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价格改革是企业改革的必要条件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而企业是否有活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具有活力的企业,既要有经济实力即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又要有经济动力即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完善;还要有经济压力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外部环境,就是相对合理的价格环境。  相似文献   

2.
孙效良最近撰文指出,管理体制决定经营机制,经营机制决定企业活力,这是一个基本结论。因此,增强全民企业的活力,必须通过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全国全民企业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呈现四种状态:一是全民所有制,政府经营,统负盈亏;二是全民所有,企业有限自主经营,承担有限盈亏责任;三是全民所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四是复合所有,企业自主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总结了上海工商企业3年来实行承包制的实践经验,认为承包制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缓和了财政下滑趋势,增强了企业后劲,但也存在基数不合理、企业行为短期化、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作者认为,承包制是企业改革逐步深化的产物,是企业改革的现实选择,并将促使新旧体制的进一步转换。针对承包制的突出矛盾,提出了八项完善措施。本文还对下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提出了对策性思路,认为要走出企业改革的困境,最终还将建立起以财产约束为纽带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财产约束软化,企业只能负盈不能负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新的一轮改革浪潮的到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成为目前改革的主旋律. 当前,我国国营企业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经济效益下降,职工积极性不高,缺乏活力的困难,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消除疑虑。一是要明确深化改革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正确认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当今世界竞争最主要的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长期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必将引起人们的不满,甚至引起社会的动荡,加速改革和经济发展步伐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二是要明确深化改革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需要,正确认识目前利益调整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企业改革是人们利益关系的再调整,再分配.风险、竞争机制的引入,按劳分配原则的执行,引起人们经济收益的差别性,但不必由此担心会引起社会两极分化.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  相似文献   

5.
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是进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理论界和企业界及政府有关部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以股份制来搞活企业,有的主张以税利分流来增强企业活力,有的认为要用“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才能搞活,如此等等。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认为要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好三方面的关系,即需要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动力关系、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关系和两权分离下的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活力是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体。但不论是就业、经营、激励和技术进步机制,还是经济决策,都是以人为活动主体的经济范畴。因此,要搞好大中企业,增强企业活力开展综合治理,就必须重视和研究活劳动因素在搞好大中企业中的作用. 一、重视劳动者精神因素与激励经营作用,提高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1.劳动者的精神因素具有反作用.劳动者的精神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并在劳动过程中独立存在的其他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具有指挥协调和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物质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 ,要做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平均主义 ,实行绩效考核 ,合理拉开差距 ;要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难题,也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关键。十四年来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发育,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同步进行、相互促进的。我们佳木斯经编印染厂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企业由过去的“破产警告、限期整顿”,到今天的盈利大户,省级先进、全国行头,完全是企业较早地转换经营机制的结果,较快地进入  相似文献   

9.
王国安 《社科纵横》2008,23(8):40-4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活力的充分体现.企业的活力包括:一是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企业为主体来看,前者集中表现为企业的竞争力,而后者集中表现为企业的凝聚力.那么.如何围绕企业的活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目标,自觉地增强为企业活力服务的意识,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否紧贴企业中心任务的关键,也是创新地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抓好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其中,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途径和形式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实行的经营承包制应当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八五”期间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必将进一步得到坚持和完善。本文按转换机制的要求,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难点的探讨与建议周献光国有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近年来,通过股份制改造试点,确有许多国有企业已在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企业在形式上完成了...  相似文献   

12.
股份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形式张丕的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实行股份制,重组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  相似文献   

13.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出口生产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仪就如何增强出口企业的活力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出口企业活力什么是出口生产企业的活力?简单说,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要具备合理完善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二是内外要素都能发挥  相似文献   

14.
谈谈会计工作的转轨变型董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已被推向市场。企业改革的重点是要转换经营机制,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会计工作也面临转轨变型的新的挑战:企业目标、经营方式的深刻变...  相似文献   

15.
论奖金额度     
恢复实行奖励制度近三年来,全国绝大多数企业都通过奖励这个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为国家多创造了财富,劳动者个人也增加了收入。事实证明,奖励制度是社会主义现阶段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要补充形式,是符合现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的。正确地实施奖励制度,就能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正如列宁早已指出过的那样:“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代,如理论推断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这个目标,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一、十四年改革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省城市改革一直围绕搞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企业要走出困境,深化改革,把企业搞活,把生产搞上去,提高效益,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来讲,要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困难作文章。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好企业改革,特别是要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而当前企业改革的重点就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因此,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前我国产权关系改革的两种主要措施即承包经营制和股份制作了深入分析,指出这两种措施的实质都是循着劳动者个人与产权相结合的思路设计的,在理论上有悖于“两权分离”及股份制经济的产权原理,在实践中有种种障碍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微观经济的活力和效益问题。文章从国家所有制中劳动者的经济行为与其经济利益的关系这两个角度,论证了劳动力商品化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在实践中的有效性,认为应将此作为产权关系调整及国营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20.
破除“铁工资”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阶段,以何种形式搞好工资分配,彻底消除“铁工资”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佳木斯煤矿机械厂自1984年就在职工的劳动报酬与劳动成果挂钩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逐步完善,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