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魏胜 《社会科学家》2006,(4):203-205
本文拟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及危害分析入手,研究与探讨由于网络成瘾而导致的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进而引出"慎独"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慎独"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如何起到抑制作用,并就解决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探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旷勇  李建军 《云梦学刊》2005,26(4):103-104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疾病,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大学生存在道德感弱化、情感反应障碍、网络人格异常、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表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可从网络本身的特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加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措施可从优化大学生网络环境、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方法:运用Youg编制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问卷对就诊的130名偏头痛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对于符合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再运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测试评分,同时,选择相同人数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对照。结果:130名偏头痛大学生中符合Yong临床诊断≥5分指标的人数为52人,诊断为网络成瘾症。SCL-90自评量表对52名网络成痛大学生测评结果显示因子分≥3分者45人,检出率为86.54%。非IAD大学生中因子分≥3分者12人,检出率为23.08%,经统计学处理,检出率有明显差异(x2=42.28,P<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障碍成正相关,且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合并程度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方法: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问卷对东莞某高校450名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校学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2%。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学科类别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沉溺于网络,理工科大学生比文科大学生更容易沉溺于网络。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年级、地域类别上没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为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网络成瘾问题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少数同学对网络过分痴迷,超出了正常限度,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受到了极大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对策,为各高校领导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特点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日益深入和便利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但同时部分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导致网络成瘾的产生,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充分了解大学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心理特点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是一种异化现象,它导致大学生人格封闭、迷失、分裂,价值观模糊,甚至出现对生命的践踏。异化理论为我们解决网络成瘾提供了学理支撑和对策依据。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是不和谐的现实社会,主要原因是人自身的弱点,直接原因是网络易获得快感和满足。基于此,可从教育、疏导、监控、制度四个维度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操作性强的高校“四维一体”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资料,大学生网络成瘾数量正逐步增加。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主要是由缺乏成功体验、自主性被长期压抑、性格内向、适应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消除网络成瘾应以预防为主,逐步戒断。  相似文献   

9.
运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436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旨在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以及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理工科大学生中男生网络成瘾程度明显高于女生,网络成瘾在年级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三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一学生的网络成瘾度最低,大二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和大四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2)理工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与内外向(E)呈负相关;与神经质(N)和精神质(P)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掩饰性(L)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瘾、网络欺诈等负面效应。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自我免疫能力入手,通过社会学视角,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后,提出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以期提高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与此同时,网络成瘾也正成为困扰教育和社会的一个难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成因及危害,实施行之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瘾、网络欺诈等负面效应.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自我免疫能力入手,通过社会学视角,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后,提出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以期提高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满足的缺乏在心理病理现象中有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文章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阐述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进而科学地预防、校正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天津市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问卷调查"为例,从中抽取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行为意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干预策略,以便形成有效的方法来帮助网络成瘾青年走出困境以及增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其心理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由此产生了人际交往障碍、网络成瘾、人格障碍、感知力下降、伦理道德淡漠和性心理发展畸形等多种心理问题,严重危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己三方面努力,预防和消除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网络消费已成为当下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而网络消费主义片面夸大网络的消费功效,极力追求感官刺激和符号消费,已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引力。网络消费主义是网络成瘾形成的重要原因和表现方式,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种异化的生存方式,并给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近年来引起多学科的共同关注。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最初是作为一种网络越轨行为和家庭社会控制问题得以出现。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医学化的进程,意味着网络成瘾的家庭社会控制演变为医学社会控制,网络成瘾问题逐渐从越轨行为问题转变为临床医学问题。在网络成瘾医学化过程中,网瘾青少年的家长发挥着引擎作用。家长的能动作用分别体现在网络越轨行为初始确认、网络越轨行为非正式医学化、网络越轨行为正式医学化三个递进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家庭权力关系结构清晰再现,并决定着问题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必须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原因及其防治对策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全面来临,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愈演愈烈,并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特征,相应的研究也得以不断丰富。站在新时代,面临新形势,回应网络全息时代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新挑战,反思已有研究的经验和局限,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的时代命题。在对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性、描述性、影响性、相关性、对策性以及反思性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研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在范式、视野、内容以及维度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要不断深化研究领域,拓展研究内容;扩大研究视野,实现学科融合;更新研究范式,拓展研究深度;丰富研究维度,加强比较研究,开创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的新视域和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韩文廷  韩迎光 《理论界》2010,(12):202-203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网络成瘾,学校要从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学校要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上网学习环境,努力打造和谐校园,把住网络源头关,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关键,应完善网络实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