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赤峰地区的岩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学术内涵 ,它与赤峰地区古人类创造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诸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赤峰地区的岩画从新石器时代开始 ,发展至金元时期 ,岩画以人物、动物、天体符号等为主要的表现题材 ,造型以线刻为主 ,显示出古朴、粗犷、凝练、稚拙的艺术特色。岩画的造型 ,呈现出孩子般的率真 ,且比孩子的绘画在造型上更趋于成熟。但由于他们处于人类成长的原始阶段 ,对社会、自然与人的心理感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在表现的题材、造型、技法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符号岩画大多是在对原物象进行写实性描绘基础上的提炼和抽象概括,是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演化而来的具有固定意义的符号。它具有原物象的特征,但不是对原物象的简单描摹。在贺兰山岩画中,发现有数千幅符号岩画,主要有生殖符号、图腾符号、自然物象符号、“文字”符号、指示符号、数码符号等。这些符号岩画造型简单,程式固定,出现频繁,或写实,或写意,或抽象,或具体,或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具象型岩画相伴而存,形成一幅幅故事性很强的“连环画”。  相似文献   

3.
岩画与原始巫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岩画,它是原始宗教的产物,它反映着原始巫文化的特征和概貌。因此,对岩画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析宗教的起源,而且还有助于揭示原始人类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从而对古代文化形成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岩画作为流传至今的人类最早最辉煌的艺术遗产,也是远古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在我国岩画中,有很多有关原始宗教的题材,主要表现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方面的内容.中国岩画中所反映的原始宗教已大致具备某些人为宗教的特质和要素,既高于一般意义的原始宗教又不能纳入到人为宗教的范畴,是介于原始宗教和人为宗教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属于变异原始宗教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域民族宗教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宁夏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岩画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贺兰山岩画分布于贺兰山东麓南北走向 2 5 0公里的冲击扇上 ;岩画造型多为动物和类人首头像 ,以狩猎、祭祀、性崇拜、巫术表现等为主要内容 ;上古神话传说、原始巫术和宗教崇拜在岩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贺兰山岩画是远古以来生存在这一地区的各个时期少数民族艺术家创造的 ,是多元文化的历史积淀。贺兰山岩画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人类早期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美轮美奂的岩石画卷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欧亚草原天鹅岩画图像语言内部存在的四种基本语法规则决定了它的三个特征, 即具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天鹅形象、数字“7”形原始物像和自由形式。欧亚草原天鹅岩画的主体是合体岩画。其意义是在与其他图形的关系中产生的。而在与其他图形的搭配组合中, 天鹅图像一方面展示了天鹅形象所具有的一些显著特征, 如“7”形、呈组合排列、搭配的多样化等前景化效果; 另一方面显现了它所蕴含的意义—与天鹅座、北斗星相联系的渡亡灵升天的神鸟。蕴涵此意义的天鹅图像又是符号“十”“卐”的原始物像。大量神话传说、天文考古、宗教、民族和民俗文献资料以及以岩画为核心的考古发现都证明天鹅崇拜是欧亚草原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历史悠久的信仰, 承载它的活化石就是天鹅岩画。  相似文献   

7.
岩画作为一种原始的艺术形式 ,是人类没有文字之前文化的最大载体。它不仅生动而丰富地印记了人类生存活动的足迹 ,也为许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形象的资料。对岩画的研究涉及多种学科 ,从岩画研究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中 ,可以看出学科交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岩画的构图要素中线条最为普见。中国岩画线条的刻画技法可分为凿刻、磨刻、线刻与涂绘,分别交揉着浮雕与绘画两种刻画效果。线条形状有直线、曲线两大类,其中曲线的运用更是多姿多彩,包括圆形曲线、弧线、波纹线、蛇线等。线条的存在方式分为实线与虚线,虚线的使用更能激发审美想象力。中国岩画线条的分布具有对称、均衡、重复等规浴,表现了中国岩画自成一体的同一性。与国外岩画相比,中国岩画线条呈现出粗犷质朴、爽朗有序、矫健有力的艺术风格,显露出对规则与秩序的追求,表现出中国远古先民们率真、简约而又整齐划一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论述了岩画与原始宗教的关系。研究了岩画的历史分期。认为岩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一定思维和认识的反映,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当然也就是原始宗教的产物,它与原始宗教有着大致相同的发生、发展、兴衰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面像岩画是指那些看起来类似人面或是可以联想到人面的岩画图形。中国的人面像岩画分布呈线形,东线即东部沿海一带,北线横贯内蒙古,西线即从内蒙古到宁夏。人面像岩画的创作者很可能是原居于江苏、山东的从事原始农耕的东夷人,人面像岩画因东夷人的迁徙而发生长时间及长距离的传播,给人一种规模宏大的假象。人面像岩画是人的思维在人的形象上的体现,是中国原始艺术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因为反映了普遍性艺术规律的缘故,我国古典文论中的某些范畴与命题至今仍具生命力,“反常合道”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它可以用来阐释数码艺术(特别是软件艺术)的创作技巧。反常合道成功的关键是运用艺术想像,使作品做到既超出常规,又还在情理之中,让人们在惊奇之余仍能接受。  相似文献   

12.
在言语交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合作原则对于言语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人们常可见到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现象,许多以汉语修辞格的方式体现出来。违反量的准则的闪避、同语、歧疑、精细、设彀,通过提供不足或多余的信息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乏幽默意味;违反质的准则的反语、夸张、比拟或正话反说或言过其实,讽刺效果不言而喻;违反相关准则的移就、拈连、比喻使得言语表达异常生动形象;违反明了准则的反复、折绕则故意让语句罗嗦重复以达到强调、突出的目的。它们或声东击西,或含蓄蕴籍,虽违反合作原则,却很好地完成了交际任务,成为艺术化的正偏离。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化的正偏离,是对礼貌原则的遵守从而弥补了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历代篆刻名作章法的分析来探究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规律,认为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美是历代篆刻家不断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在印面上的表达,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关键就在于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自古希腊以来的各种艺术起源学说均从经验论出发,将艺术发生视为一种静止的现象,艺术源头的探寻因而存在不可突破的"瓶颈"。神话学视角下的艺术探源遵循情境性原则,研究者将图像视为元叙述,它反映并揭示了艺术持有者的思想与理念。艺术源头的追寻由艺术与各种外部因素探讨转向艺术创造者认知体系的建构,其中包括宗教理念、宇宙观与意识形态框架的重构。神话学对艺术主体认知框架的重构使得艺术起源研究出现"向内转"趋向,艺术起源研究范式由此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制文学批评是法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文学的批评标准仍然要坚持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标准,而政治第一指的是法制的精神、思想、原则与道德,而不是口号。艺术标准要体现法制文学特有的完整性、规范性与实践性。科学的批评与评论才能更好地繁荣法制文学创作,推动法制和法的进程。对文学界的法制文学创作更要通过批评,以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6.
岩石崇拜是蒙古史诗中反映出来的原始信仰的一种。蒙古史诗中描述主人公的形象或叙述情节时都能体现出来岩石崇拜。岩石崇拜在描写主人公的神圣和力大无比时起着重要艺术审美作用。主人公在岩石里怀胎出生;主人公手里持着岩石或战刀出生;主人公变成岩石而持有了神力的三个母题所反映的文化意识是在当时存在的神话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岩石神圣化的信仰意识和崇拜力量的艺术审美观念相结合的产物。艺术手法方面来看,岩石崇拜是在当时人们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被创造的,是神话思维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漫画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幽默讽刺艺术,讽刺性和幽默性是构成漫画的主要特征。中国漫画大多是时政漫画,通过典型化的漫画形象针砭时弊,剖析批判。对时政做出评论和评价,表达自己的思想、立场、原则和观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完成漫画的形象化评论。评论性成为漫画构成的又一重要特征,对解读漫画不可或缺。就中国漫画的评论性特征作初步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表达正误与三性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语言表达的正误和正误认定的原则。全文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表达正误”。文章认为 ,引导学生辨别表达的正误是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重要做法之一 ,但是引导者切不可把“伪弊病说法”当作“真弊病说法”去对学生进行误导。第二部分是“三性原则”。文章指出 ,表达正误的认定必须遵守“三性”原则。这就是 :客观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研讨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试论精神分析批评法在我国传播的社会文化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析批评法之所以自 2 0世纪初引入我国后便广为传播 ,绝不是偶然的。它既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男女性爱乃“人之大欲”、“人道之大伦”、“人伦之大节”、“至道之际”有着必然联系 ,又与我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中强调文学艺术必须表现真情实感分不开 ,而且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