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傣泐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为"比较主体+比较结果 +比较标记+比较基准",结构要素并不总是都出现。西双版纳傣泐语差比句的否定式存在两种形式,含差比标记的否定和固有结构的否定。本语的比较标记l55与傣语其它方言的比较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方位义语法化而来。西双版纳傣泐语受汉语影响较小,并没有像傣语其它方言一样,有借自汉语的"比"来表示差比,因此,语序也相对单一,更符合SVO语言差比句的共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一 1.1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和西双版纳两个方言。芒市话是德宏方言的标准音点。就语言特点来看,傣语芒市话与壮语、泰语等台语支的语言关系最近,与侗语、水语等侗水语支的语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西南和东南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是一个风景秀丽、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双版纳是傣语 sipshong panna 的音译,sipshong 是“十二”的意思,panna 意为“千亩之田”,从词义上讲,西双版纳即为十二个缴纳田税的单位或行政区域。在这块总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以傣族为主以及布朗族,爱尼族等几个少数民族。他们独特的民风习俗最近在日本也有所介绍,其中每年都要举行的傣族泼水节,作为规模最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语的影响是直接的、具体的。本文从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文字创制等方面探讨了南传佛教对西双版纳傣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随佛经而来的大量的巴利语借词对傣语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傣语中增加了多音节词;充实了傣语的常用词汇;巴利语借词深入到傣语的俗语谚语中;巴利语借词加深了傣语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傣语中的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首先考察了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特征,认为“水”是西双版纳地理环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因素,因而,傣族文化中也具有十分浓厚的“水”情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进而分析了傣语词汇、俗语、诗歌与“水”的联系,试图以此阐明傣语中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傣泐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是跨境亲属语言。但傣泐语、泰语的三事事件编码手段不同。基于三事事件的研究框架对傣泐语、泰语动词39个进行分析。绘制语义图发现傣泐语、泰语对三事事件概念空间分割方式不同,傣泐语倾向采用语法化程度低的VT-h13(给)-R连动式表达策略,而泰语更多采用语法化程度较高的VT-kεε(于)-R、VT-caak(从)-R前置词构式和更高的双宾构式。傣泐语的三事事件表达为更加典型的东南亚SVO分析型语言。  相似文献   

8.
自称tǎǎi43 don55“傣端”的白傣系一个跨中国、越南、老挝等国而居的傣族族群,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有一套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主体分布在越南,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州金平县中越边境一带,老挝也有部分分布.白傣有自己的语言和传统的文字.白僚语亲属称谓是白傣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与其他傣族族群的亲属称谓不尽相同,透过这些亲属称谓可以映射出白傣族群的亲属制度及基本婚姻形态.文章着重讨论白傣语的“九族”制亲属称谓系统,并对称谓中“对称与引称”“专称与通称”“敬称与谦称”“从属称与扩展称”等类型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荆楚方言的助词系统由五大类助词构成:一是动态助词,含"哒、起、在";二是语气助词,含表陈述语气的"哒、倒、啰、嗒、法歆、的话哩",表祈使语气的"斗、起、哆、嗒",表疑问语气的"喔、啵、咧",表感叹语气的"嚜、去哒";三是发语助词,含"个、看、像、这个";四是体顿助词,含"啊、么";五是结构助词,只有"的"。  相似文献   

10.
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指出,人类的认知总是遵循这样的一条规律:由近及远、由人体到非人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即人类心智形成过程的体验性和思维的隐喻性.西双版纳傣语具有极其丰富的人体隐喻化词汇,这些词汇不仅质朴、直观、活泼,形象地再现出傣语绚丽多姿的文化及其耐人寻味的蕴涵,而且还具体地表现出傣族独特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1.
傣泐人又叫泐人(Lue),是傣族中的一支。在我国,傣泐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此外,思茅和红河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除了云南以外,境外的几个国家也居住有一些傣泐人。居住在境外各国的傣泐人,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在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云南的傣泐人已有了一些不同,在政治上也分别认同他们居住的国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仍然保持着对他们的故土西双版纳和他们傣泐人身份的认同。由于保持着这种认同,这个群体也就成为联系云南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12.
正西双版纳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滇南,与缅甸、老挝接壤,临近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傣族是这个地区的主体民族。在近代,一般认为"贝叶文化"就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文化。贝叶是一种被称为贝叶棕树木的叶片,它是佛教僧侣们较早用作刻写佛教经典的载体。在西双版纳傣族风情园里面,听到刀美兰演唱的傣歌——《让我听懂你的语言》,才觉得真正领会了这首歌曲。美丽的傣族姑娘像是西双版纳流动雀跃的一道风景,她  相似文献   

13.
正整个温州城已被萌萌哒的蓝胖子占领!哆啦A梦巡游巴士、公交候车亭、十字路口,甚至我们私密的微信朋友圈,蓝胖子的身影都无处不在。近日,温州华润万象城举办的"100哆啦A梦秘密道具博览",在短短几天内,引发全城热议,粉丝们"倾巢而出",带来一场蓝色风暴。100只哆啦A梦,齐聚温州万象城在温州华润万象城展出的这100个1:1比例、形态各异的哆啦A梦,手持100个  相似文献   

14.
试论傣族宗教对傣语地名命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人民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例,论述了傣族宗教信仰对傣族地名命名的影响。并通过佛教地名蕴涵的意义变化得出佛教是从勐海县传入西双版纳,然后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的,这一结论也与傣族历史和傣族文献有关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将本土化、民族化与国际化元素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的"三化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是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适应区域发展的人才需要的途径与策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的发展战略和西双版纳"生态立州""旅游强州""生物富州""口岸活州"的发展战略,着力培植和建设适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思路,以"傣汉兼通"的人才规格为引领,打造了傣医学、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一批具有民族化特色的的高职教育专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面向东南亚开展教育文化合作交流的窗口"的发展目标下,发挥边境优势,拓展国际教育合作领域,开掘国际留学生生源,形成了"当地人才本土化、职业教育民族化、合作办学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汉、傣语在远古时代可能有同源关系,大约两千多年以来,汉、傣语就一直保持着相互接触,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汉语与德傣语的声母就处于同一历史层次上,因为汉语和德傣语各自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同时渗入了语言或方言中一些复杂的词汇层次,使某种语言或方言中同一词有两个或多个语音形式,也就是我们通常认知的同源异形词.  相似文献   

17.
不久以前 ,我的朋友、傣学专家高立士副研究员给我寄来了他的傣学研究新成果——《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这本用中文和英文同时出版的新书是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并由云南民族出版社于 1 999年 2月出版的。可以说 ,它是高立士同志 1 992年出版的《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续篇。在这部专著中 ,作者着重论证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环境保护与水利灌溉的关系。对于《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一书出版的意义及其所包涵的傣族传统文化 ,马曜教授、黄惠教授、宋兆麟研究员都在他们各自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中作了概括性的论…  相似文献   

18.
潘其华 《老友》2011,(7):69-69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之为"筚郎叨"。其主要流行于西双版纳、德宏、瑞丽等傣族地区。葫芦丝音色优美,发出的音律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绵柔,极富亲和力,擅长于表达柔和、细腻的情感,常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在与中国云南省南部边疆接壤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四国的北部山区,散居着种植早谷、玉米为生的一群山民,被当地其他民族称作“卡戈族”、“高族”或“阿卡族”。卡戈族、高族、阿卡族,实为哈尼族。解放前,在我国西双版纳也称哈尼族为“阿卡”。“卡”字在傣语中有“奴隶”的意思,带有侮辱性,所以解放后,我国遵照广大哈尼族人民的意愿和自称,统称为“哈尼族”。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没有村以上的社会组织,甚至没  相似文献   

20.
傣族的命名     
这里,我们把民主改革前西双版纳傣族的命名情况作一介绍,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傣族无姓。刀××、召××,常见于报刊。据说“刀”这姓氏,是傣历619年(即公元1257年)在西双版纳最高统治者召片领五世时,由“天朝”皇帝赐给召片领的。数百年来直至解放前,“刀”这姓氏,仅限于西双版纳贵族内部在对外交往中取汉字名字时沿用。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后,随着西双版纳傣族封建农奴制和等级制的崩溃,“刀”才演变为一般傣族学生和干部通用的姓氏。至于“召”,是傣语译音,本义为“主”,转义为“官”,凡贵族取名皆冠以“召”。若把“召”认为是傣族姓氏,实为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