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有关理论的探讨,考察女性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指出学校教育中女性性别角色教育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双性化人格研究及对幼儿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刻板的单维两极性别角色模式是不尽理想的。心理学对双性化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表明,兼有男女两性人格优点的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人格模式。儿童的早期经验对性别角色行为影响非常重大。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家庭、幼儿园、社会传媒等几方面因素,尽可能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儿童双性化人格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在游戏中完全的释放自己。儿童的性别角色意识几乎是在游戏中形成的。教师在游戏中的性别期待、性别教育理念影响其进行游戏指导和性别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双性化教育理论视角出发,整合出游戏中教师性别教育指导策略:教师应突破自身性别刻板印象,创设公平的性别教育环境,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性别角色认知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性别角色是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通过模仿学习以及伴随自身认知的发展而形成的。大众传媒存在的角色定型,会影响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童话中的经典之作《安徒生童话全集》所传递的"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隐性课程对小学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从教师队伍结构及教师期望、教材及课外读物的内容、校园的精神环境三方面入手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小学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优化小学教师队伍,改善教师观念;改革教材内容,淡化传统性别角色观念;重视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给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性别角色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3-6、7岁的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在习得性别角色的同时开始习得所处社会所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大量研究证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限制并阻碍了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更有益于心理健康、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绘本是儿童普遍喜欢的儿童读物,绘本中蕴含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意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绘本阅读为出发点,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发现当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性别角色教育意识、性别角色教育内容、性别角色教育形式和性别刻板印象四个方面,其中尤其以性别刻板印象问题较为明显或严重。在对上述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对在职学前儿童教师培训,提升其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意识;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性别角色教育内容与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适当措施尽量淡化性别的刻板印象;性别角色教育还应体现出渐进的发展阶段性特点等。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语言习得除靠先天能力外,还要受语言环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环境、性别角色、文化符号等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产生着重要影响。为此,要提高儿童语言习得水平,必须提高文化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9.
性别、性别观念对性别角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的形成是由生理因素决定还是由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的,成为性别角色研究中一直争议的焦点问题,但国内对此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5所大学的55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Bem性别角色量表和自编的性别观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性别角色受生理性别和性别观念类型共同影响,支持了生物社会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儿童性别概念认知调查问卷与性别角色量表调查了儿童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发展状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教育策略。结果发现,四~六岁儿童性别同一性认知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六岁儿童性别稳定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四岁、五岁儿童,但后者性别稳定性认知水平差异不显著;性别恒常性认知水平年龄差异均显著,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四、五、六岁组。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学前儿童中已分布,四岁儿童女性化与双性化的比例均在30%左右,五岁儿童双性化比例达到74.32%的峰值,六岁儿童双性化比例逐渐下降为54.65%;男性化比例有所偏低,最高的出现在四岁组20.28%。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类型发展状况均表现出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特征分化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位在社会分工、责任承担、发展定位和培养方向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过分关注这种差异而造成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则会对幼儿的身心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个人发展定位畸形化、性格品质发展不平衡、职业取向狭隘化三个方面。基于性别角色差异的幼儿园教学指导策略是: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发展观,创设有利于儿童性别差异发展的环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儿童养育中的父亲角色呈现出由相对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父亲角色从工具型角色逐步向教养型角色扩展。这一过程受到美国二战后松弛的社会环境、公共卫生理念对儿童家庭环境的关注、大众传媒对父亲角色的宣扬、学界理论导向支持、性别权利运动推动以及国家政策鼓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借鉴美国儿童养育中的父亲角色转变经验,我国有必要以提升女性经济地位为关键,通过加快完善家庭友好政策及相关立法、转变社会性别角色观念、提升男性育儿意识、推行父职教育等措施,推动父亲角色向责任型、教养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和单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是当前性别角色教育中存在的两种误区.贝姆的性别角色发展模式理论和性别角色与心理适应的实证研究为实施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进行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造就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性别角色的形成是个体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家庭因素出发,影响个体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有父母子系统和家庭环境子系统两部分。在父母子系统中,主要有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性别特质和父母的期待三方面;在家庭环境子系统中,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地位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三方面。因此,应从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重视父母的共同教养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入手,促进个体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儿童“心理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早期这方面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儿童“心理理论”获得年龄上,近期研究的焦点已转移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心理理论”的产生,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因素,以及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借助于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和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探讨大学生父亲在位对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双性化、单性化(男性化和女性化)和未分化约各占三分之一,男生比女生呈现出更多的双性化发展趋势;大学生父亲在位与性别角色之间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大学生父亲在位对性别角色发展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性别角色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教师与初中生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较为固定的看法信念。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受多种因素制约,同时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及行为。那么男,女之间究竟存哪些差异?初中教师作为初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是否科学?对初中生有何影响?文章就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性别角色获得的民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角色总是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民族等印记,总是反映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组织水平以及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特点,总是反映特定社会的文明程度及发展水平。从民族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对性别角色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性别角色获得的文化与民族因素、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分析,有助于对民族性别角色获得及克服性别刻板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角色深受社会性别的影响。社会性别不同于性,是由社会构建的;而性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社会对两性的期待、要求和评价而构建起来的男女之间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因性别角色不同而造成的言语差异上。本文拟从英语言语合作原则、英语言语行为及英语语义三方面剖析受性格特征及社会化因素影响的性别角色在英语语言中所反应出来的男强女弱的性别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是与生理性别相对的概念,表达了多重文化因素构成的判断一个人性别的社会标准。在我国乡村地区,女性幼儿教师占绝大多数。受社会性别角色期望、性别角色冲突和劳动性别分工的影响,乡村女性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限,职业上升路径狭窄。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大众传媒应加强性别平等的舆论宣传,幼儿园应重视性别关怀,而乡村女性幼儿教师自身应主动革新自我,突破性别角色设定,实现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