》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担任起居舍人的令狐德(芬木)向唐高祖提出撰述前代史的建议。他指出:“近代已来,多无正史”,  相似文献   

5.
高力士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宦官 ,是坚定的皇权维护者 ,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杰出的时代弄潮儿 ,对于开元、天宝盛世的形成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因而受到玄宗以及姚崇、张说等同时代人的敬重。可是 ,由于他是宦官 ,因而死后受到历代史家们的非议。今天 ,我们应该站在历史辩证法的客观立场 ,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一生的功过是非 ,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姚崇(公元650—721年)字元之,本名元崇,因避开元尊号改名为崇,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年少时“尚气节,长乃好学。”因有才华,应下笔成章制举,授官濮州司仓。累迁夏官(兵部)侍郎,后相武后和睿宗,开元初又相唐玄宗。史称“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尤其在开元初年,他力主进行社会改革,一革唐中宗以来的许多弊政,“首佐玄宗起中兴业”。开创了开元之治的新局面,从而使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天宝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缔造像"贞观之治"一样的盛世,把"开元盛世"延续到大唐的千秋万代,于是下诏要举办一场唐朝规模最大的高考,令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全部汇集到京师,参加朝廷对他们的选拔。当朝宰相李林甫听说了此事,一下子慌了手脚。李宰相知道自己任职以来也没有干过什么好事,民  相似文献   

8.
我国最早全面论述诗的修辞的专著应该是哪一本呢?从现存的资料看,我们认为应该是唐代王昌龄的《诗格》。王昌龄(公元698——约757年),字少白,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主要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他与李  相似文献   

9.
《通典·州郡典》十四卷,颇为详尽地记录了唐玄宗天宝初年各州郡的地理情况和户口数字,并与两《唐书·地理志》所载户口数各各不同,是研究唐代人口史的重要资料。对其户口年代加以确定,很有意义。有的同志参照《新唐书·地理志》所言“天宝元年”之数,推断《通典》所载为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之户口数。经过分析考证,我们认为《通典·州郡典》所载户口当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之数,而两《唐书·地理志》所载户口则系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之数。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现略陈管见,以就教于诸位同志。  相似文献   

10.
孔见 《中华魂》2017,(10):70-70
在中国古代社会,汉唐两代是值得称道的。唐朝经历过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武周女皇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但随后发生的安禄山造反,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到了唐末,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军阀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这个时期的君主在位时间一般都不很长,但有一个君主例外,这就是后蜀的第二个皇帝孟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玄宗时期存在着“吏治与文学之争”的论题,学术界一直有着不同的见解。“吏治与文学之争”的主要表现,开元初期是姚崇与张说之间的明争暗斗,开元中期是张说与宇文融、崔隐甫之间的政治较量,开元后期则是张九龄与李林甫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其间“吏治与文学之争”只是这场党争的表现形态,它不是这场斗争的主要内涵,不是它的焦点,更不是它的本质。封建专制下的权力游戏、君王个人意志的转移以及集团性的腐败,是这场斗争的根源与本质。这使得开元、天宝的朝政由明转暗,文人的人生旅程充满了挫折与苦难,从而为盛唐诗歌注入了沉郁顿挫、雄健苍凉的内质。  相似文献   

12.
唐玄宗在谋取政权后,选贤才为相,坚持少而精的置相原则,不重用功臣和皇亲国戚,并注意加强地方政权的建设,使“开元盛世”得以实现,但他执政的后期却骄侈养好,摈弃忠臣贤吏,宠信重用奸佞小人,终酿“安史之乱”,他在用人上的得失值得后人记取。  相似文献   

13.
<正> “居安思危”是《贞观政要》一书的指导思想。作者吴兢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的“开元盛世”的年代。然而,就在这“盛世”的背面,却出现了新的社会危机:唐玄宗从开元中期以后开始怠于政事,失去了励精图治的作风,地方上土地兼并剧烈,均田制、府兵制度被破坏,人口流亡增多,地方藩镇兴起,统治机构臃肿,吏治败坏,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吴兢曾向玄宗提出八点建议,但却遭到贬逐。(《新唐书·吴兢传》)因此,从吴兢所处的时代与经历来看,以“居安思危”作为该书的指导思想,这有很强的针对性。吴兢在《贞观政要·序言》里说他编此书的目的是“义在惩劝”,“克遵前轨”。也就是要唐朝统治者身居“盛世”而不忘创业的艰难,不要忘记励精图治的作风,以便使李唐的统治永久继续下去。所以,《贞观政要》一书虽然记录的都是唐太宗  相似文献   

14.
花萼楼始建于唐代开元八年(720),位于长安兴庆宫(今西安市兴庆宫公园)内.花萼楼作为玄宗时期象征性之盛世建筑,已然形成诸多与开元、天宝时期有关之历史书写.此楼虽经战火焚毁而沉寂千年,然借由开元年间进士科试中高盖、张甫、陶举、王諲、敬括等五篇《花萼楼赋》,仿佛再现此一皇家建筑状貌.赋作不仅体现了王朝的国力与气度,彰显了盛唐壮丽气象,蕴含浓郁的伦理教化功能,而且其丰富多元之审美艺术,实具有礼制文化与宫阙建筑之深层创作意蕴.  相似文献   

15.
唐玄宗是历史上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在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推行变革,出现了“开元之治”。可是在他统治的后期,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终于酿成了“天宝之乱”。他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既取得过大治业迹、又造成了大乱败政的皇帝。唐玄宗时由治变乱除了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外,罢免张九龄、起用李林甫也是重要的原因。本文拟对张九龄、李林甫之争及这一斗争对当时的影响,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步于“贞观之治”(公元627——649年)。唐太宗在隋末战乱之后,社会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起了拨乱反正、奠定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的作用。从贞观至开元间,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四朝皇帝67年的过渡期。其中,实际统治时间最长(684——704年),影响最大的皇帝当数武则天。武则天承上启下,是促进“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过渡的关键性的人物。因此,研究和探讨武则天的经济思想及其对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认识唐代经济鼎盛期形成的原因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唐朝中叶前后,即开元(七一三——七四一年)、天宝(七四二——七五五年)之前和之后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是史学界多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经取得不少的成果。譬如均田制的研究、敦煌户籍和土地文书的考释、唐宋时期的庄田等专题的研究都有相当进展,为探讨这个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本文试图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就唐中叶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特色及其意义略陈一点窥管之见。  相似文献   

18.
开元二十四年是唐玄宗实现第一期政治理想的最后一年,又是他实现第二期政治理想的起始年,"依贞观故事"的巨大成功使他成为手创开元盛世的伟大的政治实践家,企图建立无为而治之至道社会的彻底失败成就他为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二者的有机统一使他付出"由明而昏"的惨重代价.  相似文献   

19.
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是唐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史称“开元盛世”。当时经济繁荣,天下富足,在地方州县的仓库和京城的国库里,粮食、布帛和货物堆积如山;全国安定太平,匪盗几乎绝迹;人口大增,物价便宜。唐初人口1000多万,到天宝13年增至5200多万,而且物价稳定,长安和洛阳的米价每石不到200钱;疆域广大,国威远扬。正如诗人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所赞叹的“九天阊阖开宫  相似文献   

20.
论姚崇的社会改革与开元之治郝宏桂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唐朝的社会经济和国势都发展到了极盛阶段。据记载,当时的社会局面乃是“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