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尔赫斯的创作中体现出对神秘主义宗教的浓厚兴趣。他深受其影响的神秘主义宗教是基督教异教诺斯替教、犹太神秘教派喀巴拉以及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教派。博尔赫斯的唯心主义哲学背景与这些神秘宗教的内在契合,方便了博尔赫斯对这些神秘宗教的接受与反思。这些神秘宗教的思想资源和传说题材大量出现于博尔赫斯的创作之中,构成了博尔赫斯创作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导论刘智(约1655—1745,江苏南京人)自幼"趋庭问学",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是中国伊斯兰教界屈指可数的学通四教(伊斯兰教、儒教、佛教和道教)的大思想家之一.实际上,他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理性思想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伊斯兰教在东西方普遍遇到的某些神学问题,他所创造的伊斯兰宗教观,不仅对西道堂等教派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伊斯兰教的彻底民族化,对处于被歧视被迫害中的中国穆斯林寻求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伊斯兰教在中世纪取得世界性胜利后,一方面获得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又遇到了如何解释教义中的某些疑义的问题,如安拉完美与世  相似文献   

3.
由马启西创建于甘肃省甘南临潭县旧城的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是一个新型宗教团体,因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特点,形成独特的宗教社区。西道堂作为宗教社区的社会实践在维护民族团结、发展地方经济文化、热心公益事业等方面,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廖君湘  管龙陵 《船山学刊》2004,(4):64-66,84
清光绪时创立的伊斯兰教新教派西道堂发扬了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很好的发展壮大了自己的经济活动。又因其特殊的经济组织模式,而与其他宗教派别有了很大的区别,也引起了时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刘智(约1660--1730)是清初我国著名的回族穆斯林宗教学者,一生译著颇丰,其中《天方典礼》和《五功释义》的部分篇章集中反映了他的伊斯兰经济思想。一般认为《天方典礼》是"一部将伊斯兰教原理与中国儒家学说精编巧织在一起的伦理学著作"①,但他仔细研读此书,我们发现该书除了着重阐释伊斯兰教教义和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外,其中的《五功篇·课赋》、《民常篇·财货》等篇章中还包含着刘智有关伊斯兰经济问题的许多独到见解和主张,而这恰恰是未引起研究者充分注意的一个问题。一"天课"是伊斯兰教法定的施舍,是以真主的名义向教…  相似文献   

6.
邱双成 《船山学刊》2009,(4):208-210
人性问题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伊斯兰学者以人性思想的研究为契机,为中国穆斯林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伊斯兰哲学人性思想源于《古兰经》又深受中国传统儒家人性学说的影响;同时,还与中国化的佛教佛性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以王岱舆、刘智等伊斯兰学者的人性学说为例深入探讨伊斯兰哲学人性学说的深层价值对弘扬伊斯兰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著文概述了中国伊斯兰教的七个基本特征:①中同伊斯兰教是外来宗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后的四十年(610~651)期间就传入了中国,主要是落居中国的外国穆斯林构成的。②封闭性的宗教。在传教方面,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天主教相比是保守的,它不向非穆斯林主动宣传教义和吸收教徒。③教派门宦比较复杂。大体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在西海固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史料和田野调查为基础 ,对伊斯兰教在西海固地区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作了梳理 ,并对这一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宗教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作者认为 ,教派分化是宗教自身发展的一个规律性表现 ,正视西海固地区多元教派并存的客观现实 ,有助于我们做好宗教工作 ,促进宗教团结 ;新教派产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宗教矛盾主要与新旧宗教力量对宗教资源的争夺有关 ;门宦制度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 ,现代价值标准视野中的门宦制度固然存在着一些过时陈腐的东西 ,但它毕竟是中国化的产物 ;教派的新旧交替和多元教派并存格局往往反映出宗教系统内部的革故鼎新和相互补充 ;衡量一个教派是否合理的基本尺度就是它与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中引起了一种自觉,即出现了“回儒”学者,他们作为宗教学者,在注释和翻译伊斯兰典籍过程中,与儒释道学说进行对话,特别是引用大量的儒教(儒学)学术名词和概念,创造了大批汉文文献。“回儒”学说有两大基本思想来源,一是外来的伊斯兰教及思想,另一是本土的儒家思想体系,即具有儒伊合璧(既伊又儒,既儒又伊)的思想特性。所以笔者以“回儒”概念作为依据,初步提出明清之际的“回儒学”并探研其何为可能之问题,并从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中国伊斯兰教中特有的门宦制度,也约有三百年左右的时间。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史籍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也没有一部介绍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的专著。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国外伊斯兰教的同志介绍,目前,国外即使是在研究伊斯兰教权威性的著述中,也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问题。马通同志著,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一书的问世,不能不说是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一个突破,填补了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1.
苏非主义在中亚:思想与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苏非派是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 ,是对伊斯兰教内信仰隐秘奥义、奉行苦行禁欲功修方式的诸多教团的统称。 1 82 1年 ,法国东方学者托洛克用“苏非主义” (Sufism)称呼该派。在西方学者那里 ,苏非派与苏非主义为同一词 (Sufism)。其实 ,苏非主义不仅指苏非功修者所结成的团体 ,而且也指历代著名苏非所提出的各种思想的综合 ,即伊斯兰教中苦行主义与神秘主义相结合形成的苏非思想。是“一种宗教领域中的思想和感觉的方式。”①“苏非”一词起于何时 ,历来众说不一。据中亚著名苏非阿布·纳斯尔·萨拉吉 (卒于 988年 )的记载 ,卒于…  相似文献   

12.
西道堂关于民族关系的思想既是时事的产物,也是在融汇贯通伊斯兰教人际关系和民族关系思想、儒家大同思想、明清以来回族知识分子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同一观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文化特点的思想。系统研究西道堂关于民族关系的思想及其实践对宗教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公社一带,是我国撒拉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撒拉族人的发源地。本文所指的撒拉族是指循化地区的撒拉族,所指的教派斗争是指撒拉族人所笃信的伊斯兰教内部的教派斗争。历史上,撒拉族的所有成员绝大部份是诚信伊斯兰教义的穆斯林,绝少叛教和改信异教者。自十八世纪教派传入后,各派信徒基于卫护自己所属教派即“卫教”这一宗教意识,加上民族、社会等因  相似文献   

14.
马注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观着重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五典”说是其宗教伦理道德观的核心。作为一名虔诚的回族宗教学者,马注认为,穆斯林必须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完满地恪守人伦规范,这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前提条件。基于此,他将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学说同儒家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传统伦理道德观精编巧织在一起,从而构建了一套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体系,并为中国广大回族穆斯林所遵行。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里只谈到佛、道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实际上历代还形成和流传有各种民间宗教,更有诸多边疆少数民族宗教和陆续输入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体现一定的宗教思想,同样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影响。因此,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宗教和宗教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实际上不论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哪个领域,都与宗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意义、作用等状况密切关联。在今天,宗教和宗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继续发挥着重大影响。这样,作为宗教学一个部门的关于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就不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国有关宗教的研究比较疏略,宗教思想史的研究更相对薄弱。以下辑录几篇笔谈,包括本人一篇粗浅的刍议,就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必要和方法提出一些意见,意在引起重视,开展讨论。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6.
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里只谈到佛、道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实际上历代还形成和流传有各种民间宗教,更有诸多边疆少数民族宗教和陆续输入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体现一定的宗教思想,同样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影响。因此,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宗教和宗教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实际上不论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哪个领域,都与宗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意义、作用等状况密切关联。在今天,宗教和宗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继续发挥着重大影响。这样,作为宗教学一个部门的关于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就不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国有关宗教的研究比较疏略,宗教思想史的研究更相对薄弱。以下辑录几篇笔谈,包括本人一篇粗浅的刍议,就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必要和方法提出一些意见,意在引起重视,开展讨论。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7.
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里只谈到佛、道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实际上历代还形成和流传有各种民间宗教,更有诸多边疆少数民族宗教和陆续输入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体现一定的宗教思想,同样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影响。因此,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宗教和宗教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实际上不论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哪个领域,都与宗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意义、作用等状况密切关联。在今天,宗教和宗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继续发挥着重大影响。这样,作为宗教学一个部门的关于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就不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国有关宗教的研究比较疏略,宗教思想史的研究更相对薄弱。以下辑录几篇笔谈,包括本人一篇粗浅的刍议,就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必要和方法提出一些意见,意在引起重视,开展讨论。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8.
"史"与宗教     
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里只谈到佛、道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实际上历代还形成和流传有各种民间宗教,更有诸多边疆少数民族宗教和陆续输入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体现一定的宗教思想,同样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影响。因此,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宗教和宗教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实际上不论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哪个领域,都与宗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意义、作用等状况密切关联。在今天,宗教和宗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继续发挥着重大影响。这样,作为宗教学一个部门的关于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就不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国有关宗教的研究比较疏略,宗教思想史的研究更相对薄弱。以下辑录几篇笔谈,包括本人一篇粗浅的刍议,就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必要和方法提出一些意见,意在引起重视,开展讨论。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9.
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受儒家文化思潮的浸润与影响,产生了中国伊斯兰思想文化,使中国伊斯兰教具有自身的特色,形成了区别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的特点。一方面它仍是伊斯兰教,虔诚的穆斯林们照样严格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遵守宗教功课,其表现出的浓烈的宗教感情与宗教气氛和其它国家的伊斯兰教并无二致。另一方面它又适应中国的国情,具有中国或西北地区所特有的其些宗教观点、宗教制度、宗教组织和礼仪方式。伊斯兰教同民族问题紧密相连。我国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可、塔塔尔、  相似文献   

20.
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里只谈到佛、道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实际上历代还形成和流传有各种民间宗教,更有诸多边疆少数民族宗教和陆续输入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体现一定的宗教思想,同样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影响。因此,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宗教和宗教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实际上不论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哪个领域,都与宗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意义、作用等状况密切关联。在今天,宗教和宗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继续发挥着重大影响。这样,作为宗教学一个部门的关于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就不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国有关宗教的研究比较疏略,宗教思想史的研究更相对薄弱。以下辑录几篇笔谈,包括本人一篇粗浅的刍议,就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必要和方法提出一些意见,意在引起重视,开展讨论。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