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定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定位包含高校在某一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与同类学校相比较中的发展目标定位,还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中国西部地区高校存在着对定位不重视,定位不准确,缺乏个性和特色,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的问题。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政府权力、市场需求、学科特色等都是制约学校定位的因素。准确定位,要把握好办学类型、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于行政程序法典功能模式的种类划分,国内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典功能模式的定位会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建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市场经济 建设与WTO规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功能模式应定位于一种“ 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型教师是建设教育事业的珍稀资源,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系统,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是当前我国教育强国事业的战略性考虑。教师教育体系位于“教师教育体制”与“教师教育系统”的中间部位,是由教师培养目标定位、教师培养培训活动、教师培养机构网络、教师教育治理制度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体。“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三个显著特征是时代性、中国性、体系性,历史逻辑、国家逻辑、专业逻辑是决定其现实形貌与走向的幕后轨道。要造就当代中国亟需的教育家教师,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要启动四个建设行动:确立层类齐全、高端定位的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纵横交错、精准匹配的培养服务体系,完善协同联动、师范主导的培养组织体系,建设一主多元、共建共治的培养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陈水勇 《理论界》2009,(4):10-12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应该成为思想的常态。在社会主义中国,继续解放思想要成为思想的常态,需要用未来意识和全球眼光思考、寻求中国与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适应的定位与价值观,使常态的继续解放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政治发展具有自主性,更具有很强的受动性,脱离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探讨中国的政治发展,不能局限于政治发展自身,错综复杂的客观情势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理性辨识其科学定位就在于: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化收益是原则定位,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是目标定位,客观务实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道路定位。这三重维度的科学定位,既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框架,又内在预设了战略选择应从优化政治参与结构,建构治理型民生政治参与入手。民生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发展经济学无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指导,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急需创新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在理论定位上,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不再重点研究如何解决贫穷落后的问题,而是应该研究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道路问题。在实践定位上,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应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总结概括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经验教训,探索中国现代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以阐释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开拓发展观、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和发展型式的新境界,多层次构建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区教育是时代、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国情赋予了中国社区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特色.中国特色社区教育理应在目标定位、课程开发、组织管理、运行保障、发展方式等方面凸显自身的本色.  相似文献   

8.
黄河 《理论界》2008,(12):28-29
党的十七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这些探讨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包含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及两者的重新定位与思考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中国工业化依据国情和党的思想路线作出正确的历史定位 ,科学地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形式 ,其实践和理论发展证实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开创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表征,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与历史使命,需要在空间的横向比较与时间的纵向梳理中对其进行理论定位。从横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区分的切中中国社会现实、面向中国问题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从纵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追溯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跃迁,尤其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哲学理念的高度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肩负着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